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甲状腺乳头状癌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甲状腺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儿童或年轻(40岁前)女性
  • 典型症状:甲状腺肿大
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常见,恶性度也最轻。约占甲状腺癌的半数,多见于儿童或年轻(40岁前)女性患者,有些患者在儿童时期曾作过颈部x线治疗。肿瘤生长缓慢,可在甲状腺内局限数年,病灶可经腺内淋巴管自原发部位扩散至腺体的其他部位和局部淋巴结,也可局限数年,故易忽视其性质。
典型症状:甲状腺肿大

甲状腺乳头状癌症状

1.细胞形态

⑴形状多样;

(2)胞浆嗜酸或透明;

⑶鳞化常见;

⑷特征性核:密集、卵圆、毛玻璃状、核沟、核内假包涵体、细小核仁,上述6点并不一定每例都同时具备,但却是诊断乳头状癌所必备。

2.乳头状癌的主要亚型

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时,典型病例不存在困难,而一些乳头状癌的亚型如果不认识,则会将其列入其它类型中去了。只有充分认识这些亚型,才能适当地做出诊断,使预后良好的乳头状癌不致误认为一些预后不良的类型,故有其明显的临床意义。

1) 弥漫硬化型乳头状癌

儿童及年轻人为多,一侧或双侧甲状腺肿大,临床及病理表现上都类似慢性甲状腺炎;组织学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广泛硬化,明显淋巴细胞浸润,砂粒体易见,散在小灶性乳头状癌病变,常伴鳞化,淋巴道转移普遍易见。

2)弥漫滤泡型乳头状癌

年轻人多见,呈侵袭性生长,整个甲状腺叶全部受累而不呈结节状,易误认为甲状腺肿,组织学上以滤泡结构为主,间质纤维化不明显,但核具乳头状癌特征,易转移至淋巴结(87.5%)、肺(75%)和骨(25%),对放射性碘治疗敏感。

3) 高柱状细胞乳头状癌

发病年龄稍大,肿瘤体积常较大,组织学上呈高长乳头,30%以上的癌细胞的高大于宽的2倍,胞浆多嗜酸,核呈乳头状癌特征,易扩展至甲状腺外,远处转移和复发。

4) 小梁状乳头状癌

肿瘤体积较大,侵袭性生长,50%的癌组织呈小梁状,预后不良。

5) 去分化型乳头状癌

乳头状癌中见到去分化或低分化癌成分,复发癌中见到去分化或低分化成分,预后不良。

6) 嗜酸细胞型乳头状癌

由嗜酸细胞组成的乳头状癌,细胞核具乳头状癌特征。

7) 包膜型乳头状癌

有人曾提出过乳头状腺瘤的名称,但由于此肿瘤可发生淋巴结转移,故仍属乳头状癌的范畴。癌组织由完整包膜包绕,核具乳头状癌特征。几乎不出现远处转移和肿瘤致死,故预后良好。

8) 微小型乳头状癌

多在尸体解剖中偶然见到,直径1cm 以下,部分有包膜包绕,部分病例无包膜,中央有坏死。约三分之一有淋巴结转移,但无远处转移,预后良好。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