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小儿过敏症(小儿过敏性休克,小儿严重过敏反应)

  • 挂号科室:儿科
  • 发病部位:皮肤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儿童人群
  • 典型症状:皮肤瘙痒 焦虑 疲乏 抽搐 水肿
  过敏症(anaphylaxis)有时又被翻译为过敏性休克或严重过敏反应。它是临床免疫学方面最紧急的事件。现在描述为一组包括免疫或非免疫机制、常常是突发的、涉及多个靶器官的严重临床症状,是一个具有多种诱发物、致病机制不尽相同的临床综合征。
典型症状:皮肤瘙痒 焦虑 疲乏 抽搐 水肿

小儿过敏症症状

本综合征的起病、表现和过程不一,与变应原的强度、患者的健康状况和遗传素质有关。一般症状开始很快,可发生于暴露于诱发物后几秒几分,也可发生于1h以后。有些患者在症状出现之前有先兆,但这些早期症状如焦虑、头晕,患者往往说不清楚。症状呈全身性,轻重不等。大多数患者以皮肤症状开始,皮肤潮红并常伴出汗、红斑,瘙痒特别多见于手、足和腹股沟。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是暂时的,一般不超过24h,重症可见发绀。上呼吸道症状有口腔、舌、咽或喉水肿,其中喉水肿从声音嘶哑、失语到窒息轻重不等,后者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下呼吸道症状有胸紧、刺激性咳嗽、哮鸣、呼吸停止等。心血管系统症状有低血容量性低血压(严重时对升压剂无反应)、心律不齐(常见心率加速达140次/min,如患者正用β阻滞药可发生缓脉)、心肌缺血、心脏停搏。胃肠道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其中腹痛常是本病的早期表现,胃肠道症状不常见,而且决不会单独出现。泌尿生殖系统表现有尿失禁、子宫收缩。神经系统症状有焦虑、抽搐、意识丧失等,患者多疲乏无力。此外,患者还会因暂时脑缺氧出现一些精神症状。

上述症状和体征既可单独存在也可联合出现。大多数严重反应涉及呼吸和心血管反应。开始就意识丧失者可在几分钟内死亡,也可发生在几天或几周后,但一般过敏反应的症状开始越晚,反应的程度越轻。在早期过敏反应消散后4~8h,可再次出现晚期反应。

任何途径包括口服、静脉、皮肤、局部应用、吸入和黏膜接触均可致过敏症。成人严重病例易诱发休克,而小儿更易涉及呼吸道。因而严重病例特别要警惕呼吸道症状。如患者有气道堵塞,胸部X线可能示肺过度膨胀和(或)肺不张。如患者有休克,由于大量渗出,可见血液浓缩。偶有出血,多少不定。可有心肌缺血或损伤的表现。

采集一详细而完整的病史和临床表现特点加之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助于诊断。

一、发病原因

 1.食物

 任何食物包括大白菜在内都可能诱发过敏症,但最常引起过敏的是牛奶、蛋清、花生和其他豆科植物、坚果等少数几种食物。

2.与禽类有关的疫苗

 有麻疹、腮腺炎、黄热病和流行性感冒疫苗,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是疫苗中的禽蛋白以及在某些疫苗中的水解明胶、山梨醇和新霉素。病史常能提供有关线索。

3.膜翅目昆虫

 如蜂类可引起致敏者发生局部或全身过敏症。可以各种有关蜂毒液作皮试诊断。

4.药物

 其中以β-内酰胺抗生素和阿司匹林/非类固醇类抗炎剂最常见。

5.皮肤试验和IT

 由于所用变应原也是或可能是患儿过敏的变应原,因而极易诱发过敏。

6.运动 

最近发现新的一类患者,他们在运动后出现风团和其他过敏症状称为运动诱发过敏症(exercise-induced anaphylaxis,EIA),有一些患者在饭后运动就会发生,与食物的种类无关。而另一些则在食入特殊食物后才随着运动出现反应,称运动依赖食物诱发过敏症,预防的方法是在饭后2h内不要运动。

7.寒冷

 亦可诱发过敏症,轻者遇冷全身起风团、发痒,暖和后很快消失,重者可诱发全身性过敏症,这类患者应避免过冷和游泳,一旦出现症状,应尽快使身体暖和。

8.天然橡胶 

99%是来自橡树的胶乳(latex),诊断依靠皮肤点刺试验,体外检测胶乳特异性IgE不及皮试敏感。目前我国尚无胶乳提取液,可以橡胶制品作快速斑贴试验,20~30min观察结果。胶乳是制造各种橡皮手套、医用的各种橡皮导管、麻醉用口罩、玩具、奶嘴等的原料。因此,任何患儿在吸吮奶嘴、吹气球、玩橡皮玩具或用其他胶乳制品后出现症状,应疑及对胶乳过敏。对胶乳过敏者还会对多种蔬菜、水果过敏。

9.在手术的全身麻醉期间

 90%的过敏症在静脉用药3min内发生,常涉及肌肉松弛剂。胶乳过敏反应通常发生于20~60min。对100例麻醉期间出现的全身反应观察如下:循环虚脱(circulatory collapse)68%、全身潮红55%、皮肤水肿(主要累及面部)55%、支气管阻塞23%、心跳停搏11%。神经肌肉阻断药如氯琥珀胆碱(司可林),阿片类止痛药,手术期间使用的抗生素或鱼精蛋白(protamine)、胶乳、输血和麻醉剂也易诱发。

10.原发性复发性过敏症

 其中许多只是暂时未找到病因,因此,其诊断主要是排除试验。有些患者在餐后出现严重哮喘反应,可能是由于食物中的偏亚硫酸氢盐所致。另一些反复发作不明原因休克,可能为牛奶中潜在的青霉素所致等等。

二、发病机制

许多过敏症为IgE介导。MC脱颗粒释放主要介质组胺和其他血管活性胺类、LTs、PG和PAF等。组胺在血浆中的半衰期很短,但已确定它是引起人类过敏症的重要介质。至于非IgE介导的过敏症的产生机制不十分清楚,推测是由于补体被激活导致过敏毒素C3a和C5a的产生,这些分子可直接使平滑肌收缩和血管通透性增加。神经肽类如S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somatostatin,SOM)有较强的诱发介质释放的能力,特别是有刺激组胺快速释放的能力。阿司匹林和非类固醇类抗炎剂引起过敏反应的机制尚不完全了解。促肥大细胞分泌剂如阿片类物质,被认为是由于诱发了组胺的快速释放所致。但许多学者认为宿主对介质的敏感性更重要。

人类致死性过敏症的主要病理改变包括急性肺过度膨胀、喉水肿、内脏充血、肺水肿、肺泡内出血、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但有些患者未见病理改变。有人用先进的组织病理技术发现80%的致死病例有心肌损伤。

小儿过敏症预防

由于本症可危及生命,所以预防十分重要。采集一准确而完整的病史不只对诊断,对预防来说也很重要。找出以前发生过敏反应的规律和原因,查出诱发物,特别是潜在的诱发物及其交叉反应物并进而避免暴露。此外,大多数药物致变态反应不能以皮试诊断,疑及者需要服药时,种类应尽可能少,有利于诊断和预防。在进行免疫疗法过程中发生过全身过敏反应,应酌情减量,并在以后注射时至少留观20min。曾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随时都有再次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可能,应备一急救小箱,内装有已盛有1∶1000肾上腺素的注射器和β2吸入剂,以备紧急情况应用。

小儿过敏症鉴别

对下列情况应注意鉴别诊断:

  1.不伴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的突发虚脱

 常发生于注射或疼痛后,患者面色苍白,主诉恶心,但在晕厥之前,皮肤不痒,不发生发绀,亦无呼吸困难,平卧后症状几乎立刻好转,可能有大量出汗和缓脉。

2.过度换气引起的呼吸困难和虚脱

 但它除全身和口周发麻外,一般不伴其他症状和体征,血压和脉搏也正常。

3.精神因素

 在十几岁的女孩中较多见。其症状大多是能以意志控制,也能在提示下重复。体检和实验室的检查无异常。对这类患者首先要作好疾病的排除工作。然后,鼓励患者改正。

小儿过敏症饮食

一)坚持母乳喂养,避免过早添加辅食

目前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纯母乳喂养是预防婴儿食物过敏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这是因为:

1.在婴儿肠道不成熟期,母乳喂养可减少接触异体蛋白质的机会;

2.母乳喂养可通过促进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的生长,发挥抗感染及抗过敏的作用;

3.母乳中的特异性抗体可诱导肠黏膜耐受,从而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因此,在婴儿头4个月,尽量采用纯母乳喂养;4~6个月后,再添加辅助食品。有过敏家族史的婴儿,尤其要强调头4~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而且应坚持喂母乳10~12个月。

因食物过敏还与遗传因素有关,有食物过敏史的夫妇,怀孕后期要提防曾使自己过敏的食物,以免让孩子通过母乳间接过敏。哺乳期间,母亲更要避免吃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二)注意辅食品种的选择和添加顺序

研究发现,婴儿常见的致敏食物有牛奶、鸡蛋、花生、大豆、鱼虾类、贝类、柑橘类水果、小麦等。多数食物过敏原为糖蛋白,牛奶中约有40多种不同蛋白质可能有致敏作用,鸡蛋中的卵蛋白、卵黏蛋白等也可引起过敏。鳕鱼、大豆及花生中也有多种可诱发过敏的抗原存在。此外, 一些食品添加剂如人工色素、防腐剂、香料等也可引起过敏。因此,在辅食添加过程中不应过早引入这类食物。

第一种给婴儿引入的辅食应是易于消化而又不易引起过敏的食物,米粉可作为试食的首选食物,其次是蔬菜、水果,然后再试食肉、鱼、蛋类。总之,辅食添加的顺序依次为谷物-蔬菜-肉、鱼、蛋类。较易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如蛋清、花生、海产品等,应在1岁以后才提供。

三)掌握循序渐进的辅食添加原则

给婴儿添加辅食要掌握由一种到多种、由少到多、由细到粗、由稀到稠的原则。

每次引入的新食物,应为单一食物,少量开始,以便观察婴儿胃肠道的耐受性和接受能力,及时发现与新引入食物有关的症状,这样可以发现婴儿有无食物过敏,减少一次进食多种食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在给婴儿试食一种新食物时,婴儿常有拒食、不合作等表现。通常,这是婴儿的防御本能,可停喂2~3天后再试喂。但有时婴儿对食物过敏的反应仅表现为一种保护性拒食行为。若婴儿持续拒绝某种食物,也要考虑是否有食物过敏的可能。

休克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