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胆管结石与胆管炎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肝,胆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高峰年龄都在40~50岁
  • 典型症状:皮肤瘙痒 肚子疼 三联征 寒战 急性腹痛
  胆管结石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胆管结石是指原发于胆管系统(包括肝内胆管)内的结石,结石的性质大多为含有多量胆红素钙的色素性混合结石。胆囊内一定存在结石。在我国,胆管结石多数属于这一类。继发性胆管结石是指胆囊内结石通过扩大的胆囊管进入胆总管而形成的结石。结石的形状和性质多与胆囊内的结石相同。多数呈多面形的胆固醇混合结石。由于继发胆道感染,结石的外层带有胆红素钙沉着。
典型症状:皮肤瘙痒 肚子疼 三联征 寒战 急性腹痛

一、症状

有典型的Charcot三联征者,特别在过去有胆囊结石病史者,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一般并不困难。但如仅表现为三联征中的1个或2个症状者,诊断常须借助于一些辅助检查方法。对无黄疸的病人可作静脉胆道造影,能显示胆管内结石影和扩张的胆管。而在有黄疸的病人必须与肿瘤或肝内胆汁郁积症所致的梗阻性黄疸,以及肝病或肝炎等所致的肝细胞性黄疸作鉴别。在肿瘤(如胰头癌或壶腹癌)阻塞胆管时,黄疸一般呈现进行性加深,体检时常可扪及肿大和无压痛的胆囊,并常有恶病质表现。而肝病或肝炎引起的黄疸,一般较淡,并且不伴有腹部绞痛史,肝功能试验常有明显异常。肝内胆汁郁积症一般也无腹痛史,可能有服用特殊药物史。后两种疾病的B超检查均显示囊和胆管无扩张现象。而胆管结石所致的胆管梗阻,除有胆绞痛外,尚有典型的波动性黄疸史。如无感染时,肝功能一般在正常范围内。在诊断困难时,应用PTC、CT、ERCP以及同位素肝胆显象图等检查,常有助于鉴别诊断。

胆总管结石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胆绞痛、发热、寒战和黄疸,即Charcot三联征。但有不少病人缺乏完整的三联征表现。多数病人有剑突下偏右突发性绞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但亦有少数人可完全无痛,仅感上腹闷胀不适。约2/3的病人继急性腹痛发作后出现寒战和高热。一般继腹痛后12~24小时开始出现黄疸,此时腹痛常已缓解。黄疸一般不很深,并有波动性的特点。有时黄疸也可为少数胆总管结石病人唯一的临床表现。黄疸时常有尿色变深,粪色变浅,以及皮肤瘙痒等。体检时在上腹及右上腹部有压痛和肌紧张,胆囊常不能扪及。在病程较长的病人扪及肿大的肝脏和脾脏,肝脏质地较硬。

胆管结石的病因主要是

1.胆道感染、胆道蛔虫、胆汁淤积导致。

2.胆道感染引起胆道炎症,以及由于细菌的作用为胆石形成创造了条件。

3.胆道蛔虫残体可成为胆石的核心,甚至胆石的大都可由虫体构成。

4.胆汁淤滞可使胆汁成分沉淀积聚,有利于形成胆石。

胆管炎系胆道梗阻(最常见为胆石梗阻)使胆汁淤滞、胆管内压力迅速增高所致胆道急性化脓性感染。感染的菌种主要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大肠杆菌最多见。

预防:胆管结石与胆管炎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绝大部分的胆管炎都有胆结石存在。胆道结石与胆道蛔虫有密切的关系,蛔虫卵或残骸在胆管中沉淀形成结石的核心,故防治胆道蛔虫症就显得重要。因此,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发现肠蛔虫症及时驱虫。胆管结石如小于1.0cm,可试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利胆排石,部分病人可排出胆石。如结石引起胆管梗阻并发胆管炎,则应到医院治疗。

术前的准备:了解病人凝血机制(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等);准备好各种器械,并应亲自检查.使每一部分器件及电器设备功能完好,并保证安全。

1.肝脏及胆道肿瘤、壶腹部周围肿瘤。

2.各种急慢性肝炎。

3.胆囊炎、胆结石。

4.硬化性胆管炎。

(1)根据症状和对脂肪的耐受程度,不应过多摄人脂肪,并主张用植物油烹调.

(2)在满足患者需要的基础上,总热能不能过高.肥胖和超重患者应减体重,使之降到理想体重.热能按低热能饮食原则供给.

(3)限制胆固醇的摄入.胆固醇摄入每日应少于300毫克,限制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内脏以及鱼子,蛋黄等.可以选用鱼肉,瘦肉,蛋清等.

(4)蛋白质应按正常需要量或偏低,以每日供给蛋白质50克~70克为宜,但要选择含脂肪低的蛋白质食品。

感染性休克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