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病理性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期外收缩型室性心动过速)
- 挂号科室:心血管内科
- 发病部位:心脏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心悸 胸闷 心慌 心动过速 呼吸困难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症状诊断
室速多突然发作,患者感明显的心慌胸闷,可在室性早搏的基础上发生,当心率>200次/分或有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时可有心绞痛、急性左心衰、出现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体检应注意心律可以不十分规则,心音稍呈强弱差异。与室上性心动过速不同,兴奋迷走神经方法对心率无影响。
可作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可查希氏束电图及/或心脏电生理检查。
1)病史、症状:
室速多突然发作,患者感明显的心慌胸闷,可在室性早搏的基础上发生,当心率>200次/分或有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时可有心绞痛、急性左心衰、出现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既往有心脏疾病史和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史有助诊断。了解发作的时间和频率,近期内的药物应用史,特别是抗心律失常药物、强心剂、利尿剂的应用史有时可帮助寻找室速发生的原因。
2)体检发现:
短阵室速或持续性室速不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一般生命体征较平稳,心脏听诊心率快而大致规则,发作间歇可闻及早搏。有基础心脏病或心率>200次/分者可伴有血压降低、呼吸困难、大汗、四肢冰冷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表现,说明患者病情危急,需要紧急处理。
3)辅助检查:
心电图可明确诊断,可记录到连续3次以上快速的宽大畸形QRS波,与P波无关,有时可见到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发作不频繁或发作较短暂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有助于诊断。心脏超声能明确心脏基础疾病。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病因
(一)、发病原因
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1.冠心病 如心肌梗死、心绞痛或无痛性心肌缺血。
2.原发性心肌病 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及限制型心肌病。
3.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炎。
4.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5.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高血压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如风湿性心瓣膜病、老年性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
6.药物的不良反应 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氯奎、洋地黄及锑剂,拟交感神经药物过量等。
7.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如低血钾或低血镁所致。 8.低温麻醉、手术及心导管检查等机械刺激诱发。
9.少数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原因不明。
(二)、发病机制
病理性持续性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 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但以冠心病心肌梗死最常见,其次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
1、冠心病:
心肌梗死在CCU病房监测的检出率为6%~40%。检出率受心肌梗死病程的影响,如在发病2~12h检出率占71%,2周后检出率仅为10%~15%。在发病24h内检出率占27%。约2/3的患者呈反复持续发作,持续发作时心率多为150~250次/min,心率为150~200次/min的占70%,心率>200次/min者并发心室颤动的发生率为50%。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者并发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达75%。急性心肌梗死后1年内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者约为30%;在以后的15年内,年发生率基本保持在3%~5%。
发生机制是折返激动:①用程序期前刺激能重复地诱发和终止持续性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有自发倾向者诱发率可达95%。在表现为心脏性猝死的冠心病患者,54%诱发出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30%诱发出持续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②诱发不需依赖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的作用。③诱发时刺激的配对间期与第一个室性心动过速的搏动间期呈反比关系。④诱发需要有缓慢传导存在。⑤心动过速对期前刺激和超速起搏有反应。⑥以高密度手术标测中显示的激动顺序符合折返激动。心室晚电位阳性者占80%。
2.扩张型心肌病: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为26.3%。发生机制有两种:①微小折返:由于心肌病变及纤维病变,导致心肌的激动折返系微小折返。②束支折返:约1/3患者是心室的激动通过一侧的束支逆传经希氏束至心房,途中又由希氏束经另一侧束支再传回至心房,系束支-束支折返,此称束支折返型室性心动过速,已不属本型室性心动过速。扩张型心肌病者用程序刺激诱发出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不多,而诱发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者达81%。对本病患者已有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史者,用程序刺激可有50%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晚电位阳性者约占30%。
3.肥厚型心肌病:
有一组报告,115例本病呈现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其以后发生的心律失常事件(指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心脏骤停)的发生率并不明显高于115例肥厚型心肌病动态心电图检查无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预防
对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应及时控制频发的室性期前收缩,严格观察心电图Q-T间期的变化,避免合并应用已知能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积极纠正危险因素如低钾、低血镁、心力衰竭等。积极有效地治疗室性心动过速,选择能有效终止室性心动过速的口服药物,必要时采用介入和手术治疗。预防发作时可静脉点滴利多卡因,口服慢心律450mg-800mg/d,或心律平450-800mg/d,胺碘酮200-600mg/d。有效的原发病治疗和长期补充血钾对室性心动过速发作的预防有帮助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鉴别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多见于小儿。这与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一个鉴别点,且室性心动过速常有基础病存在。心动过速突发突止,轻者感心慌胸闷,重者因血流动力学障碍而出现头昏,甚至意识丧失。由于小儿的心脏传导系统发育未成熟、生理功能不健全和植物神经不稳定,更易发生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健康儿童心脏的窦房结按一定的频率,规律发放冲动。绝大多数窦性心律不齐无需治疗,都与呼吸和迷走神经张力变化有关,此种心跳快慢的变化是随呼吸运动呈周期性改变,屏息时心律不齐消失。少数窦性心律不齐与呼吸无关。频繁出现的早搏可有自觉症状,较大的儿童可主诉心悸、自觉心跳有“漏搏”或有心跳到嗓子眼的感觉,小的孩子可表现有乏力、苍白及气促等。 (1)如果能找出P波则有助于鉴别:P波与QRS波无关,呈干扰性房室分离,P波频率慢于心室率,则符合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如P波与QRS波有固定关系,则符合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特点。
(2)室性心动过速心室律轻度不齐:心室率<200次/min。心室率>200次/min,节律齐提示为室上性心动过速。
(3)室性心动过速发作间歇有与之相同的室性期前收缩:室上性心动过速间歇期其QRS波也呈相同的束支阻滞图形。
(4)如果有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出现,则可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束支阻滞者不可能出现。
(5)采用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束支阻滞者可突然中止发作,而室性心动过速无效。
(6)室性心动过速时第1心音可强弱不均:而室上性心动过速者第1心音强弱相等。
(7)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多系器质性心脏病:常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而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束支阻滞者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故症状较轻。
2、预激综合征
预激是一种房室传导的异常现象,冲动经附加通道下传,提早兴奋心室的一部分或全部,引起部分心室肌提前激动。有预激现象者称为预激综合征(pre-excitation syndrome)或wpw(wolf-parkinson-white)综合征,常合并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发作。单纯预激并无症状。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与一般室上性心动过速相似。并发房扑或房颤者,心室率多在200次/min左右,除心悸等不适外尚可发生休克、心力衰竭甚至突然死亡。心室率极快如300次/min时,听诊心音可仅为心电图上心室率的一半,提示半数心室激动不能产生有效的机械收缩。预激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时,qrs波群常不增宽,但发作中止后除隐匿性预激外均有特征性心电图改变,预激并发房颤或房扑时,qrs波群常增宽,应与室性心动过速相鉴别。
(1)室性心动过速时节律规则:
少数不规则者其互差仅20ms。而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时的节律除呈极速时外,均呈绝对不齐、无规则。
(2)室性心动过速时QRS波形态呈单形性:
在同一导联上是相同的(除伴有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时)。而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时的QRS波类似多形性特点。
(3)室性心动过速发作间歇期可见形态与之相同的室性期前收缩:
而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间歇期应见到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可见δ波。
3.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由于心电图上两者均为单形性持续性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均有类似特点,导致鉴别困难。但两者的病因截然不同,前者多伴有器质性心脏病。预后凶险;后者为无器质性心脏病依据的正常人,预后良好。这是鉴别两者的最关键之处。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饮食
(一)、食疗方:
(资料仅参考,具体请询问医生)
1、痰火扰心者用粳米30g左右煮粥,兑入竹沥30-60g,稍煮即可。供早晚或或上、下午点心服食。
2、淤血内阻者用桃仁红花羹(桃仁10g、红花10g、藕粉100g),先煎桃仁、红花取汁200ml,加入藕粉搅拌即成;或薤白粥(薤白10-15g、粳米60g煮粥);或人参粥(用人参末3g、粳米60g煮粥);或何首乌粥(何首乌30-60g、粳米60g煮粥);或羊肉粥(新鲜羊肉90-150g、粳米500g煮粥);或百合粥(百合粉30g、粳米60g、冰糖适量)。
3、气血两虚者使用黄芪粥(生黄芪、何首乌各30-60g、粳米200g、大枣2-3枚、陈皮末1g,红糖少许煮粥);或用人参末3g、枸杞30g、粳米200g,冰糖少许煮粥食用亦可。
4、阳虚火旺者宜食用芝麻粥、荷叶粥。
心阳虚脱者饮食调理是最重要的辅助治疗。可用冬虫夏草30g、精羊肉3斤,小火炖烂后服食;亦可用黄芪30g、鹿茸3g,取鸭一只(去内脏)文火炖烂,食肉喝汤即可。
(二)、适宜饮食
宜以富含营养高蛋白饮食为主,辅以新鲜蔬菜及时令鲜果。
(三)、饮食禁忌
忌食辛辣、生冷、肥甘,戒烟禁酒。饮食宜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