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血液血管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营养障碍 肌肉萎缩 糖尿 血管杂音 皮肤粗糙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表现,是全身性动脉内膜及其中层呈退行性、增生性改变,使血管壁变硬、缩小、失去弹性,从而继发血栓形成,致使远端血流量进行性减少或中断。可发生于全身各主要动脉,多见于腹主动脉下端和下肢的大、中动脉。发生在肾动脉以下的腹主动脉与两髂总动脉者称为Leriche综合征。
典型症状:营养障碍 肌肉萎缩 糖尿 血管杂音 皮肤粗糙

一、症状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症状主要由于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肢体局部血供不足所致。我国目前采用的Ⅲ期三级的临床分期方法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早期出现的症状是患肢发凉、麻木、间歇跛行等。根据病变侵犯血管的不同,临床表现亦不同,常侵犯的血管为:

1、主动脉分叉处闭塞:

发病年龄较轻,多在55岁以下,男多于女。表现为阴茎不能勃起,股动脉以下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若病变发展慢,闭塞程度轻,侧支循环迅速建立,患肢皮肤温度和皮色无明显改变,早期多不出现皮肤营养障碍。5~10年后,出现下肢皮肤营养障碍,且逐渐加重,最终发生肢体坏疽。

2.髂股动脉闭塞:

闭塞的部位常见于髂总动脉起始部,临床主要表现为:间歇跛行引起的疼痛的部位主要在臀部及股部内侧,患侧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足部皮肤温度降低,趾甲生长缓慢,足汗减少。

3.股、N动脉闭塞:

病变常开始于关节后面及内收肌群,股动脉是最易受累的部位。当股动脉闭塞时,小腿部肌肉供血不足,间歇跛行痛点在小腿部,足部怕冷发凉,皮肤干燥,N动脉以下动脉搏动消失。

4.胫前和胫后动脉闭塞:

其中一支动脉闭塞,通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长时间的胫后动脉闭塞,足部可发生缺血,足温低,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二、诊断

1995年10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修订的诊断标准如下:

1.男女之比为8.5:l,发病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

2.有慢性肢体动脉缺血性表现:麻木、怕冷(或灼热)、间歇跛行、淤血、营养障碍改变,甚至发生溃疡或坏疽,常四肢发病,以下肢为重,有20%~25%发生急性动脉栓塞或动脉血栓形成。

3.患肢近心端有收缩期血管杂音。

4.各种检查证明,有肢体动脉狭窄闭塞性改变,下肢胭、股动脉以上病变为多见(常累及肢体大、中动脉)。

5.常伴有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脑血管动脉硬化等疾病。

6.排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动脉炎、雷诺病、冷损伤血管病等其他肢体缺血性疾病。

7.动脉造影:①下肢动脉病变,胭、股动脉以上病变占60%以上;②动脉多为节段性闭塞,闭塞段之间的动脉和近心端动脉多呈迂曲、狭窄,因粥样斑块沉积,动脉呈虫蚀样缺损;③由于广泛肢体动脉硬化,侧支血管很少,而肠系膜下动脉,骶中动脉,髂内动脉和股深动脉等主要分支动脉,就成为侧支血管,可发生迂曲、狭窄、闭塞。

X线平片检查,主动脉弓、腹主动脉和下肢动脉有钙化阴影。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因

目前对本病的发病原因还不明了,可能是综合因素导致发病。

1、 类代谢紊乱:

应用高胆固醇和动物脂肪饮食给家兔等动物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结果与人类相似,提出了脂类代谢与本病有关的看法,高脂血症如何侵犯血管壁?经血管紧张素和其他血管收缩剂实验表明:可能是通过血管收缩剂增加细胞收缩和细胞松解,使细胞裂隙加大,有利脂类进入。在人类高脂血症者有多少人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还不清楚,但糖尿病者可见经常发生动脉硬化,而且起病较早。同时高脂血症者未必都会患动脉粥样硬化症,这在近年的研究已得到证实,可能与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高,比例未见失调,或与载脂蛋白比例失调等有关。

2.血栓生成说:

有人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斑系血凝块之误,并无脂质潴留在血管壁,但此说虽难以证实,然而,可看到血栓形成,纤维蛋白堆积和纤维蛋白的溶解,在本病的发病中是起一定作用的。

3.动脉壁血供改变:

正常的动脉血管营养来源有:①血管滋养管分支穿过外膜,但不进入内膜;②血管腔内营养物质直接供应内膜。当动脉一旦出现病变,则毛细血管形成并穿进内膜,与血管滋养管分支吻合,伸到血管腔内,若压力改变或支撑组织坏死,这些血管即破裂,引起内膜下小出血,其结果引起脂肪变性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4.动脉壁异常负载:

高血压病人的动脉粥样硬化,其发生率比正常人高2~3倍,且血压的高、低与动脉硬化及组织学改变的程度成正比,高压血流对动脉壁产生张力性机械性损伤,促使局部血栓形成,脂肪变性沉积物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5.遗传因素:

如同一家族或同胞兄弟本病发生率较其他人高。应引起重视。

6.感染:

近年来,感染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作用,引起了诸多学者的重视。感染可以引起血管壁细胞功能改变,血管通透性改变,以及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激活补体进一步损伤血管内膜,都可促使血栓形成。另外感染影响脂质代谢也可促使动脉硬化。

7.其他:

肥胖、糖尿病、维生素缺乏、微量元素平衡失调等因素,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关系。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预防保健

1)饮食治疗:

①减少对脂肪的摄取:

应少食"饱和脂肪酸"占有量较多的煎炸食物及含"高胆固醇"食物的虾、肝、肾和其他内脏,蛋黄等。多吃恰玛古产品可以有效的调节身体内的酸碱平衡,防止动脉硬化之功效。

(2)不吸烟并防被动吸烟:

烟草毒害心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内皮系统功能,可致心肌肥大、变厚,殃及正常的舒缩运动并可致"好"血脂HDL下降。

(3)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

体力活动量需根据原本身体情况而定,要循序渐进,不宜勉强作剧烈运动,每天最好坚持不短于30分钟的活动,可"一次性完成"或分3次进行,每次10分钟。依个体条件进行跳绳、保健体操、打太极拳、骑车、步行、修花剪草、拖地、干家务等。

(4)释放压抑或紧张情绪:

慢性忧郁或持续的紧张,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易致心跳快速、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血流减少。

2)恰玛古产品的服用方法

空腹口服,用温开水冲服恰玛古碱性营养液,半小时后进餐,以豆浆为主进主食,忌食辛辣食品,油炸食品。一次吃恰玛古碱性营养液1支,一天三次。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鉴别

在本病诊断时, 还须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以便和几个疾病鉴别开来:

①间歇性跛行

须与非血管性下肢疼痛造成的跛行(如神经源性跛行) 区分开来。

②对于突发下肢发凉、

麻木、静息痛等急性下肢缺血患者,跛行病史是动脉血栓形成和动脉栓塞鉴别的主要依据。

③年龄和发病部位

是本病与大动脉炎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鉴别要点, 大动脉炎好发于年轻女性, 主要侵犯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见于吸烟的青壮年男性, 主要累及肢体的中、小动脉及静脉。常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病程进展慢,无动脉壁钙化,无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④雷诺病(征) :

好发于青年女性,常因寒冷或情绪变化激发手指皮肤色泽的典型改变,多为双侧对称性。少数患者可发生于下肢或四肢。非发作期,患指(趾) 颜色正常。

一、患者不宜吃什么?

戒烟、禁食高脂黏腻不易消化食物,饮食清淡。在饮食中,忌油腻、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导致病情加重。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饥或过饱,忌饮浓茶。

二、患者适宜多吃什么?

骨质疏松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