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剥脱性唇炎(唇风,紧唇,c唇)

  • 挂号科室:口腔科
  • 发病部位:皮肤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20岁~35岁之间女性。
  • 典型症状:血虚 脱屑 结痂 口唇渗液 口唇干燥
  剥脱性唇炎(cheilitis exfoliativa)是由化学物,日光或不明原因所致的口唇的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红肿、渗出、结痂及脱屑,多见于下唇。
典型症状:血虚 脱屑 结痂 口唇渗液 口唇干燥

一、症状

损害仅发生于唇红部,尤以下唇多见。多见于青年妇女。皮疹常开始于下唇中部,而逐渐扩展到整个下唇和上唇。表现为口唇干燥肿胀,糜烂、渗出,表面可有结痂和鳞屑,鳞痂脱落后显露红色光滑面,裂纹反复发生,长期难愈,可持续月至数年之久。自觉灼热疼痛或有触痛感。

二、诊断

唇红缘,尤其是唇下缘反复发生的鳞屑,结痂性损害有助于诊断。

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与胃相表里”,故唇病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即“脾胃有热、气发于唇,则唇”。脾胃湿热熏蒸可致红肿、糜烂、渗出,而日久血虚、阴虚而致皮屑反复剥脱。

一、发病原因

日光照射,局部物理化学等因素刺激,如:唇膏、牙膏、香料、烟酒、辛辣性食物、日晒、干燥,以及反复舔唇。

二、发病机制

局部病灶或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齿槽脓漏、脂溢性皮炎、皮脂腺异位症、异位性皮炎、小儿痒疹等。情绪因素:精神波动后可发病或加重病情。营养物质,如:维生素B缺乏,尤其是核黄素、菸酸的缺乏,或由胃肠功能失常所致。

1.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少吸烟,少喝酒,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不要使用劣质或不适合自己的唇膏,不要盲目去做“纹唇”。要避免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各种因素。改掉喜欢咬唇、咬舌等习惯,避免造成黏膜创伤。

2.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少吃酸、麻、辣、涩、烫和油炸的食品,更不能吃那些用工业盐腌制的、用“下脚油”炸制的、用石灰炒制的劣质食品。

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接触性唇炎 有明确的接触史,症状轻重与接触机会有关。斑贴试验一般为阳性。

2.腺性唇炎 口唇部有许多腺体小结和黏液开口小孔,用力挤口唇可有黏液分泌出来,有时可摸到囊肿形成的结节。该病有家族发病倾向。

3.光化性唇炎 与日光有关,以下唇为主,夏季户外工作者多见。

4.肉芽肿性唇炎 一侧口唇有无名的肿胀、肥厚。组织病理可见真皮内肉芽肿样改变。

5.盘状红斑狼疮 多侵及下唇,皮损边界清,红紫斑片,可有萎缩性变化及毛细血管扩张。

6.扁平苔藓 多侵及下唇,为淡白色斑片或浸润性斑片,其上可有水疮,很少有皲裂、出血等症状,在颊黏膜、齿龈、硬腭等黏膜可有相同皮损。病理有特征性改变。

慢性唇炎是发生于唇部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包括糜烂性唇炎和剥脱性唇炎。

食疗方:

1.虚热口干少津唇裂桑椹子洗净生食,每日15克,本方具有清虚热、生津液的功效。

2.唇干鳞屑较多、无结痂糜烂者青果5枚,洗净,果肉捣烂,用沸水冲泡,加蔗糖少量,饮果汁。再将果核排出,研烂,加麻油调为糊状,外涂于唇红部。本方具有清热润燥的功效。

3.下唇红肿发痒者桑树皮榨汁,滴于患处。每日3―4次。本方具有消肿止痒的功效。

4.唇干充血白荷花花办1张,凉开水洗净后贴于患处。每日3―4次,每次l张,待干后弃去再贴。本方具有凉血润燥的功效。

5.下唇唇红破溃结痂者新鲜葫芦2只,去皮,去瓤,剁碎作馅,作包子食用!本方具有清热的功效。

6.慢性唇炎红肿疼痛者新鲜大青叶30克,洗净后捣烂取汁,外涂于唇红部,每日2―3次。本方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7.脾热火燥、唇干者豆浆1碗,加热,加蜂蜜15克,趁温热服用。本方具有健脾化燥的功效。

8.唇炎伴身重便溏者面粉250克,加茯苓粉30克,淮山药粉30克,和入蜂蜜适量,同捣和,作蒸糕,每日食2―3块。本方具有健脾化湿的功效。

饮食宜忌

1.富含卟啉的食物可使唇红对光敏感性加强,从而加重唇炎。因此要少吃油菜、菠菜、苋菜、胡萝卜、无花果、甜橙等含卟啉的食物。

2.唇红部结痂糜烂,若不清除,容易加重继发感染。所以要经常用消炎漱口剂或用淡盐汤湿敷,去掉痂皮,清洗糜烂面,保持创面干燥,有利于创口愈合。

3.不能多吃醋、椒、姜、蒜等刺激性食物。

4.忌烟酒。尤其不能用唇叼香烟。

口腔白斑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