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老年人神经症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心理,全身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老年人
  • 典型症状:注意力不集中 焦虑 易激惹 坐立不安 疲劳
  神经症是以精神症状(如焦虑、紧张及强迫)或躯体症状(如各器官或系统的功能性障碍)为重要表现的一类轻性精神障碍,有时也可表现为行为个性方面的异常。患者有自知力,主动寻求医生诊治。
典型症状:注意力不集中 焦虑 易激惹 坐立不安 疲劳

一、症状

1.焦虑性神经症

焦虑性神经症是老年人较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肌肉紧张,难以放松,睡眠障碍,并伴有相应的自主神经症状,如心率快,胃肠功能失调,尿频,震颤,出汗,喉头发紧等,病人感到不安,莫名其妙的恐惧,或感大难临头。

(1)急性焦虑反应:多见于老年人对某种应激或创伤的反应,如退休,急性躯体疾病或亲人伤亡等,轻者表现紧张,不安或易激惹,重者愤怒暴发或防御行为,同时伴有严重的自主神经症状。

(2)慢性焦虑反应:病人无确定对象又无具体内容的不安和害怕,有些人则反复出现不详预感或期待性焦虑,总担心会出现最坏的事情,认为自己或亲人很快会有大病或大难临头,这些也可出现自主神经亢进症状,如心悸,胸闷,出汗,头重足轻,头晕,上腹不适,肌肉紧张,发抖等。

2.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

(1)衰弱症状:脑力易疲劳,精力缺乏,注意力不集中或不能持久集中,记忆力困难,做事效率低。

(2)情绪障碍:易烦恼,易激惹,情感脆弱,波动性大,但并无广泛性焦虑或原因不明情绪低落,患者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3)兴奋性增高:常回忆往事,控制不住的联想,对躯体内部的变化很敏感,对光声敏感,手指可出现轻微震颤,皮肤黏膜反射和腱反射增高,言语可减少。

(4)疼痛:可出现紧张性头痛,全身肌紧张性疼痛。

(5)睡眠障碍:夜间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不解乏,或睡眠,或日间嗜睡,但又难以入眠,或睡眠节律不规则。

3.疑病性神经症

老年人对自己的身体功能过分关注,如果身体不适,常认为患有某方面的疾病,消化道症状,心血管症状最常见,有不少老年人在自己患病经治而愈,但怀疑未愈,或他人患病后怀疑自己也患同样的疾病,在此基础上出现焦虑,紧张,坐立不安。

4.抑郁性神经症

本病常以反复而强烈的躯体主诉为主要症状,尤其限于腹部脏器,由于病人有以上症状而伴有焦虑,且很少有表现为悲伤,因而抑郁往往被掩盖,当病人应用抗焦虑剂而无改善时,应考虑到抑郁性神经症存在的可能,病人的躯体症状主要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或有关内脏功能性障碍的表现,如畏食,腹部不适,便秘,体重减轻,胸部紧迫感,喉部堵塞感,头痛,躯体各部位疼痛,性欲丧失,阳萎,失眠,周身无力等,另外应注意,老年人第1次出现恐惧症,强迫症时,也应想到神经性抑郁可能。

二、诊断标准

1.起症与躯体疾病,心理因素有关。

2.对自己的疾病有自知力,能主动要求治疗。

3.与周围环境接触良好,人格保持良好。

4.排除可证实的器质性疾病。

一、发病原因

老年人神经症(senile neurosis)病因很多,目前认为主要与家庭关系、人的衰老与疾病、退离休等有密切关系。

二、发病机制

许多老年人主要活动范围在家庭中,家庭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经济状况、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等,对其心理状态有很大影响。倘若夫妻之间不和,或与子女的关系紧张,可成为老年人苦闷、烦恼的原因,或在家庭组合中,老年人处于从属地位,或被认为是累赘,甚至受虐待等。有些老年人身边无子女,或夫妻一方先谢世,老年人感到孤独、凄凉。

随着年龄增大,视力、听力下降,动作反应迟钝,步履缓慢不稳,在机体老化过程中,各种躯体疾病明显增多,据统计有86%的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这些均限制老年人与外界交往与社会接触,使老年人产生不良情绪,导致神经症。

退离休后的老年人因原来的生活习惯、节律、内容发生了改变,离开了工作岗位。似乎失去了什么,除了饮食、睡觉之外,无所事事,有的老年人休息之后,感到永远离开了自己习惯的工作,依依不舍,情绪难以平静。

老年人本来就有孤独、少活动等表现,因之应安排老年人的每天活动,与外界保持适当的接触,减少隔绝状态,注意发现老年人的乐趣,根据不同季节,进行室外有益活动,也可与各种松弛疗法联合应用,如生物反馈、气功等。

1.脑动脉硬化症 脑动脉硬化病人早期症状为头痛、头昏、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障碍、失眠、无力等,类似老年人神经衰弱,但病人有长期高血压病史,或有脑卒中史,头部CT或MRI检查可鉴别。

2.疑病性妄想 发病年龄在青壮年,病程长,对自己的病情无自知力,经过反复检查或科学解释,证实无病,但病人坚信不疑。

3.反应性抑郁症 病人在强烈或长期慢性心理因素的影响下起病,症状内容与发病因素密切相关,当发病因素解除后症状很快缓解。

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

心律失常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