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火眩晕(肝着,肝胀)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肝,头部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见于高血压等病症。
- 典型症状:头晕 头痛 目赤 面红升火 舌质红绛
肝火眩晕症状诊断
证见头晕头痛,面红升火,口苦目赤,舌质红,脉弦数。每因烦劳而头晕,头痛加剧。
肝火眩晕疾病病因
肾阴不足,肝火上亢所致的眩晕.
肾藏精,肝藏血,肝血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需肝皿不断的补充,两者是互相依存,互相资生。肾精不足,可导致肝血亏虚。反之,肝血亏虚,又可影响肾精的生成。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亢或肝风内动的证候,如眩晕、耳鸣、震颤、麻木、抽搐等。
肝火眩晕护理
分别以天麻钩藤汤平肝潜阳,滋养肝肾;以龙胆泻肝汤清肝泻火,清利湿热;以半夏白术天麻汤燥湿祛痰,健脾和胃;以通窍活血汤活血化瘀,通窍活络。虚证多见于缓解期,以气血亏虚、肝肾阴虚两型多见,分别以归脾汤补养气血,健运脾胃;以左归丸滋养肝肾,养阴填精。由于眩晕在病理表现为虚证与实证的相互转化,或虚实夹杂,故一般急者多偏实,可选用熄风潜阳、清火化痰、活血化瘀等法以治其标为主;缓者多偏虚,当用补养气血、益肾、养肝、健脾等法以治其本为主。
肝火眩晕鉴别诊断
中医认为,眩晕多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所为。
(1)肝阳上亢型(无风不作眩)
症状: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而头晕,头痛加剧,急噪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眩。
症候分析:肝阳上亢,上冒清空,故头晕头痛。肝火扰动心神,故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晕,皆是肝阳上亢之症,如脉眩细数,则为肝肾阴虚内热之象。
(2)气血亏虚型:(无虚不作眩)
症状: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苍白,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神疲懒言,饮食减少,舌质淡,脉细弱。
症候分析:气虚则为清阳不展,血虚则为脑失儒养,故头晕且遇劳加重。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血虚则面色苍白,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神不宁,故心悸少寐。气虚则神疲懒言,饮食减少。舌质淡,脉细弱,均是气血两虚之象。
(3)肾精不足型:(无虚不作眩)
症状:眩晕而见精神萎靡,少寐多梦,健忘,腰膝酸软,遗精,耳鸣。偏于阴虚者,四肢不温,形寒怯冷,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症候分析:精髓不足,不能上充于脑,故眩晕,精神萎靡。肾虚则为心肾不交,故少寐,多梦,健忘。腰为肾之府,肾虚则为腰膝酸软。肾开窍于耳,肾虚则时时耳鸣。精关不固,所以遗精。偏阴虚则生内热,故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眩细数。偏阴虚则生外寒,故四肢不温。形寒怯冷,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4)痰浊中阻型:
症状:眩晕而见头重如蒙,胸闷恶心,食少多寐,苔百腻,脉儒缓。
症候分析:痰浊蒙蔽清阳,则眩晕头重如蒙。脾阳不振,则少食多寐,苔百腻,脉濡缓,均为痰浊内蕴所致。
肝火眩晕饮食保健
(一)食疗方
夏枯草6~100克,瘦猪肉30~60克。加水适量,煮至肉熟即可。喝汤吃肉,每日2次。
川贝母10克捣碎成末,梨2个,削皮切块,加冰糖适量,清水适量炖服。
(二)忌食物品
1、辣椒:
《食物宜忌》说它“辛苦,大热”,故易耗阴助热上火。
2、荔枝:
性温,味甘酸。《玉楸药解》认为:“荔枝,甘温滋润。”《本草纲目》中曾说:“火病人尤忌之。”古人还认为:食荔枝肉过多会醉人,有头昏、恶心、乏力感,这是由于吃得太多,在体内引起糖代谢紊乱。因此,对肝火眩晕和痰浊眩晕之人,法当忌食。
3、芥菜:
虽有豁痰利气作用,但易生热助火。
适宜吃的食物:多吃“清火”食物,新鲜绿叶蔬菜、黄瓜、橙子、苦瓜绿茶都有良好的清火作用,而胡萝卜对补充人体的维生素B、避免口唇干裂也有很好的疗效。此外,可以口服各类清凉冲剂,如夏桑菊冲剂、金菊冲剂等对“清火”也很有效。 平时常饮菊花茶,确有清肝明目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