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老年人肠易激综合征(老年肠易激综合征,老年人肠易激综合症,老年人肠应激综合征,老年人过敏性肠综合征,老年人过敏性大肠综合征,老年人胃肠功能紊乱,老年人应激性结肠综合征)

  •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老年人
  • 典型症状:腹胀 肚子疼 排便不尽感 腹泻与便秘交替 肠子胀气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是FGIDs中最具代表性和常见的疾病之一。
典型症状:腹胀 肚子疼 排便不尽感 腹泻与便秘交替 肠子胀气

一、症状

1.症状

IBS起病隐匿,症状反复并迁延,但患者全身情况基本不受影响,其症状无特异性,所有症状皆可见于器质性胃肠病,典型症状为与排便异常(形状/次数)相关的腹痛,腹胀,根据主要症状分为:腹泻主导型;便秘主导型;腹泻便秘交替型,精神,饮食,寒冷等因素可诱使症状复发或加重。

(1)腹痛:是IBS的主要症状,伴有大便次数或形状的异常,腹痛多于排便后缓解,部分病人易在进食后出现,腹痛可发生于腹部任何部位,局限性或弥漫性,疼痛性质多样,程度各异,但不会进行性加重,极少于睡眠中发作。

(2)腹泻:

①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粪量少,呈糊状,含大量黏液,但无血液,镜检大致正常。

②禁食72h后症状消失。

③夜间不出现,有别于器质性疾患。

④约1/4患者可因进食诱发。

⑤不少患者有腹泻与便秘交替现象。

(3)便秘:排便困难,大便干结,量少,可带较多黏液,便秘可间断或与腹泻相交替,常伴排便不尽感,早期多为间断性,后期持续存在,甚至长期依赖泻药。

(4)腹胀:白天较重,尤其在午后,夜间睡眠后减轻,腹围一般并不增大。

(5)非结肠源性症状和胃肠外症状:近半数患者有胃灼热,早饱,恶心,呕吐等上胃肠道症状,疲乏,背痛,头痛,心悸,呼吸不畅,尿频,尿急,性功能障碍等胃肠外表现较器质性肠病显著多见,部分病人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精神异常表现,如焦虑,抑郁,紧张,多疑,敌意等。

2.体征

通常无阳性发现,部分患者有多汗,脉快,血压高等自主神经失调表现,有时可于腹部触及乙状结肠曲或痛性肠襻,行乙状结肠镜检时极易感到腹痛,对注气反应敏感,以上现象对诊断有提示性。

二、诊断

IBS诊断标准以症状学为依据,诊断建立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推荐采用目前国际公认的罗马Ⅱ标准:过去12个月至少累计12周(不必是连续的)腹部不适或腹痛,并伴有如下3项症状的2项:

①腹部不适或腹痛在排便后缓解。

②腹部不适或腹痛发生伴有排便次数的改变。

③腹部不适或腹痛发生伴有大便性状的改变,以下症状不是诊断所必备,但属IBS常见症状,这些症状越多越支持IBS的诊断。

①排便频率异常(每天排便>3次或每周排便<3次)。

②粪便性状异常(块状/硬便或稀/水样便)。

③粪便排出过程异常(费力,急迫感,排便不净感)。

④黏液便。

⑤胃肠胀气或腹部膨胀感,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异常。

一、发病原因

1.胃肠道动力紊乱 IBS患者小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异常,周期明显缩短,空肠出现较多离散的丛集收缩波,且腹痛发作者中68%与之有关。这些变化在应激和睡眠中更为明显。另外,腹泻型IBS患者小肠、结肠转运时间增快,而便秘型患者则明显减慢。上述变化与IBS的症状关系尚不明确。

2.内脏感觉异常 内脏敏感性增高是IBS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也是IBS的生物学标志之一。研究发现IBS患者多数具有对管腔(直肠)扩张感觉过敏的临床特征,其平均痛觉阈值下降、直肠扩张后的不适程度增强或有异常的内脏-躯体放射痛,提示脊髓水平对内脏感觉信号处理的异常。

3.精神因素 心理应激对胃肠道功能有显著影响,它在IBS症状的诱发、加重和持续化中起重要作用。心理社会因素对IBS的影响可表现为:对胃肠生理的作用,对疾病的体验、疾病行为和疾病后果的影响,对行为干预指征的影响。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在IBS患者中具有更高的发生率。胃肠门诊中相当部分患者伴有心理障碍,其中以焦虑、抑郁为主。

4.肠道感染 部分IBS患者在发病前有肠道感染史,在由各种病原,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胃肠炎患者中20%~25%在急性感染后发生肠功能紊乱,有10%可发展为感染后IBS。肠道感染可对肠黏膜上皮屏障和肠道黏膜免疫系统产生影响,导致肠功能紊乱,诱发IBS。肥大细胞是肠道黏膜组织中最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肠道炎症时,肥大细胞受到抗原刺激而脱颗粒,其介质可直接作用于平滑肌细胞或分泌细胞,也可能首先兴奋其周围的神经细胞,再由后者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5.其他 部分IBS患者的症状与食物有关,可加重其症状。食物中的纤维发酵可能是过多气体产生的原因。此外,肠道菌群的紊乱可能也是产生症状的原因之一。

二、发病机制

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主要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胃肠动力紊乱和内脏感觉异常。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不清,近年来已注意到肠道急性感染后可引起IBS。另外心理社会因素与IBS的发病也有密切关系。因此,IBS可能是由于某些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单一因素。

生活要规律,思想要开朗、加强身体锻炼,不要乱用药物,有病早去医院诊治。饮食中要增加食物纤维的摄入。无论腹泻还是便秘,补充纤维都有好处。纤维可加速食物的运动,使粪便变软,增加粪容量,因而使排便顺利。瓜果、蔬菜、谷类、玉米等食物中富含植物纤维,每日饮食中要有足够的蔬菜,如芹菜、白菜、油菜等绿色蔬菜,饭后要吃一些水果,如梨、柑桔、西瓜等。谷类、玉米等粗粮要与精米细粮搭配调剂。

具有明显特征的器质性疾病当无困难,重点是一些表现隐匿的疾病。对于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有肠道肿瘤家族史,并有如下报警症状,如便血、贫血、发热、体重下降、腹痛进行性加重等应进行进一步检查。

1、老年人肠道易激综合征食疗方:黄仁粥---白米、黄仁、党参、红枣数枚,煮粥食之。板栗芡实羹---(扁豆)板栗去壳,与芡实加水同煲,煲至板栗煮烂,冰糖少许调服之(放入红枣、枸杞、元肉少许,再煲10分钟左右)。平时煲汤之时,也可放入北芪、党参、扁豆、黄仁、沙仁、青果仁等。

2、老年人肠道易激综合征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1)饮食中要增加食物纤维的摄入。纤维可加速食物的运转,使粪便变软,增加粪容量,因而使排便顺利。每日饮食中要有足够的蔬菜。

(2)应限制产气食物的摄入。产气食物进入肠道经肠道细菌分解产生的大量气体,可使肠道扩张、肠蠕动缓慢,引起肠胀气、腹痛、便秘或腹泻。如咖啡、碳酸饮料、酒精,等,都可成为产气食物,少食、少饮为宜。

(3)要做到饮食规律。以饮食清淡、易消化、少油腻为基本原则。一日三餐定时定量。

失眠症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