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平滑肌肉瘤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血液血管,下肢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40-60岁年龄
  • 典型症状:囊性肿块 疼痛 结节 肌肉挛缩 肌肉撕裂
  平滑肌肉瘤(leimyosarcoma)是起源于平滑肌的一种恶性肿瘤。常见于40岁以上男性,表现为单个偶或数个结节,直径不超过5cm,肿瘤预后与其存在位置和大小密切相关。
典型症状:囊性肿块 疼痛 结节 肌肉挛缩 肌肉撕裂

平滑肌肉瘤症状诊断

一、症状:

1.常见于40岁以上男性,好发于四肢近端,尤其是下肢。

2.表现为单个偶或数个结节,直径不超过5cm,有的可高出皮面,质地坚实,可破溃,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或全身淋巴结转移。肿瘤有明显疼痛。

3.真皮部肿瘤来自于立毛肌,皮下组织肿瘤发生于血管。肿瘤预后与其存在位置和大小密切相关。一般来说,肿瘤直径<5cm者预后较好。超过40%的真皮部肿瘤易于复发,但极少转移,相反,有1/3的皮下肿瘤可发生转移,并引起死亡。事实上,大多数非血管源性皮下平滑肌肿瘤,长期随访,均有恶性倾向。

二、诊断:

1.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

平滑肌肉瘤疾病病因

一、病因(35%):

病因尚不明。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绪、营养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二、发病机制(30%):

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病理学检查:瘤体切面呈灰色或灰红色,似鱼肉状,有出血、坏死。瘤细胞呈长梭形,大小不等,胞膜清楚,胞质嗜伊染,可见肌原纤维。细胞呈平行或交织束状排列。

平滑肌肉瘤预防

1.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注意健康,做好安全防护,减少和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及意外伤害,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另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也是本病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如保健体操、练气功、太极拳、做广播体操、散步等,大有好处。凡坚持体育锻炼的人,身体就强壮,抗病能力强,很少患病。

平滑肌肉瘤鉴别诊断

   1.未分化或低分化平滑肌肉瘤:

 可做酸性品红染色,寻找红染的胞质突起,明确肉瘤来自平滑肌细胞。

2.平滑肌瘤与高分化平滑肌肉瘤区别:

后者出现核不典型性。

3.平滑肌肉瘤与其他梭形细胞肉瘤鉴别:

可做特殊染色确定细胞来源。

平滑肌肉瘤饮食保健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忌烟酒忌辛辣。忌油腻忌烟酒。忌吃生冷食物。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