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 挂号科室:心血管内科
- 发病部位:心脏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多见于中老年
- 典型症状:疲乏 抽搐 脉压增宽 心动过缓 脑缺血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症状诊断
一、症状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症状取决于传导阻滞的程度及心室率的快慢。阻滞程度轻,所致心室漏搏很少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心悸感。如果心室漏搏较多,导致心率减慢至50次/min以下时,可出现头晕、无力、血压下降等心排血量降低的症状。
体征:最常见的是在一系列规则的心搏中偶尔出现一次间歇,在间歇前并无提早搏动。听诊时由于心房和心室关系的变动,第1心音可强弱不等,心音和脉搏有脱漏。房室传导阻滞为3∶2时,心音和脉搏可拟似期前收缩形成的二联律。2∶1阻滞时则伴有慢而规则的心率。
二、诊断
1.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
2.心电图诊断标准
(1)二度Ⅰ型房室阻滞
典型文氏现象的诊断标准:①P-R间期逐渐延长加QRS漏搏,结束一次文氏周期。②文氏周期重复出现。③P-R间期增量递减。
非典型文氏现象的诊断标准:不论非典型和变异型文氏现象的心电图如何变化,其基本特征是QRS漏搏后的第一个P-R间期总是或多或少的缩短,漏搏前的P-R间期总有或多或少的延长。这两点是二度Ⅰ型房室阻滞的最基本的标志。
(2)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标准是P-R间期固定加部分心室漏搏。
一、发病原因
1.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常见病因
大多数具有正常房室传导功能的人,快速性心房起搏可以诱发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渐增性心房调搏还可以导致一度、2∶1或高度房室结内阻滞。动态心电图发现,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与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一样,可以发生在正常的青年人(尤其是运动员),而且多发生在夜间。运动或使用阿托品后可明显改善房室结内传导功能,使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消失,提示该现象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然而,部分小儿的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经历数年后可进展成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机制不清楚)。
很多药物可以延长房室结的不应期,如洋地黄类药物、β受体阻滞药、钙拮抗药及中枢和外周交感神经阻滞药均可引起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为2%~10%(北京阜外医院报告为6.9%)。二度Ⅰ型多见于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且多数是由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发展而来。通常是房室结功能异常所致,其机制可能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及腺苷作用有关。出现时间短暂,多于1周内消失。二度Ⅰ型不常发生于前间壁心肌梗死,一旦发生,表明是广泛的希氏束、浦肯野纤维损伤,易发展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此外,风湿热可有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以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常见。心肌炎、心肌病等也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2.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常见病因
药物作用如洋地黄、奎尼丁、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美托洛尔等均可发生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但它们更易发生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电解质紊乱中高血钾(血钾为10~13mmol/L)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低血钾(血钾<2.8mmol/L)也可引起各级房室传导阻滞。风湿热、风湿性心肌炎患者中约26%可伴有一度和(或)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以一度多见。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二度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并不少见。有时伴有束支传导阻滞,多表明病变广泛。其他感染如柯萨奇B病毒、麻疹、腮腺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伤寒等可使传导系统广泛或局部受损,一、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均可发生,受损程度可轻可重。但阻滞大多为暂时性的、可逆的。很少发展为永久性慢性房室传导阻滞。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为2%~10%。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前壁心肌梗死,其发生率为1%~2%。多在发病后72h内出现。阻滞部位多在希氏束以下。扩张型心肌病二度传导阻滞者约占4%。其他疾病,如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直视手术、甲状腺功能亢进与黏液性水肿、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症等均可见到各种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近年来发现大约有半数慢性结下性房室传导阻滞并非系动脉硬化、心肌炎或药物中毒所致,而是两束支或三束支发生非特异性纤维性变,有时病变可侵及希氏束的分叉处,而房室结和希氏束很少受到侵及,其原因不清。
二、发病机制
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所诱发的房室传导阻滞多为一度或二度Ⅰ型,很少发生二度Ⅱ型,并几乎不产生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所以二度Ⅱ型、高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多为器质性损害形成的。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阻滞部位几乎完全在希-浦系统内。希氏束电图证实阻滞部位在希氏束中段或下段者占35%,在希氏束下者占65%。陈新等(1997)指出尚未见到阻滞部位在房室结或心房的报告。在体表心电图上,约29%的患者QRS波是窄的(≤0.10s),约71%的患者QRS波是宽的(≥0.12s)。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阻滞程度可轻可重。可由P波偶尔不能下传心室(如3∶2、4∶3、5∶4阻滞等)至大多数P波被阻滞(3∶1、4∶1、5∶1阻滞)。阻滞程度较重的患者(3∶1、4∶1或更重)可见到源自阻滞部位以下的逸搏或逸搏心律。3∶1、4∶1传导以上者已属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预防
1.积极防治原发病、及时控制、消除原因和诱因是预防发生本病的关键。
2.熟悉传导系统的解剖和心脏手术时严密的心电图检测可以减少本病的发生。
3.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应根据阻滞部位及心室率快慢而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心室率较缓慢,心率<40次/min,且QRS波宽大畸形者,房室阻滞部位在希氏束以下,对药物反应差,需要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以防心脑综合征的发生。
4.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宜禁用洋地黄类药物,因其可增加阻滞的程度。
5.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情志舒畅,劳逸有度,避外邪。适当地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鉴别诊断
(1)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与窦性心律不齐的鉴别
窦性心律不齐的P-R间期无逐渐延长,P-P间期长短不一,无渐短突长的文氏现象。心室率不齐。
(2)阻滞性文氏现象与干扰性文氏现象的鉴别
阻滞性文氏现象P波是出现在舒张中期及晚期,发生阻滞性传导延迟或中断。而干扰性文氏现象多发生在房性心动过速,其房性P′波多出现在收缩期或舒张早期,由此而发生干扰性传导延迟或中断。但当使心房率减慢至异位房性P′波出现于舒张中期时,即可恢复1∶1的房室传导,或者恢复窦性心律时文氏现象消失。
(3)2∶1房室传导阻滞与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的鉴别
2∶1房室传导阻滞者所有P波形态一致,P-P间期基本规则。而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提前的P′波与窦性P波不同,由于异位P′波提前发生,P-P′间期
(4)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与二度窦房阻滞的鉴别
二度Ⅱ型房室阻滞时,由于P波易与前一心动周期的T波重叠,导致误认为P波脱漏而诊断二度窦房阻滞。但若仔细观察重叠的T波形态,便会发现有形态异常。而窦房阻滞时P波、QRS波均脱漏。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饮食
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