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怔忡(重症心律失常)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心脏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中老年人
  • 典型症状:心悸 室上性心律失常
   怔忡是以阵发性,或持续发作为特点,病人自觉心中剧烈跳动的一种急性病证。甚于惊悸,发则心动悸跃不能自主。关于本证的针灸治疗,最早亦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灵枢》中提到足三里等穴可治“心澹澹然”;《针灸甲乙经》中列缺等19个穴位的主治涉及到本证;宋《针灸资生经》倡用百会灸疗,明《针灸大成》强调内关、公孙等八脉交会穴用于本症的治疗。  现代医学中各种类型的重症心律失常,与本证类似。
典型症状:心悸 室上性心律失常

怔忡症状诊断

人有得怔忡之症,日间少轻,至夜则重,欲思一睡熟而不可得者,人以为心虚之极也,谁知是肾气之乏乎。凡人夜卧则心气必下降于肾宫,惟肾水大耗,一如家贫,客至无力相延,客见主人之窘迫,自然不可久留,徘徊岐路,实乃徨耳。

怔忡疾病病因

导致怔忡的病因较多。病人素体虚弱,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饮邪上犯,心阳被抑而发病;外邪乘虚而入,博于血脉,造成心脉痹阻,营血运行不畅,或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引起怔忡;阴虚火旺,上扰心神;久病大病,不能温养心脉,均可引发本证。

怔忡鉴别诊断

依据病因病机,可辨为虚实两型。

(一)实证

发则心动惊悸不止,胸而陈作。如饮邪上犯,兼头晕目眩,胸脘痞闷,脉象弦滑;舌苔白滑;如瘀血阻络,则兼心痛如刺,脉涩,舌紫或有瘀斑。

(二)虚证

心悸时作,坐卧不安。如心血不足,则兼面色萎黄,头晕乏力,稍劳即发,脉象细弱,舌质淡红;如阴虚火旺,则兼失眠多梦,骨蒸潮热,烦躁盗汗,脉细数,舌红无苔;如心阳虚衰,兼见面白少气,形寒肢冷,脉沉弱,舌淡,苔白厚。

心律失常,小儿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小儿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不齐,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