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小儿发热抽搐,小儿发热性惊厥,小儿热性惊厥)
- 挂号科室:儿科
- 发病部位:其他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婴幼儿人群
- 典型症状:阵发性或强直性惊厥 麻痹 惊厥 阵挛 意识丧失
一、症状
惊厥多发生在发热后12h内,多数为全身强直阵挛或阵挛性发作,少数为强直性发作或失张力发作,15%为一侧性或限局性发作,多数发作历时短暂,一次热程中仅有1次发作,1/3的患儿以后有复发性FC,惊厥时间超过20min(24%),24h内有惊厥复发(约1/4)或有限局性发作者称为复杂性热性惊厥,热性惊厥中仅2.4%以后转为癫痫,下列高危因素与以后转为癫痫有关:6个月以内或6岁以后起病,有癫痫家族史,精神运动发育异常,复杂性热性惊厥,发作后有神经系统异常如Todd麻痹,热退1周后有癫痫样脑电图异常,据报道,有上述1个高危因素时有6.8%转为癫痫,2个为17%~22%,3个高危因素时高达50%,小儿颞叶癫痫中1/3有FC病史,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仍有争论。
二、诊断
1.单纯性热性惊厥
诊断标准如下:
(1)最低标准:
①首次发病年龄在4个月~3岁,最后复发不超过6~7岁。
②发热在38℃以上,先发热后惊厥,惊厥多发生于发热24h内。
③惊厥为全身性抽搐,伴意识丧失,持续数分钟以内,发作后很快清醒。
④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其他脑损伤。
⑤可伴有呼吸,消化系统等急性感染。
(2)辅助标准:
①惊厥发作2周后脑电图正常。
②脑脊液检查正常。
③体格及智力发育正常
④有遗传倾向。
2.复杂性热性惊厥
又称非典型性热性惊厥,除符合单纯性热性惊厥的诊断条件外,凡有以下某一种情况者即应考虑为复杂性热性惊厥:
(1)发作持续l5min以上。
(2)在24h内惊厥1次以上。
(3)发作形式呈部分性发作或发作后有阳性神经系统异常体征。
复杂性热性惊厥初次发作年龄可小于6个月或6岁以上,体温不太高时即出现惊厥,而且复发次数较多。
一、发病原因
热性惊厥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抽搐,大多由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引起,以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见于感冒等疾病初期,体温骤然上升时,又称热性惊厥。热性惊厥不包括脑炎、脑膜炎发热时并存的抽搐。
年龄、遗传因素和惊厥发作前生长发育状况是影响本病患病率的主要因素。
二、发病机制
在惊厥性放电时,脑组织有大量的神经元发生快速、反复的脂除极化,需较多的能量维持钠-钾泵的功能,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也增加,细胞代谢过程加快,而且惊厥时体温升高,肌肉抽搐也使全身代谢增加,高热可使动物脑代谢增加25%,这些活动所需能量比正常高出2~4倍。脑的异常放电活动即惊厥放电本身对能量的需要也明显增加,这也是引起脑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惊厥给脑造成了最大的代谢负担。
热性惊厥为小儿惊厥中最常见的一种,预后一般良好,引起智力低下的发生率很低,但是其中有少数患者可以引起智力低下,目前对此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严重的热性惊厥可以引起脑损伤,以致出现癫痫及智力低下,这是指惊厥持续时间越长,惊厥复发次数越多,出现脑损伤的可能性就越大。另一种观点认为,在热性惊厥前,神经系统已出现异常,这种小儿即使不发生热性惊厥也会出现智力低下,即认为热性惊厥病儿的神经系统症状并非惊厥本身所致,而是存在于热性惊厥起病之前,热性惊厥与智力低下并非因果关系,而是共同原因所决定的。
另外惊厥引起脑损伤和年龄也有密切关系。小儿惊厥持续30min以上就可以产生神经元缺血性改变,而成人惊厥超过6h才发生这种改变。这是因为婴幼儿时期脑组织代谢活跃,神经细胞处于生长、分化旺盛时期,正在发育的脑组织最易受损害,所以惊厥发病年龄越早,其智力低下的发生率可能会越高。
总之热性惊厥之前如已有神经系统异常,可能导致将来的智力低下,严重的持续性惊厥本身也能引起脑损伤而影响智力。
(1)长时间发作时,应置患儿于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立即静脉缓慢注入地西泮(安定),每次0.2~0.5mg/kg,或用0.5mg/kg的地西泮(安定)灌肠,如20~30分钟仍不见效,可重复1次。
(3)如有多次发作或惊厥状态,应于地西泮(安定)控制发作后,立即1次负荷剂量的苯巴比妥钠10~12mg/kg,然后口服维持剂量苯巴比妥钠每曰3~6mg/kg。地西泮(安定)静脉注射及负荷剂量苯巴比妥钠均可致呼吸抑制,应事先做好人工呼吸的准备。
(4)与此同时,应采取冷水擦浴、头部冰帽、冷盐水灌肠等物理降温和使用解热药物。
对有复发危险的病儿,可用药预防复发,方法有二:
1、平时不服药,在发热初起,体温达38℃以上时,急用安定灌肠,用量一次5mg或每天0.5mg/kg。口服效果不明显。
2、长期服用药物预防,不论平时是否发热,持续规律口服苯巴比妥,每天3~5mg/kg。也可用丙戊酸钠,每天15~30mg/kg。
目前有人采用的间歇服药方法,即初次发作以后,每当发热时立即用药,这种方法家长容易接受,但若采用苯巴比妥,则不能达到防止复发的目的。苯巴比妥至少规律服用7天才能在血中达到稳定的治疗浓度,一剂苯巴比妥口服后也需4~6h才能达到血中浓度高峰,所以不能采用此种方法防止复发。
与颅内感染性疾病相鉴别,根据本病无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惊厥发作后意识很快恢复正常等易于鉴别。与癫痫鉴别,本症首发年龄在4个月至3岁,在发热早期发生等临床特点易于鉴别。
(一)颅内感染:脑膜炎、脑炎、脑脓肿等。
(二)与发热性疾病并发的癫痫发作。
(三)物理、化学、代谢等因素所致脑病。
(四)寒颤、抖动、屏气发作等非惊厥发作。
给予流质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避免因降温过快、出汗过多引起虚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