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胫腓骨骨折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小腿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多见儿童和青壮年
  • 典型症状:挤压伤 外踝呈现凹陷 胫骨压痛 胫骨疼痛 腓肠肌撕裂
  胫腓骨骨干骨折(小腿骨折)在全身骨折中最为常见,10岁以下儿童尤为多见。其中以胫骨干单骨折最多,胫腓骨干双折次之,腓骨干单骨折最少。胫骨是连接股骨下方的支承体重的主要骨骼,腓骨是附连小腿肌肉的重要骨骼,并承担1/6的承重。胫骨中下1/3处形态转变,易于骨折,胫量上1/3骨折移位,易压迫N动脉,造成小腿下段严重缺血坏疽,胫骨中1/3骨折瘀血可关闭在小腿的骨筋膜室,增加室内压力造成缺血性肌挛缩成坏疽。胫骨中下1/3骨折使滋养动脉断裂,易引起骨折,延迟愈合。儿童有时也可见胫腓骨的“青枝骨折”,长跑运动员也可见到腓骨的“疲劳性骨折”。
典型症状:挤压伤 外踝呈现凹陷 胫骨压痛 胫骨疼痛 腓肠肌撕裂

一、症状

小腿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较显著,表现成角和重叠移位,应注意是否伴有腓总神经损伤,胫前,胫后动脉损伤,胫前区和腓肠肌区张力是否增加,往往骨折引起的并发症在骨折本身所产生的后果更严重。

二、诊断

由于胫腓骨位置表浅,一般诊断都不困难,常可在疼痛、肿胀的局部扪出移位的骨断端。重要的是要及时发现骨折合并的胫前后动静脉和腓总神经的损伤。检查时应将足背动脉的搏动、足部感觉、踝关节及拇趾能否背屈活动作为常规记录。对局部损伤比较严重的挤压伤、开放性骨折以及曾有较长时间扎止血带及包扎过紧的伤员,特别要注意观察伤肢有无进行性的肿胀,尤以肌肉丰富处为然,如已发生皮肤紧张、发亮、发凉、起水泡、肌肉发硬、足背动脉扪不出、肢体颜色发绀或苍白等,即是筋膜间隙综合症的表现。应及时是紧急处理。

本病多由于直接暴力引起,直接暴力多见为压砸、冲撞、打击致伤,骨折线为横断或粉碎型;有时两小腿在同一平面折断,软组织损伤常较严重,易造成开放性骨折。有时皮肤虽未破,但挫伤严重,血循不良而发生继发性坏死,致骨外露,感染而成骨髓炎。间接暴力多见为高处跌下,跑跳的扭伤或滑倒所致的骨折;骨折线常为斜型或螺旋型,胫骨与腓骨多不在同一平面骨折。

预防直接或间接暴力可减少发病率,若发生骨折,应针对不同骨折部位积极预防不同的并发症,防止缺血,坏疽,影响功能,患者骨折后,为了能尽快恢复小腿的负重功能,必须对骨折断靖的成角畸形与旋转移位及肢体缩短应予完全纠正,从而避免影响膝踝关节的负重功能,固定后,即刻指导其作踝关节的背屈活动及股四头肌收缩锻炼,稳定型骨折固定2星期后,在医生指导下作抬腿及屈曲膝关节活动,3星期后,在夹板继续固定下,可以离床双拐不负重步行,后期可作搓揉舒筋及蹬车活动。

结合临床及X线表现多可确诊,但疲劳性胫腓骨骨折有时需与骨样骨瘤及青枝骨折、局部骨感染、早期骨肿瘤等鉴别。

1、骨样骨瘤虽有骨皮质增厚及骨膜反应,但有较典型之瘤巢。

2、青枝骨折多发生于小孩,有确切外伤史。

3、局部骨感染以骨膜反应骨皮质增厚为主,无骨小梁断裂及骨皮质切迹征,而临床上皮温较高。

4、早期骨肿瘤以花边样或葱皮样骨膜反应为主,逐渐出现骨质破坏、瘤骨及软组织肿块等。

疲劳骨折和以上各种骨疾病虽有相同的局部骨膜反应、骨皮质增厚硬化等表现,但它仍有自身的特点,只要抓住X线特点及临床病史,即可对疲劳性骨折作出正确的诊断。

1、胫排骨骨干骨折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宜多食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吃些香蕉、蜂蜜等促进胃肠消化排便的食物。

早期应该吃一些活血化瘀、行气消散的食物,比如蔬菜、豆制品、鱼汤、蛋类等。

中期可以吃一些帮助和营止痛、祛淤生新、接骨续筋的食物,如骨头汤、田七煲鸡、动物肝脏等。

后期可多吃一些补益肝肾、补气养血、舒筋活络的食物,可以帮助骨痂生成,比如老母鸡汤、猪骨汤、羊骨汤等。

2、胫排骨骨干骨折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忌盲目补充钙质。

忌不易消化食物。

忌多吃肉喝炖骨头

强功能锻炼和尽早活动,就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利用,加速断骨的愈合。

创伤性关节炎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