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肛管癌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盆腔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中老年,女性多见
  • 典型症状:肛门瘙痒 肛门疼痛 排便不尽感 里急后重 肛管息肉
  肛管位于大肠的末段,上界为齿线,下界为肛缘,长3~4cm。男性肛管前面紧贴尿道和前列腺,女性则为子宫和阴道;后面为尾骨,周围有内、外括约肌围绕。肛管癌真正病因尚未明了,但有研究表明它是多因素作用下多基因失控所致,以往注意到长期慢性刺激如肛瘘、湿疣和免疫性疾患(如Crohn病)与肛管癌发生有关。近年来发现人乳头状病毒(HPV)与它有密切关系,特别是HPV-16,50%~80%的肛管癌细胞中有HPV-16。
典型症状:肛门瘙痒 肛门疼痛 排便不尽感 里急后重 肛管息肉

肛管癌症状诊断

一、症状:

  肛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进展期的临床表现类似直肠下段癌,主要有下列方面:

1.大便习惯改变:排粪次数增加,常伴里急后重或排便不尽感。

2.粪便性状改变:粪条变细或变形,常带有黏液或脓血。

3.肛门疼痛:肛门疼痛是肛管癌主要特征,初时肛门不适,逐渐加重以致持续疼痛,便后更明显。

4.肛门瘙痒伴分泌物:由于肛管癌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肤,患者肛门瘙痒。分泌物伴腥臭味。

5.肛管内肿块:直肠指检或用肛窥器检查可见肛管内溃疡型肿块或息肉样、蕈状肿块,也有呈浸润型肿块伴肛管缩窄。

6.腹股沟淋巴肿大:肛管癌病者就诊时常可及一侧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多个,质韧实,或带有疼痛。

  二、诊断:

1.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和肛窥器检查结果。

肛管癌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1.肛管癌真正病因尚未明了,但有研究表明它是多因素作用下多基因失控所致,以往注意到长期慢性刺激如肛瘘、湿疣和免疫性疾患(如Crohn病)与肛管癌发生有关。近年来发现人乳头状病毒(HPV)与它有密切关系,特别是HPV-16,50%~80%的肛管癌细胞中有HPV-16。性行为异常也是肛管癌的高危因素,男性同性恋患者47%有肛管湿疣史,其肛管癌发病危险系数是正常配偶的12.4倍。女性患者中30%有肛交史。免疫抑制如肾移植术后患者,肛管癌的发病率要比正常人群高100倍。肛管癌也存在基因表达异常,67%的肛管癌可见p53基因突变,71%的肛管癌有癌基因C-myc的表达,且分布异常。此外,也有人注意到吸烟也是肛管癌的重要诱因,有吸烟史的男、女性发病率分别是正常人的9.4倍和7.7倍。

二、发病机制:

1.病理学:肛管是内、外胚层交接之处,所以肿瘤组织学来源较为复杂。大致分为3大类:上皮细胞肿瘤(如鳞状上皮癌、基底细胞癌、腺癌等)、非上皮细胞肿瘤(如肉瘤、淋巴瘤等)和恶性黑色素瘤。

肛管癌以鳞状细胞癌最多见,约占2/3以上。按细胞分化程度分高、中和低分化癌。少数为腺癌。至于肉瘤和淋巴瘤在肛管区少见。恶性黑色素瘤在肛管直肠肿瘤中不足1%。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统计肛管直肠肿瘤574例中,仅有4例黑色素瘤,占0.7%。但其恶性度极高,生长快,迅速转移至区域淋巴结和其他脏器,预后甚差。

肛管癌扩散途径主要是淋巴道转移,而且主要是沿直肠上动脉向上方转移至直肠旁淋巴结,汇成直肠上淋巴结,继而转移到肠系膜下动脉周围。肛管癌亦可向侧方淋巴转移至髂内、髂总淋巴结。向下方转移主要向前经过会阴及大腿内侧部皮下组织到达腹股沟浅淋巴结,少数向后沿臀部外侧经两侧髂嵴进入腹股沟浅淋巴结,最后均汇至腹股沟深淋巴结和髂外、髂总淋巴结。可见,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常可成为第1站淋巴结转移,与直肠癌有所不同。其次,肛管癌局部扩散可侵入肛门括约肌、阴道后壁、会阴、前列腺和膀胱,造成肛管阴道瘘或肛管膀胱瘘,所以在行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治疗肛管癌时,会阴部切除范围应较直肠癌手术时广泛。肛管癌第3条扩散途径是经血道至肝、肺、骨、腹膜等。

2.分期:肛管癌临床病理分期种类较多较杂,目前从国际抗癌协会(UICC)的TNM分类法(1997)应用最多。

分期标准:

T原发肿瘤

Tx原发肿瘤未能确定

T0无原发肿瘤

Tis原位癌

T1肿瘤最大径≤2cm

T2肿瘤最大径>2cm

T3肿瘤最大径>5cm

T4肿瘤不论大小,但已经侵犯邻近器官如阴道、尿道、膀胱(仅侵犯括约肌不属于T4)

N区域淋巴结

Nx区域淋巴结未能确定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直肠周围淋巴结转移

N2单侧髂内和(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N3直肠周围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和(或)双侧髂内和(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M远处转移

Mx远处转移未能确定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肛管癌预防

一、预防:

1.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饮食要多样化,避免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食谱,少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秘结。

2.开展普查,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对相类疾病要明确诊断,积极治疗,以免误诊和漏诊。

肛管癌鉴别诊断

一、鉴别:

 肛管癌的临床表现易与肛瘘、息肉、肛裂、肛周脓肿、性病肉芽肿、肛管皮肤结核、肛周皮肤癌相混淆,应予鉴别。 

    1.直肠癌:

中下段直肠癌同样以血便、大便习惯改变较频、里急后重等为主诉,有的肿瘤可侵犯齿状线,造成临床上难以区分直肠癌或肛管癌。但只要注意到直肠癌肛门疼痛较少见或较韧,指检或直肠时可以判定肿瘤中央位置在齿线上或下。另外,活检直肠癌多数为腺癌。直肠腺癌较少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除非晚期,上行淋巴道堵塞才逆行至腹股沟淋巴结。一般直肠腺癌的预后较肛管癌为佳。

2.肛瘘:

临床上多见,一般以肛旁脓肿开始,局部疼痛明显,脓肿破溃后形成瘘,疼痛亦随之减轻。肛瘘多数在肛管后正中处,并与齿状线相连,肛管黏膜完整。有时形成硬结或条索状。指检时挤压可见瘘口流出脓性分泌物,往往在坐浴和抗感染后症状好转。肛瘘用探针检查即可证实,如疑有癌变,则应活检明确诊断。

3.肛周皮肤癌:

肛周皮肤癌常伴肛门不适、明显瘙痒、肛门缘有小肿物并逐渐增大,生长缓慢、疼痛较轻,形成溃疡后有腥臭分泌物,边缘隆起外翻。活检为分化较好的鳞状细胞癌,角化多,恶性度低,不易发生转移,放射治疗效果良好。检查时只要细心观察,可见肿瘤中心点是在肛门缘以下。尽管已发生溃疡,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也不多。

4.恶性黑色素瘤:

该肿瘤在肛管处少见,典型的黑色素外观似血栓性内痔,但触诊为硬性结节,偶有压痛。表面有色素及溃疡,诊断不难。值得注意的是,半数黑色素瘤可无色素而致误诊。活检可确诊。

肛管癌饮食保健

一、食疗:(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1.鲫鱼赤豆羹:

【材料】大鲫鱼一条,约300克左右,赤小豆30克,生姜15片,油、盐少许

【做法】鲫鱼去肠杂,洗净用油稍煎,加赤小豆、生姜同煮至烂熟,下少许盐即可

2.降气镇病汤水:

【材料】白芍9克、广木香6克、厚朴6克、沉香15克、元胡9克、生蒲黄9克、五灵脂9克、乳香6克(后下)、猪瘦肉适量

【做法】以上各药洗净,同瘦肉共置瓦煲,加清水8碗,煲存2碗,早晚饭后饮服

3.用木棉树皮连刺约1000克,与纯瘦无肥之猪肉约500克,炖至极烂,半肉半汤,食后会大泻,继续服用到治愈为止。

木棉树有开白花与开红花两种,采用时,应以开白花者为最佳,对胃肠癌有奇效。

4.夏枯草45克,黄糖3片(改用乌黑糖3两,尤为有效),用水3盅煎成1盅,每日煎浓,当茶常饮服,至痊愈为止。

5.香菇30克,薏苡仁30克,菱角(带壳切开)90克。将以上食物混合后,加水共煎成浓汁,去渣后饮汤汁,每日1剂,早晚各煎服1次,连服1个月为1个疗程。

6.肥猪肉60克,菝葜根500克。先将菝葜根用清水1000毫升浸泡1小时,连同浸液以文火煎煮3小时,去渣后加入肥猪肉再煮l小时,待浓煎汤液约为500毫升饮服之。每日1剂,汤液于1日内多次饮服。

7.治疗直肠癌的食疗方包括乌龙茶叶6克,乌梅12克,蜂蜜适量。将前2味加水煎汤,取汤液,再加入适量蜂蜜饮服。每日1剂,煎2次分服,长期饮服。

大便失禁,血尿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