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癣(甲真菌病,灰指甲,鸡爪风,油灰指甲)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足部,手部
- 传染性:有传染性
-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
- 多发人群:甲下型甲癣最常见,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甲癣多见于家庭主妇、炊事员及经常接触水的人
- 典型症状:角质增厚 指甲异常 指甲变软或发生变形 手指甲有白色斑点
一、症状
根据甲损害的不同临床特点,甲真菌病可分为下列四型:
1.远端甲下甲真菌病(distal subungual onychomycosis,DSO)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真菌开始侵犯远端侧缘甲下角质层,再侵犯甲板底面,逐渐导致甲板变色变质,失去正常光滑外观,甲板下堆积甲床角质层的碎屑,使得甲板与甲床分离脱落,或被患者剪掉,使整个甲板缺失,遗留下角化过度的甲床。一些真菌可产生不同色素如短帚霉产棕色、球拟壳蠕孢产黑色等。病原菌趾部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短帚霉、曲霉、镰孢、头孢霉,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白地霉和球拟壳蠕孢;指部为红色毛癣菌和白念珠菌。
2.白色表浅甲真菌病(white superficial onychomycosis,WSO) 较少见。真菌直接通过甲板浅层侵入,形成小的、浅表性白色斑点并增大、融合。最终甲变软、变粗糙,呈琥珀色。病原菌趾部为须癣毛癣菌、头孢霉、曲霉和镰孢。红色毛癣菌少见。
3.近端甲下甲真菌病(proximal subungual onychomycosis,PSO) 典型的可见于手指甲近端,开始像白点,可扩大为白斑。表现为甲板底面受累,但整个指甲均可被累及。原发型少见。外伤、糖尿病、银屑病、慢性甲沟炎和外周脉管疾病可继发本型感染。本型在国外随艾滋病发病上升而增多。病原菌趾部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许兰毛癣菌、断发毛癣菌、麦格尼毛癣菌,指部为红色毛癣菌和麦格尼毛癣菌。
4.全营养不良性甲真菌病(total dystrophic onychomycosis,TDO) 为上述三型发展的最后阶段,全层甲受累。
此外,还有两个特型:真菌性黑甲,由红色毛癣菌及双间柱顶孢等产黑素的非皮肤癣菌性真菌和酵母菌引起,表现为纵嵴性黑甲。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的原发性甲感染,为甲板全层受累的营养不良型念珠菌病,因甲下碎屑堆积,甲板易于剥离,遗留角化过度的甲床。
二、诊断
甲真菌病的诊断有赖于甲屑的直接镜检和培养。
1.真菌学检查 收集足够的标本是关键。远端甲下型可用刮匙、牙科刮铲及甲起子取甲下碎屑。近端甲下型可用甲钻或解剖刀,白色浅表型可用刮匙。刮取病变区和正常区交界部位靠近甲床的甲屑,加10% KOH 直接镜检。见到分支菌丝即可支持诊断。帚霉、青霉、曲霉、头孢、镰孢、壳蠕孢和白念珠菌等可形成菌丝与假菌丝而与皮肤癣菌混淆。沙堡琼脂培养应采用两管法(其一不含放线菌酮),培养6~8周。
2.组织病理学 角质增厚,疏松,角质细胞呈网篮状排列,并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可见裂隙、空腔。甲板内如见细长规则菌丝或关节菌丝,提示为皮肤癣菌,其菌丝多横行生长,少数斜行或纵行生长,有的沿腔壁生长。常位于甲板的外层或内层。当甲板严重受损时,甲板全层均可见密集排列的菌丝和孢子;如检出圆形或椭圆形的小细胞,聚集成团,可见芽生孢子、假菌丝及厚壁孢子,提示为酵母菌。这些菌细胞多位于甲板内层,少数见于甲板外层或中层;甲板中若出现不规则的粗大菌丝,有叶状结构,色泽不均匀,部分呈褐色或黑褐色,生长紊乱,提示为非皮肤癣菌性真菌。
一、发病原因
甲真菌病仍以皮肤癣菌最常见,约为77.6%,以红色毛癣菌为主(85%),其次为须癣毛癣菌(12%)、絮状表皮癣菌(2%~3%)。其分解的角蛋白,产生侵袭性酶并入侵和破坏正常组织,导致原发性甲感染。继发性甲感染发生于其他因素损害甲后,多由无分解角蛋白能力的酵母菌和真菌引起。酵母菌中,以念珠菌属为主约占20%左右,其他真菌主要有青霉属和曲霉属,还有白地霉、帚霉属及毛霉属、柱顶孢霉等。有人提出,该病是一种角蛋白变异有关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部分人群有此遗传素质。
二、发病机制
甲真菌病仍以皮肤癣菌最常见,约为77.6%,以红色毛癣菌为主(85%),其次为须癣毛癣菌(12%)、絮状表皮癣菌(2%~3%)。其分解的角蛋白,产生侵袭性酶并入侵和破坏正常组织,导致原发性甲感染。真菌开始侵犯远端侧缘甲下角质层,再侵犯甲板底面,逐渐导致甲板变色变质,失去正常光滑外观,甲板下堆积甲床角质层的碎屑,使得甲板与甲床分离脱落,或被患者剪掉,使整个甲板缺失,遗留下角化过度的甲床。一些真菌可产生不同色素如短帚霉产棕色、球拟壳蠕孢产黑色等。有人提出,该病是一种角蛋白变异有关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部分人群有此遗传素质。
人群预防:预防甲癣在于去除自身传染源,即根治体癣、股癣、手癣和足癣。这是预防甲癣最积极的预防措施。因此,甲癣的人群预防可参见光皮癣。
1.一级预防
(1)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洗脚、修剪指(趾)甲的良好卫生习惯。足汗较多的人应穿较透气的鞋子,并可搽足粉,以保持足部干燥,或穿防霉鞋、袜。
(2)已患有体股癣或手足癣者应积极治疗,直到完全痊愈,避免交叉感染。
(3)不要养成搓足、抠脚的习惯,尤其对患有足癣的患者更应如此。
(4)对患有手足癣者,为防止指(趾)甲癣的感染,可在指(趾)甲上涂搽30%冰醋酸溶液,每周2~3次。
2.二级预防 甲癣的治疗应与并发的手足癣同时治疗,并需长期耐心地治疗。甲癣活动真菌藏于甲后端深处,一般外搽的药物抵达不到患处,故难于治愈。若将其上面的保持层(坏甲)除去,尔后再外用抗真菌药物,则药物易到达患处。
(1)一般每天可用快刀片将病甲变脆部分削、刮除,不让其出血或致痛为止,然后外搽30%冰醋酸溶液或5%碘酊,直到稍有痛感,说明药已到达底层,每月用药1~2次,连续数月,直到病甲除尽,正常新生甲完全长出为止。
(2)亦可用10%冰醋溶液浸泡,每天数次,但效果可能稍慢一些。
(3)拔甲疗法①用30%~40%尿素硬膏贴在病甲上,每4~5天更换一次,病甲可以逐渐软化,甲板与甲床分离,使易于拔除。若不成功,可重复用药。②用水杨酸乳酸软膏代替尿素硬膏。③局麻下手术拔甲,必要时可用凡士林纱布包扎伤口,1周后先涂3%水杨酸软膏,以后逐渐增高浓度,最后用复方苯甲酸软膏和碘酊交替外搽,直至新甲长出为止。
甲真菌病的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及真菌学检查(镜检和培养)而确定。本病需和以下甲病鉴别。
1.银屑病甲病 躯干肢体有银屑病皮损,甲板为顶针甲,甲分离,甲增厚,甲混浊,甲变色,真菌学检查阴性。
2.甲扁平苔癣 扁平苔癣可侵犯甲板,形成甲板变形、甲板萎缩,根据全身皮损,甲板改变及真菌学检查可以鉴别。
3.慢性湿疹 身体其它部位有湿疹样改变,常侵及掌跖、指、趾,甲板灰暗,有纵横嵴沟,真菌检查阴性。
4.白甲症 表现类似浅表白色甲真菌病,但表面光滑,白色云雾样改变见子甲板中,真菌检查阴性。 5.先天性厚甲病有家族史,自幼发病,甲板变厚、混浊,但甲板光滑,真菌检查阴性。
1、甲真菌病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高蛋白饮食:高蛋白饮食是维持健康指甲所必需的,蛋黄是蛋白质的好来源。燕麦片、核果、种子、谷物、豆制品都富含植物蛋白。多吃蔬菜水果:水果和蔬菜应占每日饮食的50%。补充营养素。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