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女阴溃疡(急性外阴溃疡,阴蚀)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皮肤,外阴
- 传染性:有传染性
- 传播途径:其他
- 多发人群:多发于年轻妇女及幼女
- 典型症状:腰酸 丘疹 瘙痒 女阴会阴出现红色结痂斑块 结痂
一、症状
主要发生在青年女性,发病前先有轻重不等的前驱症状,患者感全身不适、疲乏、体温升高、白带增多,继之阴部灼热、瘙痒、迅速形成溃疡。根据溃疡的临床特点可分为三型。
1.坏疽型 常侵犯小阴唇内侧,多为对称性,溃疡数目少,大而深,红肿明显,边缘不整,表面附有多量脓液或污黄青黑色痂皮,除去后可见基底柔软不平。本型症状较重,常发高热,发展迅速,常造成组织巨大缺损,自觉剧痛。常见于全身营养情况差,或合并有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患者。
2.下疳型(性病型) 好发于大小阴唇内面,也可见于会阴及肛门附近,外表极似软下疳,病程较缓,溃疡呈为扁豆至指盖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深浅不一,边缘不整,有穿凿现象。性质柔软,边缘炎性浸润明显,表面附有灰白色脓性分泌物,可一面治愈,一面新发,数目单发或数个并发。自觉疼痛甚剧(图1)。
3.粟粒型 溃疡小,数目多,自帽针头至米粒大,多为圆形或不整形,大小往往始终不变,少有融合。溃疡中心凹陷较深,周缘有炎性红晕,表面有少量脓液,基底有黄色脓苔。自觉症轻微(图2)。
以上三型愈后均遗留萎缩性瘢痕,易复发。
二、诊断
根据好发于青年女性,非传染性及临床表现特征等易于诊断。
中医病机及辨证分析: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经湿热或肝肾阴虚感毒邪,蕴结肌肤,阻滞经络而发病。辨证可分为3型:
1.湿热型 溃疡表面附有多量脓性分泌物,疼痛剧烈,常伴有发烧、全身不适等症状。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辨证属于湿热下注,兼感毒邪。
2.阴虚型 溃疡反复发作,缠绵不愈,腰酸腿软,手足心热,口燥咽干,舌质红,少苔,脉沉弦或沉细。辨证属于肝肾阴虚,兼感毒邪。
3.脾虚型 体质消瘦,气短懒言,食谷不化,纳少便溏,舌质淡,舌体胖有齿痕,苔白或腻,口舌生疮或外阴溃疡。辨证属于脾虚湿盛。
一、发病原因
病因尚未完全搞清,有人曾怀疑病毒感染,但未能证实。Lipschutz认为本病是一独立性疾病,其临床表现有一定特点,病变局部分泌物中含有革兰阳性粗大杆菌,认为是本病的致病菌。有的作者对此观点提出异议,认为溃疡本身缺乏足够的特征来证实是一种独立疾病,粗大杆菌和乳酸杆菌很相似,认为可能属乳酸杆菌一组,对人无致病性,存在于大多数妇女的阴部。全身或局部抵抗力降低,如贫血、营养不良、内分泌障碍等对本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一些急性传染性疾病如伤寒、麻疹、水痘、流感等也可激发本病的发生。也有人认为本病是Behcet综合征、阴部疱疹、结节性红斑的一种临床表现。
二、发病机制
全身或局部抵抗力降低,如贫血、营养不良、内分泌障碍等对本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一些急性传染性疾病如伤寒、麻疹、水痘、流感等也可激发本病的发生。
预防:根据病因进行针对预防。注意生活保健,避免疾病的出现。
1.软下疳有性接触史,分泌物中可查见杜克雷嗜血杆菌,愈后不复发。
2.Behcet综合征 除阴部有溃疡外,可伴有眼部症状如虹膜睫状体炎、前房积脓、视网膜炎或脉络膜炎等。经过缓慢,常反复发作。
3.女阴炎 多为糜烂,一般不形成溃疡,有继发感染时可有浅表性溃疡,疼痛不剧。
4.阴部疱疹 为多数聚集水疱,不形成溃疡,有痒感,疼痛轻,男女皆可发病。
5.女阴白喉 本病亦多见于少女,可原发亦可继发于咽白喉,有急性和慢性两型,急性者多呈溃疡型,但表面假膜明显。表面分泌物以Loffler染色可查见白喉杆菌。注射白喉抗毒素有良好效果。
急性女阴溃疡食疗(仅供参考,具体询问医生)
1.生橄榄500克,捣烂,加水500克,慢火煎至汤呈草青色,外敷治急性皮肤症(如阴囊表浅溃疡、急性女阴溃疡、湿疹皮炎、红斑)。
2、黑豆50克,甘草、赤皮葱各30克,槐条60克。上药用水煎浓汁,待温后外洗患处。每日2次。解毒、消肿、敛疮。适用于软下疳、硬性下疳。证见阴茎龟头、包皮内侧部位发生大小不等的溃疡,疼痛或不痛,可单发也可多发。
3、绿豆60克,茶叶少许。将绿豆煮极极烂,茶叶研末,趁热倾倒于便多年的马桶,熏洗之,令出汗。
急性女阴溃疡患者吃什么好?
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水果蔬菜等食物,有助于疾病的康复,中医认为清凉平和的食物可首选。
急性女阴溃疡患者吃什么不好?
忌食辣椒、麻椒、生葱、生蒜、白酒等刺激性食物及饮料。
鱼虾等海鲜类产品,更不应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