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非特异性胃炎,急性浅表性胃炎)
-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
- 发病部位:胃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中青年多发
- 典型症状:胆汁返流 食欲减退 上腹不适 消化不良 恶心
一、症状
临床上以感染或进食了被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后所致的急性单纯性胃炎为多见。一般起病较急,在进食污染食物后数小时至24h发病,症状轻重不一,表现为中上腹不适、疼痛,以至剧烈的腹部绞痛,厌食、恶心、呕吐,因常伴有肠炎而有腹泻,大便呈水样,严重者可有发热、呕血和(或)便血、脱水、休克和酸中毒等症状。因饮酒、刺激性食物和药物引起的急性单纯性胃炎多表现为上腹部胀满不适、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症状轻重不一,伴肠炎者可出现发热、中下腹绞痛、腹泻等症状。体检有上腹部或脐周压痛。肠鸣音亢进。
二、诊断
1.临床表现。
2.实验室检查。
3.内镜检查。
一、发病原因
化学因素(25%):
阿司匹林等药物干扰胃黏膜上皮细胞合成硫糖蛋白,使胃黏液减少,脂蛋白膜的保护作用减弱,以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出血等病理过程,前列腺素合成受抑制,胃黏膜的修复亦受到影响。
生物因素(25%):
细菌及其毒素。常见致病菌为沙门菌、嗜盐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常见毒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毒素杆菌毒素,尤其是前者较为常见。进食污染细菌或毒素的食物数小时后即可发生胃炎或同时合并肠炎此即急性胃肠炎。葡萄球菌及其毒素摄入后亦可合并肠炎,且发病更快。近年因病毒感染而引起本病者渐多。
物理因素(20%):
过冷、过热的食物和饮料,浓茶、咖啡、烈酒、刺激性调味品、过于粗糙的食物均可刺激胃黏膜,破坏黏膜屏障。
精神、神经因素(15%):
精神、神经功能失调,各种急重症的危急状态,以及机体的变态(过敏)反应均可引起胃黏膜的急性炎症损害。
外源性刺激(10%):
胃内异物或胃石、胃区放射治疗均可作为外源性刺激,导致本病。
二、发病机制
化学物质,如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可抑制细胞线粒体内的氧化磷酸化,从而抑制细胞膜上的Na -K -ATP酶和主动运输系统,导致黏膜的渗透性增加,细胞内水钠潴留,细胞肿胀并脱落;还可通过抑制环氧化物酶,阻断内源性前列腺素E2和I2的合成,上皮分泌的碳酸氢钠及黏液减少,H 反弥散,从而破坏胃黏膜屏障,洋地黄,利血平和某些抗癌药物等均可刺激胃黏膜,损害胃黏膜屏障。
胃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加,表面覆盖白色或黄色分泌物,黏膜皱襞上常见点状出血和(或)轻度糜烂,镜检见表层上皮细胞脱落,固有层血管受损引起出血和血浆外渗,伴多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急性胃炎如不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彻底,则易转成慢性胃炎,平日进食太快,食物咀嚼不充分,经常吃过冷或过热的食物,长期食用有刺激性的调味品,饮酒过度,都会产生慢性胃炎,致使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饭后腹痛,恶心甚至呕吐。
为了预防胃炎的发生:
第一、要注意饮食卫生,在夏秋两季尤其重要,不吃不干净的食品。
第二、平日要避免吃对胃刺激性过大的食物,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并要充分咀嚼。
第三、禁烟,酒,尤其是已有胃病的人,要力戒烟酒。
根据病史和症状、体征一般可作出诊断。但若伴有上消化道出血,尤其有酗酒或服水杨酸盐制剂等诱因者,应考虑急性糜烂性胃炎的可能。以上腹痛为主要症状者应与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等疾病相鉴别。
1.急性胆囊炎 本病的特点是右上腹持续性剧痛或绞痛,阵发性加重,可放射到右肩部,墨菲(Murphy)征阳性。腹部B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确立诊断。
2.急性胰腺炎 常有暴饮暴食史或胆道结石病史,突发性上腹部疼痛,重者呈刀割样疼痛,伴持续性腹胀和恶心、呕吐;血尿淀粉酶在早期升高,重症患者腹水中淀粉酶含量明显增高。B超、CT等辅助检查可发现胰腺呈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有利于诊断。
3.空腔脏器穿孔 患者多起病急骤,表现为全腹剧烈疼痛,体检有压痛与反跳痛、腹肌紧张呈板样,叩诊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X线透视或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4.肠梗阻 肠梗阻呈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伴剧烈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早期腹部听诊可闻及高亢的肠鸣音或气过水声,晚期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X线平片可见充气肠襻及多个液平。
5、急性腐蚀性胃炎 有服强酸(硫酸、盐酸、硝酸)、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来苏尔等历史。服后引起消化道灼伤、出现口腔、咽喉、胸骨后及上腹部剧烈疼痛,伴吞咽疼痛,咽下困难,频繁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呕血,呕出带血的粘膜腐片,可发生虚脱、休克或引起食管、胃穿孔的症状,口腔、咽喉可出现接触处的炎症,充血、水肿、糜烂、坏死粘膜剥脱、溃疡或可见到黑色、白色痂。
6、急性阑尾炎 本病早期可出现上腹痛、恶心、呕吐、但随着病情的进展,疼痛逐渐转向右下腹,且有固定的压痛及反跳痛,多伴有发热、白细胞增高、中性白细胞明显增多。
7、其他 大叶性肺炎、心肌梗塞等发病初期可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恶心、呕吐。如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不难鉴别。
急性胃炎患者在饮食上宜多食用以下食物:
1.多饮水,以补充因吐泻损失的水和盐。具体方法是:用温的淡盐水(开水、粗盐)、淡红茶水、煮菜水交替饮用。一般每小时1次,每次饮150-200毫升。多饮水还有利於排除毒物。
2.患者呕吐停止、腹泻次数减少后,选喝少量小米米汤或稀藕粉,以后逐渐吃些粥、煮软的细面条、薄面片等。还要继续多饮水,不要急於吃肉、蛋等含蛋白质与脂肪多的食物和易引起胀气的和食物纤维多的食物,如牛奶暂时不要食用。
3.病情缓解后,例如腹痛止、便次少、体温接近正常后,可以开始吃鸡蛋汤、蒸鸡蛋羹、酸奶、粥、面汤、苏打饼乾、烤面包乾、清蒸或清炖鲜鱼、瘦肉泥、嫩菜叶等。每餐食量宜少。
4.恢复期宜吃易消化、刺激性小和胀气性轻的食物,尽量做得软烂清淡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