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肾病综合症(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小儿肾综)

  • 挂号科室:儿科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无力 水肿 低蛋白血症 皮肤干燥 面色苍白
  肾病综合症(nephrotic syndrome,NS)是一种常见的儿科肾脏疾病,是由于多种病因造成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大量蛋白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特点是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严重水肿和高胆固醇血症。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单纯性肾病、肾炎性肾病和先天性肾病三种类型。在5岁以下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病理型别多为微小病变型,而年长儿的病理类型以非微小病变型(包括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性硬化等)居多。
典型症状:无力 水肿 低蛋白血症 皮肤干燥 面色苍白

一、症状

1.发病年龄和性别

以学龄前为发病高峰。单纯性发病年龄偏小,紧E性偏长。男比女多,男:女约为1.5~3.7∶1。

2.常见症状

1)大量蛋白尿和低白蛋白血症:是诊断的必备条件。

2)水肿:为可凹性。始自眼睑、颜面,渐及四肢全身,同时尿量减少。可出现浆膜腔积液如胸水、腹水,男孩常有显著阴囊水肿。严重水肿患儿于大腿和上臂内侧及腹壁皮肤可见皮肤白纹或紫纹。

3)蛋白质营养不良,原因:长期蛋白质丢失,皮肤干燥,面色苍白,毛发干枯萎黄,指趾甲出现白色横纹,耳壳及鼻软骨薄弱。精神萎靡,倦怠无力,食欲减退。或会因肠粘膜水肿和或伴感染等因素而出现腹泻。病期久或反复发作作者发育落后。

3.肾病综合征

1)大量蛋白尿:尿蛋白:24h尿蛋白定量大于0.1g/kg。持续2周以上。

2)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

3)高胆固醇血症:胆固醇大于5.7mmol/L(<220mg%)。

4)水肿:水肿可轻可重

4.肾炎性肾病综合征

在具有肾病综合征的四大特征基础上,具有下列四项之一或多项者可诊断为肾炎性肾病综合征。

1)血尿:尿红细胞超过10个/Hp(指分散在2周内进行的3次以上离心检查)。

2)持续或反复出现高血压:学龄前儿童超过16.0/10.6 kPa(120/80mmHg),学龄儿童超过17.33/12.0kPa(130/90mmHg),并排除因肾上腺皮质激素所致。

3)持续性氮质血症:不是血容量不足引起的尿素氮(BUN)超过10.7mmol/L(30mg/dl)。

4)血清总补体量(CH50)或C3持续或反复降低。血清蛋白电泳多提示α2↑↑,而γ↓。

5)低补体血症。

5.难治性肾病

1)激素耐药:足量激素8周无效或有部分效应

2)频繁复发或反复

3)激素依赖。难治性肾病是肾活检指征之一,可明确其病理分型、肾脏病变严重程度以指导治疗,对原发病的分析有助治疗。

6.高凝状态的患儿,表现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血小板计数高于正常。激素治疗过程中,实然出现腰痛伴血尿、血压升高、水肿加重或肾功恶化,或是肾静脉血栓形成。

二、诊断标准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一、发病原因

病因不清楚,多因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等而触发。

二、发病机制

1、大量蛋白尿

以肾小球病变为主,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受免疫或其他病因的损伤,电荷屏障和(或)分子筛的屏障作用减弱,血浆蛋白大量漏入尿中。

2、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

1)淋巴细胞产生29kd的多肽,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多阴离子减少。

2)刀豆素(conA)刺激下的淋巴细胞可产生肾小球通透因子(glomerular permeability factor,GPF),直接引起蛋白尿。

3)淋巴细胞分泌可溶免疫反应因子(soluble immune response suppressor,SIRS)。

3、非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

1)通过免疫反应,激活补体及凝血、纤溶系统,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而损伤基底膜,导致筛屏障的破坏。

2)通过血压增高、血糖增高等非免疫机制,或出现基底膜结构缺陷而破坏筛屏障。

4、低白蛋白血症

1)大量血浆白蛋白自尿中丢失。

2)蛋白质分解的增加

当血白蛋白低于25g/L时可出现水肿,同时因血容量减少,在并发大量体液丢失时极易诱发低血容量性休克。此外还可影响脂类代谢。

5、高胆固醇血症

1)可能是低蛋白血症致肝脏代偿性白蛋白合成增加,使与白蛋白经共同合成途径得脂蛋白合成增加。

2)脂蛋白脂酶活力下降

一般血浆白蛋白<30g/L,即出现血胆固醇增高,如白蛋白进一步降低,则三酰甘油也增高。

6、水肿

1)低血容量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近端小管重吸收钠增多,加重水钠潴留。

2)血浆白蛋白下降,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中水分由血管内转入组织间隙直接形成水肿。

3)水分外渗致血容量下降,通过容量和压力感受器使体内神经体液因子发生变化,引起水钠潴留。

4)其他肾内原因导致肾近曲小管回吸收钠增多。

肾病综合症预防

1、平时要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制度,加强身体锻炼,同时应避免过劳。

2、保证营养均衡,增强体质和机体抵抗力。

3、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的清洁

4、保持心情轻松愉快,强化自我保健意识。

5、积极防治感染病灶、积极防治慢性肾病。

6、注意自身监测。

自觉身体不适时,如出现了夜尿多、食欲减退、腰部不舒服感或酸胀感,尤其早晨起床后出现眼睑颜面部浮肿及排尿异常,则提示有得肾脏病的可能,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肾病综合症鉴别

1、本病需与继发性肾脏损害相鉴别包括乙型肝炎相关肾病、狼疮肾炎、紫癜肾病、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急进性肾炎等,以及药物所致肾脏损害相鉴别。

2、应询问肾脏病或蛋白尿的家族史以及既往存在的疾病或感染,伴发症状等均有助于确诊。

一、食疗方

1、注意保证病人的饮食:

2、给予足够的热卡,保证饮食合理化的结构比。

3、不应过分低盐以免出现低钠血症,可予盐1~2g/d。

4、蛋白摄入量应宜1~2g/(kg?d),合并肾功能衰竭时宜低蛋白饮食&lt;0.5g/(kg?d)。

5、注意补充各种水溶性维生素及维生素D和钙锌等。

二、适宜食物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三、不适宜食物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

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肾功能衰竭,小儿脑水肿与颅内高压综合征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