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生殖系滴虫病(生殖泌尿系统滴虫病)
- 挂号科室:妇科
- 发病部位:尿道,男性生殖
- 传染性:有传染性
-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性传播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尿急 胀痛 尿痛 周身不适 尿频
一、症状
病人多为已婚中年人,常见于女性。有不洁性交史,或配偶有滴虫感染史。
1.尿道炎 男性病人可出现尿道灼痒、尿频、白色分泌和血尿等。女性病人则出现尿频、尿痛、排尿不畅。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浆液性或脓性,可伴异味。耻骨上区疼痛和尿道口水肿等。
2.前列腺精囊炎 主要表现为前列腺分泌增多、尿终末疼痛、直肠下坠感、会阴部胀痛,直肠指检示前列腺软而大,精囊压痛明显。
3.膀胱炎 由上行感染引起,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及脓血尿。
4.外生殖器炎 可出现包皮、龟头溃疡,有灼痛感,活组织涂片可找到滴虫。
5.畏寒、发热、肾区持续性胀痛、周身不适和胃肠道反应。
二、诊断
在分泌物中或尿沉渣中找到毛滴虫是确诊本病的依据。
一、发病原因
滴虫多寄生于妇女阴道后穹隆部或尿道旁腺内。在男性则多寄生于膀胱、尿道和前列腺内。本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是一种性传播疾病。患有阴道滴虫病的妇女,配偶中有3%以上亦同时患滴虫病,但多数无明显症状,因此有学者认为滴虫本身并不致病,而与继发细菌感染有关。
二、发病机制
毛滴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在35~37℃、pH 5~6时繁殖率最快。正常女性阴道内pH维持在3.8~4.0,故可抑制毛滴虫的繁殖。而在妊娠期及月经前后,阴道内pH增高,同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滴虫携带者是本症惟一的传染源。
1.直接传染 通过性生活男女相互传染。在性关系混乱者及妓女中发病率高。且常与其他性传播疾病如淋病、非淋菌性宫颈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细菌性阴道病等同时存在。
2.间接传染 可通过带滴虫者传染了的内裤、游泳衣、浴巾、卫生巾、厕所、马桶圈、浴盆以及诊查床或未消毒彻底的诊疗器械等传播。
积极治疗患者及带虫者,对女工和集体生活的女学生定期普查,改善工厂、学校公共卫生设施,加强卫生宣教,注意个人卫生和经期卫生。女用避孕套亦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1.急性肾盂肾炎 也表现发热、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伴脓尿、腰痛。但无阴道滴虫感染史,且起病急,症状明显。尿培养有致病菌株,涂片染色法找不到毛滴虫。
2.肾结核 也表现为反复的尿频、尿急、尿痛和脓尿,伴有低热。但肾结核病人常同时有肺结核病史。无浆液性或脓性阴道分泌物。涂片染色法找不到毛滴虫,且尿沉渣涂片抗酸染色可发现抗酸杆菌。
3.淋菌性尿道炎 起病早期亦有尿道口痒、红肿、刺痛,且伴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尿道内有稀薄的黏液性分泌物。但本病尿痛明显,尿道分泌物量多,并可逐渐演变为脓性分泌物。一般有不洁性交史,尿道分泌物或尿液中找不到滴虫,但可查到淋病双球菌。
4.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终末疼痛,下腹部、会阴部、睾丸胀痛,与滴虫病前列腺精囊炎症状相似。但病人无不洁性交史,无尿道分泌物或偶伴尿道滴白;直肠指检示前列腺质较硬,伴轻压痛。尿常规检查一般无脓、白细胞,前列腺液常规检查找不到滴虫。依此可加以鉴别。
5.急性膀胱炎 也表现为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但起病急,症状明显;阴道或尿道少有分泌物,尿及分泌物涂片染色法找不到毛滴虫。
6.膀胱结核 也表现为反复的尿频、尿急、尿痛和脓尿。但病人常同时有肾或肺结核病史;但无浆液性或脓性阴道分泌物。涂片染色法找不到毛滴虫,且尿沉渣涂片抗酸染色可发现抗酸杆菌。
1、在饮食上要注意加强营养,多食蔬菜、水果等清淡饮食,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如多吃黄瓜、苦瓜、马齿苋等。
2、尽量不要饮用烈性酒,吃刺激性的食物,忌肥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