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外科性腮腺炎,继发性腮腺炎,手术后腮腺炎,发颐)
- 挂号科室:口腔科
- 发病部位:口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近期有感冒,病毒性腮腺炎的患者多见
- 典型症状:发烧 胀痛 高热 白细胞增多 腮腺肿大
一、症状
(1)单侧亦可为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急性腮腺肿大,胀痛或持续性跳痛,张口受限,全身发热不适等病症。
(2)局部病变表现为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肿大,皮肤发红,皮温增高,明显压痛,由于腮腺包膜致密,故扪之较硬。
(3)口内腮腺导管口红,肿,分泌减少,病变后期当挤压肋腺腺体,可有淡黄色较稠的脓性分泌物溢出。
(4)由于腮腺腺体呈分叶状,故其脓肿形成后可表现为多灶性,即多个分散的脓肿,加之肋腺筋膜坚韧,故即使有脓肿形成亦难以扪及波动感(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病程,全身中毒反应及局部穿刺,抽出脓液而确诊)。
(5)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急性期感染可向相邻组织间隙扩散,而表现相应间隙的蜂窝组织炎的临床体征,病程后期脓肿穿破腮腺筋膜及相邻组织,可由外耳道溃破溢脓,亦可在颌后或下颌角区形成皮下脓肿。
发病急骤,多数病员有高热,寒战,全身不适,白细胞增多等全身症状,少数病员由于机体状况衰竭,上述全身反应可不明显。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多发生于一侧,患侧腮腺区红肿明显,下颌后凹消失,耳垂上翘,由于腮腺包膜致密,肿胀受到约束,内部压力增高,故疼痛剧烈,触压痛明显,有程度不等的张口受限,患侧腮腺导管开口处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排出,由于筋膜分隔,脓肿常为多个,分散的小脓灶,故早期无典型的波动感。
二、诊断
诊断时要注意和流行性腮腺炎鉴别,后者是由病毒所引起的传染病,多见于小儿,有接触传染史,常为双侧性,腮腺导管开口处无脓性分泌物,白细胞总数不高,分类中淋巴细胞比例增多。
一、病因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较少见,为化脓性致病菌所引起,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数并发于一些患有严重疾病(如急性传染病)或大手术后的病员。
正常时,腮腺分泌大量唾液经腮腺导管排入口腔,有帮助消化及冲洗自洁作用,重病及消耗性疾病,如急性传染病后期或胸,腹部大手术后的病员,机体抵抗力下降,全身及口腔的免疫能力减弱,唾液分泌功能障碍,致病菌经腮腺导管逆行进入腺体而发生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此外,外伤或周围组织炎症的扩展,涎石,疤痕挛缩等影响唾液排除,亦可引起本病。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主要是继发性疾病,其预防更胜于治疗,正确而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可有效地避免其发生。对重病及大手术后的病员,应特别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鼓励咀嚼运动,给酸性饮料或食物刺激唾液分泌,增强冲洗自洁作用。
1、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必要时应做牙周洁治术。
2、一些体质虚弱、长期卧床、高热或禁食的患者常可发生脱水,更应加强口腔护理(如认真刷牙、常用洗必泰溶液嗽口等),保持体液平衡,加强营养及抗感染治疗。
3、发病期,饮用酸性饮料或口含维生素C片,可以增加唾液分泌、硼酸、苏打溶液等温热消毒剂含漱,有助于控制炎症。(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