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眼眶炎性假瘤(眼眶假瘤,特发性非特异性眼眶炎,局限性非特异性眼眶炎症综合征)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40~50岁成年人
  • 典型症状:视力障碍 眶周水肿 眼球移位 复视 结膜充血
  眼眶假瘤(pseudotumot of orbit)是一咱比较多见的眼眶病,占眼眶原发性肿瘤的第三位。可发生于不同年龄,男性病人较多,实质上属于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其能引起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等眼眶肿瘤所具有的症状而得名,故需要与眼眶肿瘤相签别。眼眶假瘤是一种非特异性慢性增生炎症,并非肿瘤。
典型症状:视力障碍 眶周水肿 眼球移位 复视 结膜充血

眼眶炎性假瘤症状诊断

临床可表现为急性期或慢性期,眶内一种组织受累,也可多种组织同时受累。病情容易反复。

眼眶炎性假瘤主要症状和体征均与眶内组织炎性水肿、细胞浸润有关:

1.眼球突出和移位 多数患者有此体征。

眶内组织水肿,肿块形成,眼外肌肿大,均可使眶内容积增加。由于组织推挤,眼球突出同时伴有眼球移位,多见泪腺炎型或肌炎型。


2.水肿与充血

炎性假瘤的基本组织病理改变为组织水肿及炎细胞浸润。由于眶内压的升高,血液循环障碍加重组织水肿。所以,除结膜充血水肿外,多伴有眼睑肿胀。尤其是病变位于眶前部者,水肿和充血更为明显。严重的结膜充血水肿可突出于睑裂之外,长时间的脱出,致使结膜粗糙、糜烂、坏死。泪腺炎型水肿主要位于上睑外侧,上睑缘呈S状,睑裂变形。

3.眼球运动障碍及复视

肉芽肿型和肌炎型常见眼球运动障碍,约占1/2。纤维硬化型明显影响眼球运动,且常是多方向运动障碍,甚至眼球固定。患眼视力尚好时,出现复视。泪腺炎型炎性假瘤较少影响眼外肌,仅表现为轻度眼球外上方运动受限。

4.眶内触及肿块

 病变位于眶前部者,常在扪诊时触及肿块,可在眶上方和眶下方触及,边界清楚,可以推动。呈圆形或结节状,可以1个或多个,质中等硬度或较硬。有些肿块需在压迫眼球时迫使肿块前移才可触及。

5.眶周疼痛 约l/3患者有自发性疼痛。

其发生与眶内组织水肿、肿块形成、眶内压升高以及炎症波及眶骨膜有关。硬化型炎性假瘤伴疼痛更多见。

6.视力下降

当炎症累及视神经或眶尖部炎性肿块形成对视神经的压迫,可使视力下降。纤维硬化型对视力损害严重,甚至黑。眼底早期改变,可见视盘水肿;晚期表现为视神经萎缩。

眼眶炎性假瘤具有炎症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的特征,故临床表现多样,需在影像检查的支持下方能确诊。少数病例只有在组织病理学支持下确诊。

急性炎性假瘤因发病急,眼睑结膜充血、眼球突出、复视等容易诊断。但慢性或亚急性病例,单纯眼部体征和症状,诊断相当困难,应作辅助检查帮助诊断。在疑难病例中,CT扫描对诊断起决定性作用。根据CT显示受累的不同组织可分成5类。

如CT检查后仍不能作出诊断,对这样的疑难病例应开眶手术取出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对病变较深、手术损伤大的患者,应在CT检查的指导下,进行眼眶穿刺,针头对准病变所在的部位,吸出或穿切出部分组织,进行细胞学检查,阳性率较高,但有一部分(约10%)病例阴性,特别是慢性炎性假瘤,病变大部分纤维化,检查率低,故不适宜作眼眶穿刺吸出活检。

取出标本除作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外,还可作电子显微镜检查、免疫组织化学L26、UCHLl以及聚合酶链反应(PCR)。电子显微镜检查能确切鉴别出参与炎性假瘤的细胞,如淋巴细胞核大,细胞质中细胞器少,B淋巴细胞表面有不规则绒毛,T淋巴细胞表面光滑,如只有T或B单一的淋巴细胞,则为淋巴瘤;炎性假瘤或反应性增生应T和B淋巴细胞同时存生。浆细胞质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巨噬细胞吞食了细胞残屑、溶酶体和卷曲的细胞膜。免疫母细胞大,胞质内有短的粗面内质网,散在线粒体和多核糖体而被认别。

眼眶炎性假瘤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可能与免疫反应机制异常有关。

二、发病机制:

1.该发病机制不明,有关的免疫病理学机制了解不多。有人认为眼眶局部存在着能吸引血液中的自身抗体或免疫活性细胞的自身抗原,但至今还未分离出这种抗原。眶内组织的很多病理特点说明炎性假瘤是一种Arthus反应,即血液中的抗原或抗体在眼眶软组织内遇到了相应数量的抗体或抗原,使眶内不同组织产生炎症。血管周围组织有限局性的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说明血管外渗的部分物质能吸附这些细胞。炎性假瘤对皮质固醇和放疗有效,则进一步证实是免疫反应的结果。但眼眶炎性假瘤急性或亚急性期很少能通过活检证实诊断,给免疫学研究带来困难。眼眶组织不直接暴露于体外普通的致敏原,眶内无淋巴管和淋巴组织,眶内非特异性炎性假瘤的发生与血液中的异常成分,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有关。而有关眼眶特发性假瘤的动物模型,目前仍不完善。

2.眼眶非特异性炎性假瘤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部分嗜酸性粒细胞释放出毒性颗粒蛋白(toxic granular protein)进入间质的结缔组织,可能损伤眼内组织和眼外肌。非特异性炎症的标记,如红细胞沉降率加速和发烧不表现在眼眶炎性假瘤患者中,说明该病不是一种全身免疫性疾病;另一方面,眼眶很多蛋白可能具有免疫原性,但仅有很少的蛋白作为原始靶抗原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在一些病例中,引起的炎症可能局限在眼眶的某一些组织,导致眼外肌炎,周围神经炎、周围巩膜炎和泪腺炎;在另外的病例中弥漫性炎症导致多数眼组织受累,临床表现可能相互重叠。最近研究揭示有52.5%非特异性眼眶炎症患者的血清中存在眼外肌膜55kDa,64kDa蛋白反应的抗体,在50%的特异性眼眶炎症患者血清中检出95kDa和45kDa蛋白抗体,正常个体血清中55kDa蛋白抗体检出率为16%,64kDa蛋白抗体检出率为20%,而95kDa和45kDa蛋白抗体检出率分别为24%和20%。在大多数非特异性眼眶炎症患者中以上的蛋白抗原抗体比正常人高,特别是55kDa蛋白抗体升高更明显,因此眼外肌膜蛋白抗原和其相应的反应抗体可能在该病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眼眶炎性假瘤鉴别诊断

主要和泪腺上皮性肿瘤鉴别,后者CT显示肿瘤呈膨胀性增长,常合并骨窝形成,恶性者可有骨破坏。在超声上后者为多回声性占位病变。但在老年双侧泪腺肿大时应除外淋巴瘤。

从影像学角度上应和眼眶浸润性病变鉴别,如恶性肿瘤、血管畸形和其他眼眶炎症等,但本病临床常有反复发作和激素治疗有效有助于鉴别诊断。

和此病最容易混淆的是甲状腺相关眼病引起的眼外肌肥厚,后者多为双侧,最常见为下直肌,且多是肌腹肥厚,肌肉附着点正常。

CT扫描和视神经鞘脑膜瘤相鉴别,后者常呈管状增粗,眶尖部膨大。后者激素治疗无效。如临床鉴别有困难时,可考虑活检证实诊断。图10所示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显示眼外肌肥厚都支持炎症,尽管病变包绕视神经类似视神经肿瘤。

眼眶炎性假瘤饮食保健

平时不能吃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以清淡的食物为主。

角膜炎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