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鼻炎)
- 挂号科室:耳鼻喉科
- 发病部位:鼻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反复急性鼻炎发作史者多见
- 典型症状:咳嗽 呼吸气为腐臭味 流鼻涕 鼻塞 脓鼻涕增多且不易擤尽
一、症状诊断
1、鼻塞:间歇性或交替性,
①间歇性鼻塞:一般表现为白天,劳动或运动时减轻,夜间,静坐或寒冷时加重,
②交替性鼻塞:侧卧时位于下侧的鼻腔常阻塞加重;转卧另一侧后,刚才位于上侧没有鼻塞或鼻塞较轻的鼻腔,转到下侧后出现鼻塞或鼻塞加重;而刚才位于下侧的鼻腔鼻塞减轻,此外,嗅觉可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说话呈闭塞性鼻音,由于鼻涕长期流经鼻前庭和上唇部,可致皮炎或湿疹,多见于小孩,鼻涕向后可流入咽腔,出现咳嗽,多痰等症状。
2、多涕:常为粘液性或粘脓性,偶呈脓性,脓性者多于继发性感染后出现。
一、病因
1、疾病因素(50%)
慢性单纯性鼻炎可以由全身性的和身体局部的疾病引起,全身性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肾上腺疾病、慢性肝脏疾等,鼻窦炎、邻近感染病灶和鼻中隔偏曲等。
2、环境因素(20%)
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生活环境的好坏与每个人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慢性单纯性鼻炎可因为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影响如烟酒,雾霾等,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
1、注意工作和环境卫生,忌烟酒,消除病灶。
2、不能过分依赖药物来保持鼻子通气。
3、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一、鉴别:
1、慢性肥厚性鼻炎:长期鼻塞史,有双侧持续性鼻塞,闭塞性鼻音。鼻分泌物少而稠不易擤出,可有嗅觉减退,耳鸣、听力减退,咽干,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鼻黏膜淡红或暗红,下鼻甲肥厚弹性差等体征者。肥厚的下鼻甲黏膜对血管收缩反应差,探针触压不易凹陷,或触压解除凹陷难立即恢复。
2、慢性鼻塞炎:根据症状、鼻镜检查及鼻黏膜对麻黄素的血管收缩剂的反应,一般诊断无困难。
1、宜:多食富含维生素A、B2、C、E、烟酸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又宜多食含铁食物。临床上用铁剂治疗萎缩性鼻炎,有效率可达75%左右,可见对血清较低的萎缩性鼻炎患者,多吃含铁食物,疗效是肯定的。
2、忌:抽烟和食辣椒、饮酒、吃火锅等上火、生冷、辛辣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