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肌痛症(纤维肌痛综合症)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肌肉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疲乏 肌肉酸痛 肌肉痉挛性疼痛 肌肉压痛 肌痛
一、症状:
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患者,肌肉僵硬和疼痛的发作,多为渐进性和弥漫性,具有"酸痛"的性质。局限型病人则常为突然和急性发病。用力牵拉及过劳能使疼痛加剧。可有压痛,常局限于特殊的很小范围内,即所谓"压痛点"。可有局部肌肉痉挛,但不一定为肌电图所证实。炎症并非本病的特征,它只是全身性原发疾病的一种表现。
二、诊断:
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诊断是通过识别弥漫性纤维肌痛的典型特征与非风湿病症状(如失眠,焦虑,疲乏,肠道过敏症状等),排除其他全身性疾病(如全身性骨关节炎,RA,多发性肌炎,风湿性多肌痛或其他结缔组织病等);排除心理性肌肉疼痛与痉挛(这是最困难的)。与上述疾病相关的纤维肌痛症(并存或继发性)可有肌肉骨骼的症状和体征,类似于原发性纤维肌痛症(心理性风湿病例外),需与之区别,以利于更好地治疗潜在性疾病及纤维肌痛症本身。对于中年女性病例必须除外潜在的风湿性疾病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肌肉可存在非特异性的和轻微的组织病理改变,而这些改变也可出现在正常对照者。
一、病因较:
1.从病理上来看,本病缺乏特异性组织学改变和炎症细胞反应,说明使用纤维肌痛化"纤维织炎"或"纤维肌炎"等旧名称更恰当。
2.本病可以是全身性病变(有时继发于其他病变),也可以是局限性的(如肌筋膜痛综合征常与劳损或轻微外伤有关)。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PFS)是全身性特发性疾病,特别多见于健康的年轻和中年女性,具有紧张,抑郁,忧虑和努力奋斗型的倾向,但也可发生在儿童(尤其是女孩)或老年人,常伴轻微的椎骨骨关节炎的改变。男性尤其容易发生特殊的职业性或娱乐性肌肉劳损所致的局限性纤维肌痛。
3.少数病例可能与心理和生理学异常有关。由于周围环境和精神上的压力,或者由于医生不能很好地解除患者的忧虑,而只简单地斥之为"全是你的头脑作祟"等等,均能使症状加重。
一、预防:
本病的预防主要是积极地治疗原发性疾病,对于一些原性性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患者,首先要安抚病人的情绪,紧张情绪的解除可缓解一些轻型患者的症状。其次是注意调理,伸展运动及其他恰当的锻炼方式、改善睡眠、热疗、轻柔按摩和保暖措施对患者有益。
一、鉴别:
1.精神性风湿痛:纤维肌痛综合片易与精神性风湿病相混淆,但两者有显著不同。精神性风湿有带感情色彩的症状。如把疼痛描述成刀割炎烧样剧痛,或描述为麻木、发紧、针扎样或压迫性疼痛。这些症状常定位模糊。变化多端,无解剖基础,且不受天气或活动的影响,患者常有精神或情感紊乱,如精神神经病、抑郁、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区别两者是重要的,因前者更难处理,常需精神病专家治疗。
2.慢性疲劳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包括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和特发性慢性疲劳综合征。表现为疲劳、乏力,但缺少基础病因。检查患者有无低热、咽炎、颈或腋下淋巴结肿大,测定抗EB病毒包膜抗原抗体IgM,有助于鉴别二者。
3.风湿性多肌痛:风湿性多肌痛表现为广泛性颈、肩胛带、背及骨盆带疼痛。但根据血沉快、多见于60岁以上老人、滑膜活检示炎性改变、对激素敏感等特点,可与纤维肌痛综合征相鉴别。
4.类风湿关节炎:RA和纤维肌痛综合征病人均有全身广泛性疼痛、发僵及关节肿胀的感觉。但纤维肌前综合征的关节无肿胀的客观证据,它的晨僵时间比RA短,实验室检查包括类风湿因子、血沉、关节X线片等也都政治。纤维肌痛综合征疼痛分布范围较广泛,较少局限于关节,多位于下背、大腿、腹部、头部和髋部,而RA的疼痛多分布于腕、手指和足趾等部位。
5.肌筋膜痛综合征:肌筋膜痛综合征亦称局限性纤维炎,也有学问压痛点,易与纤维肌前点征相混淆。但两者在诊断、治疗和预后上都有不同之处。
一、饮食:
合理膳食即可,重点是多给予安慰及解释,放松心情,伸展练习,有氧健身,改善睡眠,局部热敷,轻柔按摩均能使病情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