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Ⅱ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家族性嗜铬细胞瘤病,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综合征,西普勒综合征,雪泼综合征)
- 挂号科室:内分泌科
- 发病部位:全身,甲状腺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家族遗传
- 典型症状:甲状腺肿大 血压高 小脑-视网膜综合征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症状诊断
出现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为主的临床综合征症候群,其综合征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以细胞增生为主的可分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ⅡA,仅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而无细胞增生的可作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ⅡB。此外,患者尚可伴发有多发性神经瘤、黏膜神经瘤、巨结肠症等。Miller等报告12例嗜铬细胞瘤,手术后有2例血清钙及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IPTH)浓度持续升高,皆于切除双侧甲状腺髓样癌和增生的甲状旁腺后才降至正常。Samaan等报告3例类癌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2例腺瘤,1例增生),并建议对所有类癌病人要详细侦查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存在。临床上常以某一个腺体病变为主要表现而掩盖了其他内分泌腺肿瘤的表现,故当发现某一内分泌腺瘤时,还须考虑有本综合征的可能。
1.甲状腺髓样癌
占80%~92%,为起源于甲状腺C细胞的肿瘤。临床上除符合癌征特点的甲状腺肿大外,将因分泌降钙素及多种异源性激素(ACTH、VIP、5-HT等)而引起多种临床症群:消化性溃疡、腹泻、皮肤潮红、高血压,但血清钙并不低甚而偏高;测定血降钙素升高。
2.嗜铬细胞瘤
占70%~80%,多为双侧肾上腺髓质,与散发性嗜铬细胞瘤不同,以分泌肾上腺素为主。70%呈家族性。10%临床上无症状,90%呈嗜铬细胞瘤临床特征。少数伴发神经纤维瘤病及小脑-视网膜综合征。
3.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增生或腺瘤)
占50%,表现为高钙血症。
本综合征的主症是甲状腺髓样癌及嗜铬细胞瘤,对于临床上首先出现的任何病征,都应按MEN的可能存在进行检查。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征病因未明,具有显著的家族倾向,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二)发病机制
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了,以儿童为多。Sarrosi等报告1例家族性双侧甲状旁腺肿瘤,合并双侧嗜铬细胞瘤及双侧甲状腺髓样癌,并复习文献,谓嗜铬细胞瘤合并甲状旁腺腺癌时,则甲状腺髓样癌肯定存在(100%),而且嗜铬细胞瘤常为双侧性(84%),甲状旁腺瘤可能为多发性,应提醒手术医生注意。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预防
预防: 本病征病因未明有明显家族倾向的显性遗传性疾病因此可参考遗传性疾病预防措施。预防措施从孕前贯穿至产前:
婚前体检在预防出生缺陷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作用大小取决于检查项目和内容,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查(如乙肝病毒梅毒螺旋体、艾滋病病毒)生殖系统检查(如筛查宫颈炎症)普通体检(如血压心电图)以及询问疾病家族史个人既往病史等做好遗传病咨询工作
孕妇尽可能避免危害因素包括远离烟雾、酒精、药物辐射农药噪音挥发性有害气体、有毒有害重金属等。在妊娠期产前保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的出生缺陷筛查包括定期的超声检查、血清学筛查等必要时还要进行染色体检查。
一旦出现异常结果,需要明确是否要终止妊娠;胎儿在宫内的安危;出生后是否存在后遗症是否可治疗,预后如何等等采取切实可行的诊治措施。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鉴别诊断
本症须与MENSⅠ、Ⅲ型鉴别,Ⅰ型为甲状腺、垂体、腺学肿瘤为主;Ⅲ型以多发性神经瘤伴甲状腺髓样癌及(或)肾上腺嗜铬细胞为主;而本症MENS Ⅱ型是以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三者并存为特点。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饮食保健
患者应限制钙摄入,停用一切可引起高血钙药物。其余可正常饮食,无特别禁忌。
甲亢食疗药膳
(1)佛手粥:
佛手9克,海藻15克,粳米60克,红糖适量。将佛手、海藻用适量水煎汁去渣后,再加入粳米、红糖煮成粥即成。每日1剂,连服10天~15天,调整精神抑郁,情绪改变,能够疏肝清热。
(2)昆布海藻饮:
昆布、海藻、牡蛎用水煎汁。每日1次,连服数日,能疏肝清热,理气解郁。
(3)青柿子糕:
青柿子1000克,蜂蜜适量。青柿子去柄洗净,捣烂并绞成汁,放锅中煎煮浓缩至粘稠,再加入蜂蜜1倍,继续煎至粘稠时,离火冷却、装配备用。每日2次,每次1汤匙,以沸水冲服,连服10天~15天。以清热泻火为主,用于烦燥不安、性急易怒、面部烘热者。
(4)川贝海带粥:
川贝、海带、丹参各15克,薏米30克,冬瓜60克,红糖适量。川贝、丹参先煎汤后去渣、入其他味煮粥吃。每日晨起空腹温服,连服15天~20天。用于颈部肿大、恶心、便溏症。
(5)竹菇淡菜煎:
竹菇、淡菜各15克,牡蛎各30克,红糖适量。用水煎汁,去渣。每日1剂,连服7天~10天。具有化痰利湿,软坚散结功效。
(6)什锦豆腐:
豆腐4块,西红柿150克,木耳、冬笋、豌豆各15克,湿淀粉、生油各9克,葱、姜、盐等调味适量。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