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扑动
- 挂号科室:心血管内科
- 发病部位:心脏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多发
- 典型症状:心悸 头晕 胸闷 假日心脏综合征 呼吸困难
一、症状
1.发作特点
心房扑动大多数为阵发性,常突然发作、突然终止,每次发作可持续数秒、数小时、数天。若持续时间超过2周即为持续性发作,又称慢性心房扑动。个别病例有达数年者。心房扑动也可由心房颤动转变而来。心房扑动如为持续性者,则大多变为慢性(永久性)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扑动也有部分可转为慢性心房颤动。
2.症状
有无症状取决于是否存在基础心脏病和心室率的变化。心室率的快慢与心房扑动的房室传导比例有关,当房室传导为3∶1与4∶1时,心房扑动的心室率接近正常值,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症状可无或轻,仅有轻微的心悸、胸闷等;当房室传导为2∶1甚至达1∶1时,心室率可超过150~300次/min,血流动力学可明显受累,患者可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眩晕、精神不安、恐惧、呼吸困难等,并可诱发心绞痛或脑动脉供血不足。特别是老年患者,尤其是在初发时以及原有心脏病较严重者心室率增快更明显,并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
3.体格检查
(1)心室率常在150次/min左右(2∶1房室传导),心律齐;当呈1∶1传导时心室率更快,心律齐;当呈3∶1或4∶1传导,心室率正常,心律齐;但当呈3∶1、4∶1又5∶1、6∶1等传导交替出现时,则心率虽不快,但节律不齐。此时听诊第1心音强弱不等、间隔不一,应与心房颤动鉴别。
(2)颈静脉搏动快而浅,其频率与心室率不一致,超过心室率。
(3)运动可加速心房扑动的房室传导比例,如由4∶1变为2∶1传导,心室率可增快并可成倍增加。当停止运动后,心室率又可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心率值。
(4)压迫颈动脉窦可抑制心房扑动的房室传导比例,使2∶1变为3∶1或4∶1等,心室率变慢。当出现房室传导不同比例时,心律可不齐。停止压迫颈动脉窦后即可恢复原来的心率。
二、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心电图表现可明确诊断。
一、发病原因
1.器质性心脏病
心房扑动几乎总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很少见于正常人。最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以二尖瓣狭窄或左心房增大伴心力衰竭者最为多见。其次是冠心病心肌硬化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扑动者占0.8%~5.3%。此外,也可见于心肌病、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房间隔缺损)、肺栓塞、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急性心包炎等。
2.预激综合征
当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患者合并预激综合征时,很易发生心房扑动。
3.其他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胸外科手术后、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查、糖尿病性酸中毒、低血钾、低温、缺氧、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烧伤、全身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尤其是原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更易发生。精神过度紧张、激动、过度疲劳等均可诱发心房扑动。
4.药物
药物引起者较少见,但可见于洋地黄中毒。
5.正常人
偶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人。
二、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系心房内环形折返机制所致心房扑动,此外自律性增高局灶性异位起搏点所致也可能是因素之一。
根据心房扑动大折返环路的缓慢传导区是否位于三尖瓣环以下腔静脉峡部,将心房扑动分为典型心房扑动,又称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即Ⅱ、Ⅲ、aVF导联F波向下的Ⅰ型心房扑动;非典型心房扑动,又称非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即Ⅱ、Ⅲ、aVF导F波向上的二型心房扑动。部分心房扑动系起源于肌袖组织的快速、连续、有序或无序的电激动触发或驱动心房引起频率大于250次/min的规律或相对规律的心房激动,此称肌袖性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预防
1.心房扑动大多数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或器质性疾病的病人,因此,积极治疗原发病是预防房扑的主要措施,如改善心肌缺血、治疗高血压病和甲亢等。
2.多反复发作的房扑应预防性服药,对慢性持续性房扑应积极控制心室率,口服抗凝药以预防血栓栓塞。
3.生活调理 起居有常,切勿过劳,可以适当散步、练太极拳、已使经脉气血流通。但心室率过快的房扑以及原发病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等的患者,必须休息治疗。
4.饮食清淡,戒烟酒、忌浓茶、咖啡,宜以富含营养的、高蛋白饮食为主,辅以新鲜疏菜、时令鲜果,避免过饱,保持大便通畅,并适当辅以中医食疗。
5.避免精神刺激和疲劳,精神乐观、情绪稳定可减少本病的发作。
心房扑动鉴别诊断
1.心房扑动与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心房扑动的心房率多为250~350次/min,而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心房率为160~250次/min。心房扑动有F波在Ⅱ、Ⅲ、aVF导联清楚、F波之间无等电位线,心室率较慢,刺激迷走神经心室率可成倍减少或变成不规则(传导比例不同),而F波常能更清楚显现;而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P′波之间有等电位线、心室率较快、刺激迷走神经可使房性心动过速终止发作或无效。
2.心房扑动与室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通常两者鉴别不困难,但在下列两种情况时,应注意鉴别。
(1)心房扑动合并室性心动过速:
此时QRS波群增宽,心室率快,容易将心房扑动的F波淹没而漏诊。此时,除非加做食管导联,否则凭借一般导联不能做出鉴别,但幸而少见。
(2)心房扑动心室率快并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
QRS波群也增宽,很易被误认为室性心动过速。如能通过减慢心室率的方法(如压迫颈动脉窦)减慢心室率,QRS波变窄时,才能加以区别。
心房扑动的食疗方
药用人参1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柏子仁10克,黄芪30克,生牡蛎30克,炙甘草10克。水煎两次混匀,分早晚两次温服,每日一剂。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