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Q热肺炎(寇热肺炎)

  • 挂号科室:呼吸内科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胸痛 头痛 肚子疼 发烧 肌肉酸痛
  寇热是由贝纳立克次体(R.burnetii,又称伯氏立克次体、寇热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1935年在澳大利亚首次发现,由于认为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query为疑问之意),故名寇热。临床表现主要为突然发热、头痛及全身酸痛,呼吸道感染是主要传播途径。易引起肺部病变(寇热肺炎,Q-fever pneumonia)。一般在病程中无皮疹、外斐反应呈阴性,因而有别于其他立克次体病。
典型症状:胸痛 头痛 肚子疼 发烧 肌肉酸痛

Q热肺炎症状

寇热的潜伏期一般为20天,其范围在2~5周之间不等。临床上起病急,高热,多为弛张热伴寒战、严重头痛及全身肌肉酸痛。少数患者尚可出现咽痛、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及精神错乱等表现。本病引起的呼吸道症状多不明显,可能与不同地区、不同菌株的毒力有关。例如在澳大利亚发生的寇热,引起肺炎的仅5%~9%。而在加拿大的新斯科夏或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发生的寇热病人中,肺炎发病典型、呼吸道症状突出,肺炎发病率可达30%~85%。此外,还与呼吸道吸入病原体的数量有关,有人用大剂量贝纳立克次体对猴子进行吸入激发,结果引起肺炎发病,而小剂量吸入则不引起肺炎发病。发生寇热肺炎,多数在起病后4~5天出现干咳或有少量黏痰。15%~45%病人出现胸膜炎症及胸痛症状。体格检查肺部可闻及细湿音,有时具有肺实变体征。伴相对缓脉及肝脾肿大等。寇热引起的非呼吸道(如肝、心脏、眼、血管等)表现多种多样,主要视受累的不同组织器官而定。

有病菌接触史或生活在流行地区的患者,应进一步做血清学检查,或者从患者的血、尿、痰、脑脊液或胸腔积液中分离出病原可做出诊断。依靠血、尿立克次体培养及痰、血的豚鼠或鸡胚接种以分离到贝纳立克次体,结合呼吸道表现和胸部X线表现以及血清学试验阳性结果、外斐反应等作出诊断。

(一)发病原因

贝纳立克次体寄生于细胞的细胞质内,多呈球状或球杆状,对物理和化学因素具有较强抵抗力,50℃至少存活30min,经60~70℃ 15~30min才能灭活,在-70℃及冷冻干燥后可长期保存,在污染的土壤中能存活数月至1年,所以吸入污染土壤形成的气溶胶很易使人致病。贝纳立克次体具有相的变异。动物或蜱体内新分离的病原体属第1相。经鸡胚传代后成为第2相,也只有第2相能与恢复期和早期血清标本发生补体结合反应。贝纳立克次体对豚鼠、田鼠和鸡胚均有致病性,其中豚鼠为最常用的实验动物。

(二)发病机制

贝纳立克次体侵入机体后,先在局部单核细胞内生长繁殖,继而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立克次体血症,并累及小血管和向心、肝、肺、肾、脑等脏器播散形成炎症。个别病例由于病情严重死亡,经尸检证实,肺部病变为弥漫性以大叶分布的炎症浸润,与肺炎球菌肺炎的大叶性肺实变相似,只是肺泡渗出液内富含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纤维蛋白素,仅含少量中性粒细胞和红细胞,可区别于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细菌性肺炎。肺泡渗出液内还含有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在肺泡巨噬细胞内可见到贝纳立克次体。组织切片显示,立克次体主要存在于侵害细胞的空泡及细胞质内,若用荧光素标记抗体经免疫组化方法则更利于清楚观察。由于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的浸润,可见肺泡壁增厚、充血水肿及肺泡间隔坏死等改变。细支气管黏膜也可出现坏死及炎性浸润。

Q热肺炎预防

加强预防,如饮用牛奶必须经煮沸或巴斯德消毒。对患者应严格隔离,对其痰液、排泄物消毒。对流行区接触家畜及屠宰场、生奶加工、实验室操作人员进行疫苗接种,必要时予以预防性药物治疗。尽管寇热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不占主要,但对污染的患者血、尿、痰、衣物、尸检标本等,操作时应戴手套、口罩,而不用手直接接触。

Q热肺炎鉴别

寇热肺炎易与兔热病、军团病、鹦鹉热、流行性感冒及支原体等引起的肺炎混淆,应结合患者疫区及病畜接触史、当地疫情、流行地区等,进一步进行血清学检查予以鉴别。合并肺外器官受累时,应与病毒性肺炎、单核细胞增多症、组织浆细胞病、钩端螺旋体病、弓形体病、伤寒、结核病、心内膜炎等鉴别,这对慢性寇热的诊断尤应重视。

Q热肺炎饮食

患者适宜吃什么?

发热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以流质半流质为好,如粥类、米粉、藕粉、果汁、绿豆汤等,且多饮水,保持二便通畅。

恢复期间退热后可进食润肺生津食物和肉类,如牛奶、蛋、鱼汤、瘦肉汤、丝瓜、荸荠、银耳、沙参、玉竹、山药、扁豆、蜂蜜等。

患者不适宜吃什么?

禁食温热食物及油腻肥厚辛辣之品,以免助热生痰。此外,过甜过咸之食物,助湿生痰,酸味收敛,使痰不易出,均不宜。

食疗方:

方1

【组成】生姜5 克、白米适量。

【用法】煮粥食用。

【主治】风寒闭肺型肺炎喘嗽。

方2

【组成】生姜5 克、连须葱白2 根、糯米适量。

【用法】将生姜捣烂,连须葱白切碎,与糯米一起煮粥,熟时加入米醋,趁热服之。

【主治】风寒闭肺型肺炎喘嗽。证见发热无汗,呛咳气急,不渴,痰白而稀,舌苔薄白或白腻,舌质不红,指绞青,多在风关,脉象沉紧。

方3

【组成】吊扬尘60 克、葱白7 根、生姜7 片、甜酒曲2 粒。

【用法】将上药研捣和匀,加热酒调敷胸部膻中、鸠尾穴处。

【主治】小儿肺炎高热喘促。

方4

【组成】葱白6 克、艾叶6 克。

【用法】共捣烂敷脐。

【主治】小儿肺炎发热。退热作用较好。

方5

【组成】大蒜。

【用法】捣泥贴足心。

【主治】小儿急性喉炎之呼吸困难。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