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软骨肉瘤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多发于30~70岁
  • 典型症状:关节肿胀 关节疼痛 纤维结构不良 放射性疼痛 骨痛
  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 of bone)系起源于软骨组织的恶性肿瘤,大多数继发于良性软骨肿瘤,如内生性软骨瘤和骨软骨瘤。其类型较为复杂,有时造成诊断困难。根据肿瘤的发展过程又可分为原发及继发两种。前者发病年龄早,恶性程度高,发展快,预后差,后者则为骨软骨瘤、软骨瘤等良性肿瘤的恶性变,发病较晚,发展缓慢,预后稍佳,占软骨肉瘤的4%。
典型症状:关节肿胀 关节疼痛 纤维结构不良 放射性疼痛 骨痛

一、症状

1、软骨肉瘤一般发病缓慢,

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开始为钝痛,间歇性,逐渐加重,其后是慢慢增长的包块。症状存在的时间平均为1~2年。检查可发现一个有压痛的包块,关节可活动受限,肿块局部可触及发热。

2.好发部位

 在大宗病例统计中,长管状骨是软骨肉瘤的好发部位,约占全部病例的45%,其中股骨又是最常见的部位,约占全部病人的25%。下肢骨骼发病约占软骨肉瘤的35%,而上肢发病则为14%。其余常见部位是髂骨(25%)和肋骨(8%)。发病较少的部位是脊柱(7%)、肩胛骨(5%)、胸骨(2%)。罕见的部位是颅骨、下颌骨、上颌骨、腓骨、桡骨、尺骨、锁骨、髌骨及手足部的小骨。

在长管状骨中的软骨肉瘤,大多数位于干骺端,但当骨骺闭合后肿瘤可侵及骨骺。原发在骨干者不多见,股骨、胫骨、肱骨和腓骨的近侧端发病多于远侧端,肱骨远端软骨肉瘤罕见。

除了血液系统肿瘤外,软骨肉瘤是肩胛骨、肋骨、胸骨、手和足的小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肋骨与胸骨的软骨肉瘤常发生在肋软骨的结合部。在手部,软骨肉瘤发生在近节指骨及掌骨,而在远侧指骨及腕骨发病者少。除了距骨与跟骨外,软骨肉瘤很少在距小腿关节以下的骨内发病。软骨肉瘤可发生在脊椎的各个节段,但以胸椎最多,且常位于椎弓和棘突。

原发性软骨肉瘤,发病年龄一般都在30岁以下,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四肢长骨,尤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肱骨上端的干骺端最为多见。其他如肋骨、髂骨、肩胛骨或胸骨等亦有发病。发生于短骨者少见。主要症状为钝状为钝性疼痛。可由间歇性转为持续性,并影响邻近关节使之活动受限。有时局部扪及肿块,但无明显压痛,周围皮肤可有充血红热现象。

继发性软骨肉瘤一般为30岁以上成年人,男性多见。好发于骨盆,其次为肩胛骨、股骨及肱骨。出现肿块为主要表现、病程缓慢、疼痛不明显,周围皮肤无红热现象,临近关节时,可引起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如刺激压迫神经则可引起放射性疼痛、麻木等。位于胸腔和骨盆的肿瘤,一般难以发现,直至肿瘤压迫内脏,产生相应症状后才被发现。

3.分型

 软骨肉瘤的生物行为多变,对判断预后造成一定困难。一般常用组织学分级,也有结合生化指标分级者。软骨肉瘤在组织学上分为透明型、黏液样型、纤维软骨型、混合型及透明细胞型。一般认为,透明型恶性程度较低,而纤维型、纤维软骨型、混合型则属高度恶性。从发病情况上又将软骨肉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从开始就有肉瘤特性,继发性是指继发于照射后、畸形性骨炎、纤维结构不良、孤立性骨囊肿、Maffucci综合征、Ollier病、多发性遗传性骨疣、软骨母细胞瘤、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等,由良性软骨性肿瘤等衍变而成。从部位上,软骨肉瘤分为中央型和外周型;还有皮质旁或骨膜软骨肉瘤,以及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等。此外,还有去分化软骨肉瘤、间充质软骨肉瘤和透明细胞软骨肉瘤。

二、诊断

根据典型的症状、体征、X线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和CT,一般诊断不难。

一、发病原因

发病原因不明。本瘤是从软骨细胞或间胚叶组织发生,并起源于躯体任何软骨内化骨的骨骼。Giovanni Tallini等学者研究发现软骨骨瘤患者常常会多一条7号染色体。GⅢ软骨骨瘤患者常有17p1的异常。提示CerbB-2癌基因异常表达,7号染色体的增多,17p1的改变可能与软骨肉瘤的发生有关。

二、发病机制

1、软骨肉瘤发病原因不明,

实验性病理认为软骨肉瘤与病毒感染有关,而边缘型软骨肉瘤与遗传因素有关。

2.大体病理 

软骨肉瘤多数瘤体较大,一般肿瘤最大直径均超过4cm,大的可达到20cm以上。有报道称有50%的软骨肉瘤最大直径超过10cm。发生在髂骨、肩胛骨、肋骨等扁平或不规则骨上的软骨肉瘤,常常是肿瘤长到很大才出现临床症状,中央型软骨肉瘤常发生在长管状骨且常造成骨皮质破坏和侵入到软组织当中,这是它区别于内生软骨瘤的重要特点。周缘型软骨肉瘤外观上是一个大的骨外的结节状肿瘤,即便是侵入了软组织,常常也有较好的分界线。软骨帽盖的厚度及形状对诊断有帮助。在成人良性骨软骨瘤的软骨帽盖厚度常小于1cm,若软骨帽盖厚度大于1cm,可疑恶性;大于2cm则可肯定有恶性变。在儿童和青少年例外,他们的良性骨软骨瘤帽盖厚度可达2.5~3.0cm。除此之外,典型的良性骨软骨瘤的帽盖是均匀而光滑的,但在软骨肉瘤,则为不规则,粗糙或呈颗粒状。

大体标本切面中,肿瘤呈分叶状,灰白色或灰蓝色具有光泽的透明软骨。肿瘤的内容是坚实的,但在没有钙化的区域用力易于切开。在一些病例中可有出血,黏液样变及囊性变。中央型软骨肉瘤的髓内界限,单凭肉眼难以分清,因其边缘常常模糊不清,这一点与成骨肉瘤不同,后者的肿瘤大体范围常易确定。在分化较好的软骨肉瘤中,常有斑点状的黄至黄白色钙化灶。

3.显微镜检查

 在软骨肉瘤当中,对高度恶性及分化差的软骨肉瘤诊断容易,而区分低度恶性及分化较好的软骨肉瘤与内生软骨瘤则很困难。有人提出,基于软骨肉瘤的肿瘤细胞数目、细胞分化程度、核分裂程度等组织学特点,可将软骨肉瘤分为4级(Ⅰ~Ⅳ),数字越小,表明肿瘤分化程度高,侵袭性小,据统计多数病例属于Ⅰ、Ⅱ级。

通常情况下,软骨肉瘤含丰富的圆形至卵圆形的有肥硕核的细胞,细胞核深染;有大量双核细胞、单核或多核的巨大肿瘤细胞。在高度恶性肿瘤中,这种细胞具有多形性,有时能见到有丝分裂,软骨肉瘤多由软骨小叶组成,这些小叶与通常在良性内生软骨瘤中所见的不同,没有编织骨或板层骨组成的周围边界。良性骨软骨瘤恶性变前后的组织学鉴别,主要根据细胞的排列,在软骨肉瘤中细胞排列杂乱无章,而在骨软骨瘤中软骨细胞呈颗粒状排列。

软骨肉瘤预防

1.早期患者的患病区域会感觉不适,几天或几周后出现肿胀及肿块,晚期可出现静脉曲张,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及充血发红。

2.一般患者会感觉关节周围疼痛,最初是间歇性疼痛,一段时间后逐渐加重,转为持续性疼痛,夜间更为明显,服用止痛药无效。

3.患者的关节活动受限,有些病人会发生关节积液,甚至会发生病理性骨折。

软骨肉瘤鉴别

1、成软骨细胞瘤 

良性肿瘤,多数学者认为其来源于骨骺软骨,病程较长,平均2年以上。常见部位是长骨骨端中央或偏心生长,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溶骨样破坏,皮质隆起变薄,可有不规则钙化及粗糙纹理,但其边界清楚,大体标本见周边硬化,瘤壁有不规则骨嵴隆起。突出骨外则皮质变薄或仅有纤维包膜。

2.内生软骨瘤

 是常见的良性软骨肿瘤,包括孤立性内生软骨瘤和多发性内生软骨瘤两种。有学者认为该病本质是干骺部软骨发育异常,常见部位是手、足小骨,孤立或多发性溶骨性改变,有散在钙化,可发生病理性骨折,但肿瘤不侵袭软组织。

3.骨软骨瘤 

是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是边缘型软骨肉瘤的“癌前病变”,发生在长管状骨干骺端,为一生长缓慢无痛性肿块,X线有的如鹿角样,有的如鸟嘴样小突起,有的像山丘样隆突,压痛不明显,当肿瘤在短期内增长快,疼痛加剧,且成人软骨帽盖厚度大于1.0cm,儿童青少年大小3.0cm时应考虑恶性变。

4.软骨瘤

 肿瘤内也有散在砂粒样钙化点,但较软骨瘤小且数量亦少,骨皮质完整,无骨膜反应。

5.骨肉瘤

 该由肉瘤性结缔组织演变成的肿瘤性骨样组织和骨组织组成。骨肉瘤含有的肿瘤骨具有特征性。

6.软骨纤维样肉瘤 

从组织排列形式来看呈良性损害,复发率低。

软骨肉瘤饮食

1、软骨肉瘤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1)宜多吃具有抗骨髓病、骨肉瘤的食物,如海带、紫菜、淡菜、海蛤、裙带菜、杏仁、桃仁、李。

2)骨痛宜吃龟板、鳖肉、穿山甲、牡蛎、蟹、虾、核桃。

3)脾脏肿大宜吃甲鱼、泥鳅、海鳗、毛蚶、海带、裙带菜。

4)贫血宜吃猪肝、香菇、芝麻、蜂乳、黄鱼、花生、海参、鲩鱼、鲍鱼。

5)化疗期间宜吃甲鱼、黄鳝。补白细胞的,化疗需要足够白细胞,不够就不能化疗。冬虫夏草,可以减轻化疗副作用。

2、软骨肉瘤患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忌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

2)忌霉变、腌制、油煎、肥腻食物。

3)忌鸡肉、羊肉、鹅肉、猪头肉等发物。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骨折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