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尿道肉阜(尿道肉芽肿,尿道血管性息肉)

  • 挂号科室:泌尿外科
  • 发病部位:尿道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女性多见
  • 典型症状:尿道烧灼感 尿道口疼 尿频 泌尿生殖窦 尿道变粗变硬
  尿道肉阜(caruncle of urethra)又称尿道肉芽肿或血管性息肉,是女性尿道末端良性的息肉状赘生物,常位于尿道口的后方。是女性常见的尿道疾病。其发生可能与外阴部慢性炎症刺激、雌激素水平严重降低、局部黏膜下静脉曲张以及尿道黏膜脱垂外翻等因素有关。
典型症状:尿道烧灼感 尿道口疼 尿频 泌尿生殖窦 尿道变粗变硬

一、症状

1、尿道口疼痛

可出现烧灼样痛,在排尿、活动、衣裤摩擦、性交时疼痛加重。有时可引起尿频和排尿分散。

2、接触性出血

接触、摩擦容易造成损伤,但很少发生大量出血。

二、诊断

本病根据临床表现即可诊断。

一、发病原因

由于其多发于绝经后女性,尿道肉阜在绝经前及青春期女性中很少见,但也曾有2岁大的女童发生尿道肉阜的报道。另外,国内外均有男性尿道肉阜的个案报道。

本病的发病原因尚未清楚阐明。一般认为与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

二、发病机制

有报道指出雌激素不足导致的尿道脱垂可能引起尿道肉阜。

局部的慢性炎性刺激亦可能导致尿道黏膜外翻、尿道口周围上皮细胞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及小静脉曲张等从而形成肉赘样病变。

尿道肉阜可能还与滴虫病、结核、肠异位、尿道处女膜融合有关,但是相关研究很少,并不足以支持这一观点。

一、预防:

1、定期体检: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做好随访:防止病情恶化。

3、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经常换内裤,穿纯棉内裤,要定期做妇科检查。

4、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劳逸结合,多参加体育锻炼,加强营养,摄取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的全营养饮食。

二、术前准备:

1、消毒与麻醉术前:

嘱患者自行清洁外阴,排空膀胱内小便。患者取膀胱截石位,0.1%新洁尔灭常规消毒手术区皮肤及膜。

麻醉可以小棉莶蘸上2%地卡因后置于尿道口肉阜处约5~10分钟,较大肉阜可用1%~2%利多卡因于肉阜侧基底部注射麻醉。

嘱患者行排尿动作,或用光滑钝性直钳或弯钳轻插入尿道口内即可清楚暴露肉阜。

2、肠胃准备:

半流饮食,午夜后禁食、禁饮,必要时灌肠以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

本病诊断多不困难,如肉阜表面有破溃,感染,体积增大时,易与以下疾病混淆。

1.尿道息肉

为发生于尿道的一种良性肿瘤,息肉蒂细长,可脱出于尿道口外,呈鲜红色且与尿道深部相连,病理检查呈息肉样改变,表面为移行上皮,内含纤维血管组织。

2.尿道黏膜脱垂

表现为尿道口紫红色肿块,呈环形围绕尿道口,肿块质软,表面光滑,不伴有疼痛或触痛,易于出血,肿块中央有腔隙,可顺利插入导尿管。

3.尿道癌

表现为尿道口处肿块,表面可出现溃疡,且伴血性或脓性分泌物,触之较硬,形态不规则,有触痛,可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或远处转移征象,活组织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4.尿道旁腺炎

为女性尿道口两侧尿道黏膜下小腺体的非特异性感染,可形成尿道旁腺囊肿或脓肿,表现为尿道口肿痛,尿道口一旁或两旁可触及肿块伴压痛,有时可挤出脓性物或石灰质凝块。

5.尿道外口尖锐湿疣

表现为尿道外口单个或多发红色菜花样肿物,表面凹凸不平,有糜烂和渗液,触之易出血,与尿道肉阜有相似之处,但本病为性传播性疾病,多有不洁性交史,同时,阴道,阴唇,肛门等部位也可见到相似病变,确诊还须行组织病理检查。

泌尿系统术后食疗(仅供参考)    1、黄芪茅根饮

生黄芪30克,白茅根30克,肉苁蓉20克,西瓜皮60克。将四味药洗净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煎煮成浓汁,加适量白糖调味。每日 1剂,分2次服用,可益脾温肾、利尿通淋。

2、枸杞茯苓茶

枸杞子50克,茯苓100克,红茶适量。将枸杞子与茯苓共研为粗末备用。每日1次,每次取粗末10克,加红茶适量,用开水冲泡代茶饮。健脾益肾,利尿通淋。

3、益肾粥

猪肾1个,冬葵叶100克,粳米50克。将猪肾洗净切细,先煎冬葵叶取汁,后入猪肾及粳米,煮粥。每日1剂,分2次温热服食,能补益脾肾、利尿通淋。

4、粟米粥

粟米100克加水煮粥,做早晚餐服食,连服1―2个月。可起到补益脾肾、淡渗利水的功效。

5、藕蜜饮

鲜藕汁100毫升,白蜜30毫升,生地黄汁60毫升。将以上三汁混合,微火煎煮l0―15分钟。每日4次,每次10毫升,徐徐咽下,连服3日。可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6、芹菜煲淡菜

淡菜15克,鲜芹菜60克。淡菜加少量水先煮熟,然后加入芹菜共煲,食时加入调味品即可。养阴平肝,清热利水。

外阴瘙痒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