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囊肿(单纯性骨囊肿,孤立性骨囊肿)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骨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好发于4――20岁,多见于5――15岁儿童
- 典型症状:关节肿胀 关节疼痛 肌腱囊肿 儿童反复骨折 颈背疼痛
一、症状
1.好发于4—20岁,多见于5—15岁儿童。好发于股骨颈、股骨上端和肱骨上端。随着年龄增长,囊肿逐渐向骨干方向移动。
2.一般无明显症状,多数因病理性骨折,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而就诊,X线摄片才发现此病。
3.X线摄片显示长骨干D端或骨干部位有椭圆形溶骨破坏,边界清楚,其周围可见薄层硬化带,骨皮质可有轻度膨胀变薄。
二、诊断
1.多见于儿童及少年,好发于长骨干骺端。
2.无明显症状,或有轻微疼痛和压痛,病理性骨折可为最早症状和体征,或经X线摄片发现病变。
3.X线摄片显示长骨干骺端有椭圆形密度均匀的透明阴影,病变局限,与正常骨质间有明显界线,骨皮质膨胀变薄。
4.病理检查可确诊。
一、病因
血液瘀滞(30%):
骨囊肿为良性病变,病因尚未明了,有学者认为骨囊肿是由于骨内血管末梢阻塞,血液瘀滞所致。
骨发育异常(20%):
也有学者认为骨囊肿病系某种肿瘤,炎症组织的退行性变,其生长,代谢阻碍的结果或与骨发育异常有关。
外伤(20%):
也有学者认为可能系外伤出血形成局限性包囊,进而局部吸收骨化而成。
本病目前病因尚未明了,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本病的防治关键。
本病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影像表现相近,鉴别较困难,主要有以下的几个鉴别要点:
1、临床表现: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临床症状为局限性隆起或肿胀、疼痛、畸形,病程发展缓慢。骨囊肿病人一般无明显症状,或仅有隐痛,呈间歇性,或在运动劳累后酸痛。
2、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与骨囊肿病灶形态及内部结构:
骨囊肿大多为卵圆形,囊内密度均匀;而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其形态及内部结构多样,可分为虫噬型、囊状型、磨玻璃型、丝瓜络型、硬化型。
3、病理性骨折时骨碎片移位情况:
骨囊肿合并病理性骨折时,骨碎片向囊腔内移位;而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发生病理性骨折时,骨碎片移位不明显,骨痂形成少,易形成骨不连。
4、发生部位:
骨囊肿发生在干骺端时,不超过骨骺板;而累及骨骺部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常跨越骺板,其邻近的干骺部都有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影像表现。
另外,本病在诊断时还需同骨巨细胞瘤、嗜酸性肉芽肿及动脉瘤样骨囊肿等相鉴别。
1、骨囊肿患者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1)宜多吃具有抗骨肿瘤作用的食物:山羊血、鲎、蟹、羊脑、海参、牡蛎、鳖、龟、沙虫、鹿血、大叶菜、麦片、小苋菜、油菜籽、沙枣、香芋、栗、野葡萄。
2)宜吃具有止痛消肿作用的食物:芦笋、藕、慈姑、山楂、獭肉、鹭肉、蟹、鲎、海龟、海蛇。
2、骨囊肿患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忌烟、酒。
2)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蒜、姜、花椒、辣椒、桂皮等。
3)忌肥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