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阿弗他性口腔炎(复发性口疮性口炎,复发性口疱,舌疮)
- 挂号科室:口腔科
- 发病部位:口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
- 典型症状:食欲不振 溃疡 顽固性口腔溃疡 口腔黏膜溃疡 口腔血泡
一、症状
50%的病人有口腔溃疡史。发病前有前驱症状,如:轻度发热、食欲不佳等。好发于唇、颊,舌黏膜。
损害可分为3期:
1.发疱期 局部充血,疼痛,相继出现群集的丘疹或小水疱,基底红肿。
2.溃疡期 水疱迅速破裂形成溃疡,大小如帽针头或扁豆,呈圆形、椭圆形,可逐渐扩大如指甲或更大。边缘整齐,周围有红晕,表面凹陷呈碟状,被覆有灰黄成灰白色苔样假膜,不易除去,若强行剥离,可引起出血。
3.愈合期 红肿减退,疼痛缓解,渗出减少,基底肉芽生长,溃疡变浅缩小愈合。不留瘢痕。
7~14天可自愈,但可反复发作。
局部自觉灼痛,唾液分泌增加,以进食和说话时为著。常伴所属淋巴结肿大。
二、诊断
反复发作的以黄色假膜、凹陷性溃疡伴炎性红晕、灼痛为特征。
中医病机与辨证:
1.脾胃炽热型 口臭、疼痛,口腔多处糜烂,进食困难,舌边尖红,苔微黄或腻,脉弦滑。
2.阴虚火旺型 口舌生疮,时愈时发,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疲倦无力或午后潮热,舌苔薄白,脉沉细。
3.脾胃虚损型 满口生疮,不思饮食,食后作胀,倦怠无力或久泻致消瘦。舌质淡,舌体胖嫩,舌苔白,脉细弱。
一、发病原因
病因不清,与以下因素有关。遗传因素:报告有45%的病人有阳性家族发病史。严重的复发性口疱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紊乱,女性患者多与月经周期有关,认为与黄体酮增加、雌激素水平的降低有关。与病毒感染、过敏反应有关。与胃肠道功能紊乱有关,如便秘者易发。与精神、情绪等因素有关,睡眠不足、精神刺激、神经衰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均可诱发。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严重的复发性口疱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紊乱,病毒感染、过敏反应,胃肠道功能紊乱,精神、情绪等因素可能有关。
口腔溃疡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人身体体质有关,因此要想完全避免其发生可能性不大,但如果尽量避免诱发因素,仍可降低发生率。口腔溃疡平常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常用淡盐水漱口,经常湿润口腔,避免口腔干燥。妇女经期前后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疲劳,多饮水。另外还需注重日常饮食调理,以减少口疮发生的机会。
1.多食含锌食物,以促进创面愈合,比如牡蛎、动物肝脏、瘦肉、蛋类、花生、核桃等。
2.多吃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的食物,有利于溃疡愈合。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番茄、茄子、胡萝卜、白萝卜、白菜、菠菜等。
3.忌食辛辣、香燥、温热、动火食物,如葱、姜、韭、蒜、辣椒、胡椒、牛羊、狗肉。
4.忌用烟、酒、咖啡及刺激性饮料。
5.多喝开水,尽可能避免刺激。
6.饮食要软、易消化,重者可给予半流质饮食。
7.避免过多食用酸、碱、辣或烤炸的食物。
8.多吃新鲜清淡菜肴,忌食膏粱厚味之物。多喝水,多吃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也有助于减少口疮发作。
可与以下2种疾病鉴别:
1.Bencet病 除口腔黏膜损害外,尚有眼及生殖器黏膜损害。常伴有结节性红斑、毛囊炎、血栓静脉炎等多种症状,针刺试验阳性。
2.坏死性黏液腺周围炎 好发于软腭、咽旁、唇、舌等处,溃疡深大,边缘高起坚韧,愈后遗留瘢痕。
1、口腔溃疡食疗方:
1)萝卜饮 白萝卜(甜脆者佳)1个(约500克),切碎绞汁,生用加白糖适量调味,含漱口腔后徐咽下。方中萝卜益胃消食、清热生津。适宜口腔溃疡兼胃脘胀痛、嗳气厌食者。
2)竹心粥 新鲜竹叶卷心15克(干品8克)石膏30克、粳米100克煮粥;粥成加冰糖适量烊化后服食。方中竹叶清心除烦,石膏清热泻火,粳米、冰糖益胃健脾。适宜口腔溃疡红肿、口臭干渴、心烦性燥者食用
3)青泻茶 大青叶10克、番泻叶5克、白糖适量,共冲泡代茶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