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真菌性食管炎

  •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
  • 发病部位:食管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多见于肿瘤患者
  • 典型症状:厌食 食管恶性病变 吞咽痛 吞咽困难 咽痛
  真菌性食管炎(fungous esophagitis)的病原菌以念珠菌最为多见,其中最常见的是白色念珠菌,其次是热带念珠菌和克鲁斯念珠菌,其他少见的有放线菌、毛霉菌以及一些植物真菌等,这些菌是从外环境中获得的,而不是内生菌丛,其所引起的原发性食管感染仅见于严重免疫低下的病人。
典型症状:厌食 食管恶性病变 吞咽痛 吞咽困难 咽痛

一、症状

主要症状为咽疼、吞咽疼和咽下困难。其症状的轻重与炎症发生的缓急和程度有关。可有厌食、呕血甚至出血。婴儿常伴发口腔鹅口疮,成年念珠菌性食管炎可以在没有念珠菌性口炎的情况下发生。

二、诊断

主要依靠内镜检查,结合真菌检查。有上述严重的原发病、长期接受抗生素或类固醇激素治疗者及免疫缺陷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疼痛和吞咽困难等症状,应及早行内镜检查。

一、发病原因

念珠菌存在于正常人体的皮肤和黏膜,当机体全身和局部抵抗力降低或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使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时,念珠菌便会大量生长而致病。因此,念珠菌食管炎多见于:

1.肿瘤患者,尤其是晚期肿瘤,并接受放射治疗或抗肿瘤药物治疗者。

2.长期接受抗生素或类固醇激素治疗者。

3.某些慢性病,如糖尿病或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4.反流性食管炎,食管黏膜有明显糜烂或溃疡者。

5.艾滋病或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等免疫缺陷性疾病患者。

二、发病机制

正常口腔中的念珠菌是与之竞争的细菌控制之下,只有在宿主的抵抗力被削弱或用抗生素杀灭了细菌,才使真菌侵入食管上皮产生坏死的、烂皮样的假膜。假膜中含有纤维蛋白、坏死组织的碎屑和念珠菌的菌丝体。假膜脱落,黏膜面充血、溃疡。总之,溃疡和假膜是特征性所见。

食管真菌的医源性感染在临床上并不罕见,广谱抗生素、H2受体拮抗药、质子泵抑制剂均可破坏人体正常菌群间的生物平衡,导致真菌的过度增生及上皮感染。皮质类固醇激素以及其他免疫抑制药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导致食管和内脏的真菌感染。此外,硬皮病、贲门失弛缓症、食管癌也可因食管淤滞导致真菌的移生和感染。因此正确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是预防真菌性食管炎最有效的方法。

一、鉴别

1.食管静脉曲张 本病大多有肝脏病史,查体可见门脉高压体征,如脾大、腹水、腹壁静脉曲张等。无吞咽疼痛,也极少发生吞咽困难。胃镜可见食管黏膜呈灰蓝色串珠状、蚯蚓状或团块状曲张静脉。

2.食管癌 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临床主要表现有进行性吞咽困难、消瘦、贫血等。通过纤维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可确诊。

3.其他类型食管炎 化脓性食管炎;疱疹性食管;食管结核:多数食管结核病人年龄轻,造影所见食管扩张性好,即使有狭窄通过亦较顺利,纤维内镜下食管黏膜本身为炎症浸润和溃疡,活检病理可发现干酪样肉芽肿,抗酸染色可找到抗酸杆菌。

一、真菌性食管炎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避免饮酽茶、烈酒、浓咖啡和进食辛辣、过冷、过热和粗糙食物

以上材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穿孔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