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产后泌尿道感染(分娩后泌尿道感染)

  • 挂号科室:泌尿外科
  • 发病部位:盆腔,女性生殖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产后女性
  • 典型症状:尿急 尿痛 高热 菌尿 尿频
  产后泌尿道感染是产后常见的并发症。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是由各种病原体入侵泌尿系统引起的疾病。根据病原体种类可分为细菌性UTI、真菌性UTI及病毒性UTI等;根据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输尿管炎)和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根据临床有无症状可分为有症状UTI和无症状UTI;根据有无尿路异常(如梗阻、结石、畸形、膀胱输尿管反流等)又分为复杂性UTI和非复杂性UTI。
典型症状:尿急 尿痛 高热 菌尿 尿频

产后泌尿道感染症状诊断

  一、症状:

1.肾盂肾炎 产后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可出现反射性的呕吐,腰痛,以右侧多见。疼痛沿输尿管方向向膀胱部位放射,故患者有时主诉下腹痛。有的有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肾区有压痛或叩击痛。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大量菌尿。

2.膀胱炎 产褥期膀胱炎的临床表现与一般非妊娠期膀胱炎基本相同,有尿频、尿痛、尿急,可有发热。有尿频、尿痛、尿急,可有发热。但其尿痛症状较明显,尿急症状较轻,这可能与产后膀胱张力低、敏感度差有关。

产后泌尿道感染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UTI 95%以上由单一细菌引起,革兰阴性肠杆菌属是主要致病菌,其中以大肠埃希杆菌最多见,约90%门诊患者和50%住院患者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杆菌,多见于无症状性菌尿,非复杂性UTI及初次UTI,克雷白肠杆菌,假单胞菌属和变形杆菌属感染则常见于复发UTI,近10%~15%的UTI还可由革兰阳性菌引起,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和粪肠球菌,其中腐生性葡萄球菌是引起女性(尤其年轻女性)急性UTI的重要原因,对女大学生有症状UTI患者的调查发现,其感染率仅次于大肠埃希杆菌,真菌感染(主要为念珠菌属)多发生于留置导管,糖尿病,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某些病毒感染可累及尿路,临床多无症状,但腺病毒Ⅱ型感染可引起学龄期儿童急性出血性膀胱炎,支原体感染少见,但能引起急性尿道综合征,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仅见于长期放置导尿管,尿道异物(结石或肿瘤),尿潴留伴反复器械检查,以及尿道-阴道(肠道)瘘等患者。

二、发病机制:

由于妊娠期:

1)输尿管,肾盂及肾盏扩张;

2)膀胱输尿管反流发生率增高,反流可使膀胱内细菌随尿得以上行;

3)妊娠期尿液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成为细菌的良好培养基,有助于细菌的生长;

4)妊娠晚期胎头压迫膀胱及输尿管下端,导致排尿不畅,所以妊娠妇女有泌尿系感染的易感性,再加上经历分娩后尿道有可能损伤,分娩过程中多次插导尿管,盆腔尿道较充血,产褥期妇女抵抗力减低,易导致细菌入侵,故更容易发生感染,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杆菌,其次为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临床上常为混合感染。

产后泌尿道感染预防

避免膀胱过度胀满以预防泌尿道感染

在产后期时,护理人员应仔细评估子宫底的高度、恶露量和尿液潴留的征象:包括子宫底上升且位置移到右边,阴道出血量增加,触诊耻骨联合上方有一肿块(胀满的膀胱),叩诊胀大的膀胱出现过度的回响声,余尿量超过6Oml。采取各种方法使产妇自解尿,如使用镇痛剂、听流水声、温水冲洗会阴、加压耻骨联台、用开塞露等。产妇无法自行排尿或持续性余尿50ml以上时,贝行导尿并留置尿管。当膀胱及阴唇水肿减轻后(约24~48h),可考虑拔除尿管。

产后泌尿道感染鉴别诊断

    一、鉴别:

急性肾盂肾炎一般有典型症状和尿液异常发现,诊断不难。如仅有高热而尿路症状不明显者,应与各种发热性疾病相鉴别。腹痛、腰痛明显者要与胆囊炎、阑尾炎、盆腔炎、肾周脓肿等鉴别,一般经多次尿液检查后即能确诊。慢性肾盂肾炎的泌尿道症状不明显,尿常规无明显改变或尿液异常间歇出现,易被误诊。在女性,凡有不明发热、腰酸、乏力、轻度泌尿道症状者均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须反复检查尿常规及培养以寻找证据。伴高血压的慢性肾盂肾炎须与原发性高血压相鉴别。此外,尚须与下列诸病鉴别。

     1.肾结核

泌尿道生殖道结核常同时伴发,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多系血行性感染。急性期有发热(低热)、盗汗、乏力、腰痛、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约20%病例可无临床表现,又称寂静型UTI。数年后肾实质破坏,结核的肉芽肿干酪样变先累及髓质和乳头区,继而乳头坏死,肾盂肾盏变形,皮质变薄,偶可累及肾周围组织。肾结核后期肾功能受损,膀胱挛缩。肺部X线检查,前列腺、附睾及盆腔结核的检出有助于此病的诊断。尿液检查可有血尿(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和脓尿,尿结核菌培养阳性,检出率为90%以上。聚合酶链反应(PCR)也可用于尿结核杆菌的检测,阳性率高达95%,但应注意假阳性。而静脉肾盂造影仅能发现较晚期的病例。


2.慢性肾小球肾炎

如有水肿、大量蛋白尿则鉴别不难。肾盂肾炎的尿蛋白量一般在1~2g/d以下,若>3g则多属肾小球病变。但本病与隐匿性肾炎较难鉴别,后者尿常规中有较多红细胞,而肾盂肾炎则以白细胞为主。此外,尿培养、长期观察患者有无低热、尿频等症状亦有助于鉴别。晚期肾炎继发泌尿道感染,鉴别困难,此时可详细询问病史,结合临床特点加以分析。

产后泌尿道感染饮食保健

     一、食疗方:

【处方 1 】

组成: 绿 豆或 赤 小豆 15克, 薏苡仁 15 克。

制作与用法: 绿豆或赤小豆同薏苡仁煮粥, 加冰糖一匙食用。

主治: 尿路感染。

【处方 2 】

组成: 鸭跖草 15 克, 薏苡仁 60 克, 冰糖。

制作与用法: 鸭跖草煎水取汁一碗, 薏苡仁煮粥 2 碗, 上料与药汁调匀后加冰糖 1 匙。常服。

功效: 去热、解毒、利尿。

主治: 尿路感染。

【处方 3 】

组成: 灯芯草 6 克, 竹叶青 4 枚, 薏苡仁 30 克, 冰糖。

制作与用法: 将灯芯草或竹叶青水煎挤汁, 加薏苡仁煮粥, 再加冰糖一匙食用。

功效: 利尿解毒。

主治: 尿路感染。

【处方 4 】

组成: 田螺肉 15 克, 葱末 6 克,薏苡仁。

制作与用法: 田螺肉加葱末、酒、酱油、盐、味精, 炒熟后, 放入薏苡仁煮粥食用。

主治: 尿路感染。

【处方 5 】

组成: 茅根 200 克, 大米 200 克。

制作与用法: 鲜茅根洗净, 加适量水煎煮半小时, 去渣取汁,加大米熬煮成粥。早餐食用。

主治: 尿路感染。

【处方 6 】

组成: 赤小豆 50 克, 糯米 100 克, 竹叶菜 100 克。

制作与用法: 赤小豆、糯米入锅内加清水 1000 毫升上火烧开, 待豆米花开时, 入竹叶菜(洗净切碎)熬煮成粥。常食。

主治: 尿路感染。

【处方 7 】

组成: 车前草 60~90 克, 猪小肚 200 克。

制作与用法: 猪小肚切成小块, 和鲜车前草 60~90 克 (干品20~30 克) 及清水适量煲汤, 加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猪小肚。

主治: 尿路感染。

【处方 8 】

组成: 甘蔗 500 克, 鲜藕 500 克。

制作与用法: 鲜甘蔗去皮切碎榨汁,嫩藕切碎得汁, 两汁调匀即可。1 日饮3 次。

主治: 尿路感染。

【处方 9 】

组成: 车前子 10 克, 发菜 10 克, 冰糖适量。

制作与用法: 车前子用纱布包扎, 和发菜同放锅内, 加水适量, 煎煮半小时后捞出纱布包, 加冰糖适量。吃发菜, 喝汤, 1 日1 次, 连用 15 天。

主治: 尿路感染。

【处方 10】

组成: 兰草 30 克, 冬瓜皮 30 克 (干皮减半)。

制作与用法: 上料水煎。每日饮一剂。

主治: 尿路感染。

【处方 11】

组成: 丝瓜, 丝瓜络, 蜂蜜, 黄酒。

制作与用法: 丝瓜络水煎, 加蜂蜜适量内服, 或丝瓜 1 只, 炙黄为末, 分 2次用黄酒冲服。

主治: 尿路感染。

【处方 12】

组成: 鲜藕叶、葡萄汁各 250 毫升, 生地 200 克, 蜂蜜适量。

制作与用法: 先将生地洗净, 发透, 再加水煎煮, 每 20 分钟取煎液 1 次, 共 3 次, 尔后合并煎液, 以小火煎熬浓缩至较稠黏时, 掺入藕汁、葡萄汁, 继续熬成膏状, 加入一倍量的蜂蜜, 至沸停火, 待冷装瓶备用。每次 1 汤匙, 沸水冲饮, 每日 2 次。

主治: 尿路感染。

【处方 13】

组成: 乌梅 50 克, 红糖。

制作与用法: 乌梅加红糖一匙, 用开水冲泡。每日服 1 次。

主治: 尿路感染。

【处方 14】

组成: 莲子去心 60 克, 生甘草 10 克, 水 500 毫升, 冰糖。

制作与用法: 上料煮熟加冰糖食用。

主治: 尿路感染。

【处方 15】组成: 柿饼 2 只, 灯芯花 6 克, 白糖。

制作与用法: 上料以清水适量煎汤, 加白糖调味食 (柿饼可不食)。

主治: 尿路感染。

【处方 16】

组成: 白果 10 个。

制作与用法: 白果炖熟连汤服下, 每日早晚各 1 次, 连服 3 天。

主治: 尿路感染。

【处方 17】

组成: 玉米须。

制作与用法: 将玉米须制成浸膏。每日服 40~50 滴, 1 日服2~3次。

主治: 膀胱炎、尿道炎。

【处方 18】

组成: 桃仁 18 克, 滑石 25 克。

制作与用法: 上料共研细末开水送服。

主治: 膀胱炎。

【处方 19】

组成: 绍菜, 旱芹。

制作与用法: 绍菜和旱芹煮成浓汤或煮熟后捣烂滤汁。连饮数日。

主治: 小便不畅, 尿道炎, 膀胱炎。

【处方 20】

组成: 南瓜蒂。

制作与用法: 南瓜蒂烧存性研细末。温开水送服, 每日 3 次, 每次1. 5~2 克。

主治: 小便不畅。

【处方 21】

组成: 莴苣 250 克, 食盐, 味精, 黄油。

制作与用法: 莴苣去皮洗净, 切成细丝, 用少量食盐腌制后汁, 再将味精、黄油加入拌匀, 佐餐食用。

主治: 小便不畅。

【处方 22】

组成: 荸荠。

制作与用法: 荸荠不定量洗净、打碎、煎汤。代茶饮, 常有效。

主治: 小便不畅。

【处方 23】

组成: 大蒜 5 枚, 大麻子 50 粒。

制作与用法: 上料共捣烂。每晚适量敷脚心, 次晨除去。

主治: 小便不畅。

【处方 24】

组成: 柿叶 10 克。

制作与用法: 柿叶加水煎, 加白糖适量内服。

功效: 去热、解毒、利尿。

主治: 小便色黄。

【处方 25】

组成: 大麦 10. 2 克, 生姜、蜜各 50毫升。

制作与用法: 大麦加水两大盅煎取一盅多, 去渣, 加生姜汁和蜜各 50 毫升和匀。每日分 3 次, 饭前服用。

主治: 小便淋涩痛。

【处方 26】

组成: 赤小豆, 鲤鱼。

制作与用法: 赤小豆煲鲤鱼。佐餐食用。

主治: 肾气虚, 小便点滴不畅。

【处方 27】

组成: 猪膀胱, 白果, 腐竹, 马蹄 (荸荠)。

制作与用法: 上料加适量水煲汤饮用。

主治: 小腹部不适, 排尿不畅顺。

【处方 28】

组成: 鲤鱼 270 克, 生姜。

制作与用法: 每次用鲤鱼肉 270 克左右, 配合几片生姜用炖盅载着, 加入一碗水, 隔水炖 3 个小时以上, 滤取鱼

汁, 用油、盐调味。饮汁。

主治: 寒闭少便不通, 肾亏尿后反滴。

【处方 29】

组成: 车前子 17 克, 通草 3 克, 马蹄 (荸荠) 7 克, 莲藕

制作与用法: 车前子、通草、马蹄加水同煮和生藕汁同饮。

主治: 小便刺激不畅, 便色浓浊,时而带血。

【处方 30】

组成: 冬 瓜仁、当 归、阿 胶各 10克。

制作与用法: 先将当归、冬瓜仁煮后取汁去渣, 加入阿胶溶化。分3次服。

主治: 尿崩症。

二、适宜食物:

1.摄取充足水分,至少每天3000P,可以其他液体代替,如果汁,尽量在白天喝完,以免夜晚频尿。

2.增加尿液的酸度,可以预防复发,如食用肉,蛋,乳酪,梅子,谷类,李子和葡萄乾,也可喝蔓越莓,小红莓汁,亦可补充维他命C。

三、不适宜食物:

1.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2.忌生冷、寒凉食物。

3.忌烟、酒。

感染性休克,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贫血,肺水肿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