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汗症(臭汗)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皮肤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青年女孩常见
- 典型症状:臭汗 出汗异常 腋窝多汗 多汗且臭味较浓 腋窝有异味
一、症状
臭汗症伴发多汗,汗液不易蒸发;局部性臭汗症多发于大汗腺所在部位,如腋窝、腹股沟、足部、肛周、外阴、脐部及女性乳房下等处,以足部、腋部臭汗症最为多见。
足臭:往往与足部多汗症伴发,有刺鼻的臭味,尤以夏季不勤洗脚时更甚。
二、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的特征性即可诊断。
中医病机及辨证:本病为先天禀赋不足所致,如《外科正学》体气记载,“体气――名狐气,此因父母有所传染者”。又如《诸病源候论》狐身候记载:“人有气血不和,腋下有如野狐之气,谓之狐臭而此气染易著于人”。
一、发病原因
全身性臭汗症是指小汗腺分泌大量汗液。并被皮面附生细菌分解释放产生特异臭气,常与多汗症伴发。例如足底、趾缝、臭汗与多汗伴发。内服某些药物如砷剂、缬草、磷化物、麝香等均可随汗液排出体表而发出特殊气味。
局部性臭汗症临床上最多见为腋臭和足臭。腋臭是由于大汗腺分泌功能异常,青春期大汗腺分泌旺盛、分泌中包含的有机物被细菌分解产生的不饱和脂肪酸而致的臭味。因为大汗腺受内分泌影响,因此在青春期开始发生,到老年时可以减轻或消失。臭汗症常有家族遗传史。另外,臭汗症与种族有一定关系,如黑人大汗腺分泌旺盛,发病率较高。少见的臭汗症可在精神或神经系统损害时产生,如偏执和精神分裂症等。足臭亦多见于青少年,是由于小汗腺分泌旺盛,若塑胶底鞋、靴,汗液不易挥发,足部湿热易滋生真菌、细菌、被分解后产生不饱和的脂肪酸,发出臭味,亦可随年龄增长逐渐减轻或消失。
二、发病机制
全身性臭汗症是指小汗腺分泌大量汗液。并被皮面附生细菌分解释放产生特异臭气。局部性臭汗症是由于大汗腺分泌功能异常,青春期大汗腺分泌旺盛、分泌中包含的有机物被细菌分解产生的不饱和脂肪酸而致的臭味。
手脚多汗,与阴虚或阳虚,气虚等有关,部分人与湿热或肝热,植物神经紊乱,缺钙,结核,甲亢等有关,建议检查确诊。也可以配合中医辨证用中药治疗。如果是气虚引起的可以服黄芪精口服液,玉屏风散颗粒。植物神经紊乱引起者可以服加味逍遥丸等积极预防。
心理因素导致,建议放松心情不要紧张。另外注意是否有甲亢、阴虚等疾病,如果持续如此可以到医院就诊检查一下鉴别诊断。手足多汗症是由交感神经干异常支配引起的。臭汗症主要和多汗不注意卫生导致的汗多,还有异味相鉴别,注意全身的卫生。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3、该疾病对饮食并没有太大的禁忌,合理饮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