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男子乳腺发育

  • 挂号科室:内分泌科
  • 发病部位:乳房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男性
  • 典型症状:乳房胀痛 头痛 胀痛 乳房肥大 视力障碍
  男子乳腺发育又称男性乳房肥大症、男子女性型乳房,是指男性在不同时期、不同年龄阶段因不同原因,出现的单侧或双侧乳房肥大,可有乳房胀痛,乳晕下可触及盘形结节,个别可见乳头回缩、乳头溢液,有的外形与青春期少女的乳腺相似,故临床又有以青春期乳房肥大、中老年性乳房肥大,特发性男性乳房肥大等冠名。
典型症状:乳房胀痛 头痛 胀痛 乳房肥大 视力障碍

男子乳腺发育症状诊断

    一、症状

    1.症状与体征

男性单侧或双侧乳腺呈女性发育,增生、肥大,乳头、乳晕发育均好,在乳晕下可触及盘状、质地较硬韧,边缘清楚的弥漫性肿块,直径多在2~3cm,有一定的活动性与皮肤无粘连。少数病人有胀痛或轻度压痛,极少数还可能有乳头溢液。偶见增生的乳腺不在乳腺中央,而在某一象限,以外上象限多见。


2.临床分型 根据增生、肥大的乳腺部位及大小的不同,临床上又分为3型。

(1)弥漫型:增生乳腺呈弥漫性,常位于乳晕下呈盘状,不形成孤立结节,伴有轻微胀痛及压痛是其特点,体积中等。

(2)腺瘤型:肿块呈孤立性结节,活动良好无粘连,周围界限清楚,体积较小,此型应与男性乳癌相鉴别。

(3)女性型:双侧乳腺呈匀称性肥大,无明显结节,挤按乳头可有白色乳汁样乳头溢液,体积较大,外观颇似青春发育期少女乳房。

二、诊断

1.病史 按系统疾病体征进行详尽的病史调查。重点了解家族患病史、服药史,肝炎接触史,性功能情况等,注意有无头痛、呕吐、视力障碍等病史。

2.体格检查 内容包括:乳房肥大的特点和体征;体重、身长;第二性征出现与否,阴茎大小;睾丸有无萎缩或肿块,大小、形态、活动度;甲状腺是否增大,有无结节及肿瘤;肝脏大小,质地及有无触痛等。

3.辅助检查。

男子乳腺发育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按其发病原因,男性乳房肥大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2类。

    1.原发性男性乳房肥大症

多见于儿童、青春期,常因内分泌的生理性失调,血浆雌二醇含量比睾酮含量高,产生一过性雌/雄激素比例失常,或乳腺组织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增高而引起,又称生理性男性乳房肥大。


2.继发性男性乳房肥大症

 可见于青年、中年、老年,可由以下原因引起。

(1)内分泌疾病:

①睾丸疾病:因性腺功能减退,雄激素分泌很低,血中睾酮、雌激素比例发生改变,引起男子乳房肥大。

A.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Klinefelter综合征):口腔黏膜性染色质阳性,小睾丸,染色体47XXY。血睾酮低,促性腺激素增高,精液中精子显著减少,精子形态及活动力异常,可出现智力低下,青春期出现乳房肥大及胀痛。

B.完全性睾丸女性化:外阴女性,睾丸在大阴唇内或腹腔内,染色体为46XY。因雄激素受体量和质的异常,睾酮不能发挥作用,血中睾酮正常或增高,雌二醇正常高限,促性腺激素增高,可出现青春期乳房发育或肥大。不完全性睾丸女性化外阴可呈男性,或小阴茎或呈假两性畸形,阴毛正常,亦可出现青春期乳房发育或肥大。

C.Kallmann 综合征:视丘下及部分垂体功能减退,促性腺激素降低,伴嗅觉减退,睾丸发育差,出现青春期乳房发育。

D.睾丸炎症、外伤及肿瘤:睾丸炎、外伤性睾丸萎缩,可引起雄激素分泌过低,反馈性引起促性腺激素过多所致。睾丸的精原细胞瘤、畸胎瘤、绒毛膜瘤,都可产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均可引起男性乳房肥大。

E.Reifenstein综合征:胎儿期发育睾丸间质细胞功能不全,出生后可出现乳房发育伴尿道下裂等畸形。

②肾上腺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增生、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及功能减退,这种肿瘤可直接分泌雌激素或产生过多的雌激素前体(如雄甾烷酮),在组织中转化为有效的雌激素,血雌二醇升高,引起乳房肥大。

③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血浆中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的浓度增高,结合的雄激素过多,游离的雌二醇(未结合的雌二醇)升高,雌激素/睾酮的比值升高,激素平衡失调,以致刺激乳腺组织增生,导致男性乳房肥大。

(2)其他非内分泌疾病:

①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肝癌等,伴有肝功能减退时,常引起乳房肥大。乙醇性肝硬化时,体内雌激素更为增多,易引起乳房肥大。其原因是肝硬化时肝功能减退,对雌激素的灭活的能力减弱,雌激素在体内的含量相对增多;血中结合性甾类球蛋白升高,使血中游离睾酮进一步减少;微循环中的雄甾烷二酮和睾酮前体转化,产生大量雌激素:因此血中雌激素浓度增高,作用于乳腺组织,引起乳腺增生、肥大。

②慢性营养不良恢复期:营养不良时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当营养不良纠正后,促性腺激素分泌和性腺功能恢复正常,产生一种侧记第二青春期现象,出现乳房肥大,称之为“进食增加性乳房肥大”。

③支气管肺癌和肺部慢性疾病:如燕麦状细胞癌、肺结核、脓胸等,常伴有睾丸萎缩,或分泌异位激素,导致乳房肥大。

④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引起尿毒症的病人,经检测发现血中雌激素相对升高,泌乳素浓度亦升高,导致乳房发育、肥大。

⑤神经系统疾病:如高位脊髓病变引起的截瘫、脊髓空洞症、遗传性运动失调,可伴发乳腺肥大。

⑥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癌:病人长期服用雌激素进行治疗时,常可引起男性乳房肥大。

⑦淋巴系统疾病: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瘤、骨髓瘤及其他网状内皮系统病等,也少见田径性乳房发育。

⑧药物性乳房肥大:促性腺激素、氯丙嗪、甲氰咪胍(西米替丁)、甲基多巴、甲氧氯普胺(胃复安)、甲硝唑(灭滴灵)、异烟肼、利舍平(利血平)、眠而通、灰黄霉素、美沙酮、丙酮、苯妥英钠、洋地黄类、长春新碱、甲状腺提取物等,能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引起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可致男性乳房发育,但停药后增大的乳房多可恢复。

⑨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心脏病)、严重皮肤病(麻风、剥脱性皮炎)、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钩端螺旋体病、溃疡性结肠炎等有时也可伴男性乳房发育。

二、发病机制

男性乳房肥大症的病理改变有如下特征:

1.大体形态

(1)分散性男性乳房肥大病人,患侧乳腺内可扪及边缘整齐、界限清楚的肿块,肿物不与皮肤粘连,活动度好,质较硬。

(2)弥漫性男性乳房肥大病人,乳腺边缘不清,弥漫性增生的乳腺组织与周围组织融合在一起,不形成限局性肿块。

切面呈灰白色及粉白色半透明状小颗粒,或偶见针孔大小的小囊。

2.组织学形态

见增生的纤维组织中,有散在的乳腺导管,但无腺小叶结构形成,导管上皮呈多层增生,呈乳头状,管腔扩张并有少许粉红色的分泌物,无腺泡结构。导管周围纤维组织疏松水肿,且有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男子乳腺发育预防

增加体质,加强身体锻炼。常用冷水洗脸擦身,预防感冒,有劳有逸,生活有规律,清晨或工作之余做户外活动。选择健康的食物和饮料代替高脂肪、高糖分和高热量的食物,多吃不同种类的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豆类食物,减少进食红肉(牛肉、猪肉和羊肉),避免食用加工的肉类,限制食用高盐的食物。为了肿瘤预防,尽量不要饮酒。如果饮酒,则应该限制每日的饮酒量,男士每天不应多于2杯,女士不应多于1杯。

     男子乳腺发育鉴别诊断

     1.男性乳腺癌

单侧男性乳房肥大症应与男性乳腺癌鉴别。乳腺癌肿块常偏离乳晕,质硬,边界不清,可与皮肤或深筋膜粘连固定,多有乳头凹陷或偏离,可有腋窝淋巴结肿大。


2.假性男性乳房肥大症 肥胖的男性常因胸部脂肪堆积而增大,形似男子乳房发育症。与真性男性乳房肥大症的最大区别,在于乳房扪诊时组织柔软,可有一种捺入孔中的空虚感,该病人常伴有髋部脂肪沉积。乳腺X线摄影可确诊。

3.乳房脂肪瘤 一般位于乳房皮下,多为单发,形状不一,质地柔软,边界清楚,表面常呈分叶状,生长缓慢,与经期变化无关,一般3~5cm大小,比较少见。

4.乳腺血管瘤 少见,主要见于乳房皮肤或皮下,可单发亦可多发,质地柔软。可似海绵状,略有弹性,可被压平,可抽出血性液体,可确诊。

5.乳房淋巴管瘤 是淋巴管和结缔组织组成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很少见。肿块大小不等,外观可呈分叶状,质地柔软有囊性、波动感,边界不清。曾有文献报道1例3岁男孩,右侧乳房肥大,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右侧乳房淋巴管瘤。本病透光试验阳性,穿刺可见淡黄淋巴液,不难鉴别。

6.根据男性乳房发育症成因不同。

男子乳腺发育饮食保健

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男性乳腺癌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