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食管白斑(食管粘膜白斑病)

  •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
  • 发病部位:食管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水肿 胸骨后疼痛 粘膜有粘着性白斑 溃疡 吞咽困难
  黏膜发生角化过度,即出现白色斑块状变化,称为白斑,食管白斑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可作为黏膜白斑病的一个局部的表现或者是仅限于食管的疾病。
典型症状:水肿 胸骨后疼痛 粘膜有粘着性白斑 溃疡 吞咽困难

一、症状

白斑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病人,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后期白斑对于热和刺激性食物特别敏感。如果白斑迅速扩大、增厚、皲裂、破溃、硬结时,可出现胸骨后疼痛,应进一步检查以排除癌变。

二、诊断

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一般无自觉症状。若白斑较大、增厚,伴有破溃、硬结时可有吞咽困难或胸骨后痛。如有进行性吞咽困难时应定期复查,了解有无癌变可能。

一、发病原因

凡有长期持续性刺激因素,例如烈性烟酒,辛辣食物和过热饮食,以及口腔不卫生等都是引起黏膜角化过度的原因。此外如贫血、内分泌紊乱、肝硬化、系统性进行性硬化症、真菌感染等因素,也会影响上皮的正常角化过程。

二、发病机制

上皮层角化过度并有不同程度的角化不良,棘细胞层增厚,棘细胞内外广泛性水肿致成细胞内联系断裂,真皮有轻度炎性细胞浸润。尸检时,在整个食管有弥漫性白斑,宛如白色树皮,累及整个食管。或散在性白斑呈斑片或斑块。内镜检查显示食管黏膜全部发白或散在性白色斑块,高出或略微高于正常黏膜。白斑之间为正常的黏膜。活组织检查可见有些白斑呈现棘细胞增厚并含有大量糖原。因而又把这种黏膜白斑病称为糖原性棘皮病。活检还可排除真菌、癌瘤等疾病。

应去除导致白斑发生的各种因素,戒烟酒,不吃过热过冷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一、鉴别

1.化脓性食管炎 化脓性食管炎以异物所致机械损伤最为常见。细菌在食管壁繁殖,引起局部炎性渗出、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及脓液形成,也可呈较为广泛的蜂窝织炎。

2.食管结核 食管结核患者一般多有其他器官结核的先驱症状,特别是肺结核。食管本身症状往往被其他器官症状混淆或掩盖,以至不能及时发现。按照结核的病理过程,早期浸润进展阶段可有乏力、低热、血沉增快等中毒症状,但也有症状不明显者。继之出现吞咽不适和进行性吞咽困难,常伴有持续性咽喉部及胸骨后疼痛,吞咽时加重。溃疡型的病变多以咽下时疼痛为其特征。食物溢入气管应考虑气管食管瘘的形成。吞咽困难提示病变纤维化引起瘢痕狭窄。

3.真菌性食管炎 真菌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多不典型,部分病人可以无任何临床症状。常见症状是吞咽疼痛、吞咽困难、上腹不适、胸骨后疼痛和烧灼感。重者胸骨后呈刀割样绞痛,可放射至背部酷似心绞痛。念珠菌性食管炎可发生严重出血但不常见。未经治疗的病人可有上皮脱落、穿孔甚至播散性念珠菌病。食管穿孔可引起纵隔炎、食管气管瘘和食管狭窄。对持续高热的粒细胞减少病人应检查有无皮肤、肝脾、肺等播散性急性念珠菌病。

4.病毒性食管炎 食管的HSV感染常同时有鼻唇部疱疹。主要症状为吞咽疼痛。疼痛常于咽下食物时加剧,患者吞咽后食物在食管内下行缓慢。少数病人以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轻微感染者可无症状。

1.避免吃各种刺激性食物如烈性酒、浓缩咖啡、生蒜芥末等对胃粘膜有损伤的食物,同时避免吃过硬、过酸、过辣、过冷、过热和过分粗糙的食物。可选用易于消化食品并注意少用油炸、油煎等烹调方法。食物宜清淡软烂。

2.增加营养、注意选择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食品和维生素丰富的软食,如牛奶、豆腐、胡萝卜和一些发酵的食品,食物要细嚼慢咽。

3.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轻胃部负担。三次正餐食量较少可于餐间定时加餐。注意食物搭配,最好有干有稀,有蛋白质食品也有少量主食。

4、患者应以吃易消化的软饭为主,多吃含植物蛋白、维生素多的食物,如豆腐、胡萝卜等;豆浆、牛奶营养高且有保护胃粘膜的作用,应列为常用食品。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