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脾囊肿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寄生虫性脾囊肿常见于中青年,非寄生虫性脾囊肿以青少年多见。
  • 典型症状:腹胀 腹部不适 上腹不适 腹部肿块 消化不良
  脾囊肿并非真性肿瘤,是脾脏组织的瘤样囊性病变;临床上可分为寄生虫性囊肿和非寄生虫性囊肿。
典型症状:腹胀 腹部不适 上腹不适 腹部肿块 消化不良

一、症状

寄生虫脾囊肿以中青年多见,非寄生虫性脾囊肿以青少年多见;小的囊肿可无临床症状,常在体检B超时发现,但囊肿块增大压迫和刺激邻近脏器时,才产生器官受压症状,以左上腹不适或隐痛最多见,有时亦可累及脐周或放射至右肩及左腰背部;如果压迫胃肠道,可有腹胀或消化不良、便秘等。

二、诊断

脾囊肿的诊断常常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脾包虫性囊肿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牧区,依据病史及实验室检查、临床诊断通常并不困难。

脾脏表皮样囊肿患者大多无临床症状,常因健康体检或在其他疾病进行检查时偶然发现。少数患者就诊时发现腹部肿块,触之紧张,可有痛感,略有弹性,可活动,吸气时也可移位。B超、CT或选择性脾动脉造影等均能较正确的协助诊断,但有时需要剖腹探查证实。

一、发病原因

1.寄生虫性囊肿 由棘球绦虫属的包虫囊构成,由幼虫经血进入脾内发育生长成寄生虫性囊肿,囊内壁无衬覆上皮,囊内含寄生虫虫体或虫卵及坏死组织, 2%的棘球蚴病中可有脾包虫囊肿,常与肝、肺棘球蚴病并存,在我国北方畜牧地区可见。

2.非寄生虫性囊肿包括真性和假性囊肿

(1)真性囊肿:有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血管和淋巴管囊肿等,它与假性囊肿的区别在于囊内壁被覆扁平、立方或柱状上皮。其中表皮样囊肿多见于青年,常为单发性,最大直径可达31cm,囊内液体多达4000ml,色质浓稠,为淡红色或褐色,可有胆固醇结晶;病理形态可见,囊内壁衬以鳞状上皮,基底膜平整,无表皮钉突,无皮肤附属器。而表皮样囊肿来源不明,可能为胚胎期胃背侧系膜或中肾管的细胞误入脾内发育而成;其病理所见囊壁内衬鳞状上皮及附属器,为皮肤全层结构,可有神经组织及骨组织等,囊内可有白细胞、脂肪小体和胆固醇结晶。

(2)假性囊肿:较真性囊肿多见,约占非寄生虫囊肿的80%,囊肿多为单房性,可有外伤史,囊肿可以很大,囊壁无内皮细胞被覆。

二、发病机制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一、预防

做些慢走、打太极拳等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功能,但应避免剧烈的体育运动;同时应预防感冒和各种感染,以防出现脾囊肿继发感染。应注意补充蛋白类及富含类脂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鱼、肉、蛋类及花生、核桃、松子、瓜子,豆类如黄豆、黑豆等。同时注意饮食宜清淡、细致,富于营养。

需与肠系膜囊肿 、新生儿肝脾肿大、 大网膜肿瘤相鉴别。

一,不适宜食物

忌油腻,生冷刺激难消化食物。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腹膜炎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