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膀胱颈挛缩(contracture of vesical neck)

  • 挂号科室:泌尿外科
  • 发病部位:膀胱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先天性者多见于儿童
  • 典型症状:排尿不畅 排尿障碍 尿流变细或中断 骶骨发育不良 尿流缓慢
  膀胱颈部挛缩,为另一重要的膀胱颈部梗阻问题。所谓膀胱颈部系指尿道内口向尿道内延伸约1~2公分长度的一段管状结构。它包括内括约肌,但内括约肌不是膀胱颈部的全部。膀胱颈部挛缩,就病原而论可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先天性者除局部的典型的病理改变之外,常无其他明确的原因,以男性较多;后天性者则常由于局部慢性炎症如后尿道炎、前列腺炎、三角区炎等所致,先天性者固多见于儿童,常在六岁之前即有排尿障碍症状,但在20岁或30岁以后发病者,亦不罕见。
典型症状:排尿不畅 排尿障碍 尿流变细或中断 骶骨发育不良 尿流缓慢

     一、症状

   排尿困难、排尿费力、分段排尿、小儿哭尿、尿流滴沥、有时可有反张性排尿。合并有尿路感染时,上述症状更加明显。

     二、诊断

总之本病之诊断以长时期排尿困难病史为主要线索,以内窥镜X线检查,在排除其它梗阻病变的基础上,抓住本病特点如器械检查时,后尿道很紧,膀胱造影时颈部稍向膀胱内突出等而确定诊断。

     一、病因

多认为与慢性炎症有关,病理表现颈部粘膜下层平滑肌为纤维结缔组织所代替,膀胱颈变苍白僵硬且固定,颈口变狭窄。出现膀胱颈梗阻的表现,即长时间的排尿困难。女性又称“女性前列腺病”,以中老年妇女多见。男性膀胱颈挛缩可与前列腺增生症同时发生。因此前列腺摘除后膀胱颈亦应成型,否则梗阻症状不能解除。

膀胱颈挛缩多发生在中老年妇女,可能与雌激素水平降低,尿道阴道上皮萎缩,抵抗力降低,容易反复遭受感染有关,因此应长期服用少量长效雌激素。注意会阴部清洁卫生。

1.后尿道瓣膜

两者均有下尿路梗阻症状,排尿困难,膀胱扩大,膀胱输尿管回流。肾盂、输尿管积水和肾功能减退,但后尿道瓣膜多见于10岁以下男孩。瓣膜系后尿道粘膜皱摺形成,凹面向上,有自下而上的单向活瓣作用。 尿道扩张无阻力,但排尿困难。逆行尿道造影无阳性发现,排尿时尿道造影见瓣膜以上尿道扩张增长,瓣膜以下尿道变细,瓣膜呈条状阴影。尿道镜检查,见后尿道瓣膜为一隔膜,多位于前壁,对诊断有决定意义。

2.先天性精阜增生增生之精阜比正常大2,、一3倍,阻塞后尿道导致排尿困难,常在幼年出现。临床表现与后尿道瓣膜难以区别。尿道造影显示后尿道有充盈缺损。尿道镜检查,见精阜明显增大阻塞后尿道,并向膀胱内延伸。

3.后尿道狭窄后尿道狭窄,多由于外伤、器械损伤所引起。病人有外伤史。临床表现排尿细而无力、尿中断和尿流分叉。尿道造影见后尿道狭窄,粘膜不光滑或有假道形成,造影剂外溢到尿道以外组织中,尿道扩张有阻力,严重者扩张器不能通过。尿道镜检查见后尿道狭窄,甚至完全闭塞,周围组织坚硬,尿道镜不能通过。

4.神经原性膀胱

神经原性膀胱分两大类,一类是逼尿肌反射亢进。一类是逼尿性无反射,后一类需与膀胱颈挛缩相鉴别。两者均有排尿困难,尿潴留,膀胱扩大,膀胱输尿管回流,肾功能减退。两者需予鉴别。神经原性膀胱虽有排尿困难,但增加腹压仍可尿流成线。神经系统检查,如脊髓损伤。常合并双下肢运动障碍。无脊髓损伤者,病人多有马鞍区感觉减退。尿道扩张无阻力。肛门指诊,肛门括约肌松弛,常有便秘。膀胱测压,膀胱逼尿肌无反射,测压曲线呈一水平线。

1.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在2500ML以上,以增加尿量冲洗尿路,促进细菌和炎性物质的排出。

2.注意营养,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尿道炎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