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脊髓损伤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脊髓,颈部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水肿 截瘫 脊髓出血 括约肌功能障碍 呼吸困难
颈部脊髓损伤症状诊断
一、症状
视损伤程度和部位而定。
1.颈上段脊髓损伤 易发生四肢瘫痪,如果膈肌和肋间肌瘫痪,可发生呼吸困难,常致迅速死亡。
2.颈下段脊髓损伤 在损伤平面以下出现肢体瘫痪,上肢呈节段性感觉和运动障碍。由于胸部呼吸肌瘫痪,患者仅有腹式呼吸,同时伴有括约肌功能障碍和Horner综合征。
3.脊髓完全断裂 可立即发生弛缓性完全瘫痪,损伤平面以下各种感觉和反射消失,一般不能恢复。
4.部分损伤时也可能立即出现与完全断裂同样严重的完全截瘫,也可能随脊髓出血、水肿的发展,在数天内症状逐渐加重。如仅为脊髓震荡,一般在数天或数周内,脊髓功能可逐渐恢复。
损伤限于脊髓半侧时,可出现Brown-Sequard综合征,即损伤侧发生运动障碍,对侧有痛觉及温度觉障碍。
二、诊断
1.病史 有颈部外伤史并伴颈椎的脱位或骨折。
2.临床症状和体征 呼吸形态异常和(或)呼吸困难;肢体感觉异常,肢体运动障碍;有病理反射存在等。
3.影像学诊断。
要全面检查伤员有无休克、昏迷、颈部血管、气管、颅脑、胸腹脏器的合并伤,按伤情,须先作处理。局部检查注意有无畸形、压痛、肿胀、肌痉挛、血肿。开放伤注意伤道方向及位置,有无脑脊液瘘或异物存留。
颈部脊髓损伤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颈髓损伤多伴发于颈椎损伤。依病因不同,可分为开放伤和闭合伤。
1.闭合伤 多见于平时,因外力作用使颈椎发生过屈或过伸的活动,引起脱位或骨折。间接造成脊髓损伤,主要见于工伤、车祸、运动事故或产伤等。
2.开放伤 多见于战时的火器伤或锐器伤。锐器伤(如刀刺伤)由于椎板的阻挡,损伤常偏于一侧,多引起脊髓的半断性损伤。火器伤按弹体径路与脊髓的关系可分为椎管贯通伤、椎管盲管伤、椎管切线伤(以上多合并脊髓的严重损伤,多造成脊髓裂断)、椎体伤和椎旁伤(间接造成脊髓损伤,且脊髓部分损伤较多)。火器性脊髓损伤,程度差别很大,可为脊髓震荡、挫伤、出血、骨折压迫直到脊髓部分或全部裂断。开放伤使硬脊膜穿破,与外界相通,极易造成脑脊膜炎或其他软组织感染。
二、发病机制
与颅脑损伤相似,临床上可分为两大类:
1.伤后即时病理改变
受伤后立即发生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及感觉功能丧失,有以下病理改变:
(1)脊髓震荡:系脊髓受暴力冲击而产生的暂时性功能超限抑制所致,但其外观似无改变,临床表现为脊髓休克,其症状与脊髓全部截断不易辨别,但可于数天或3~4周后完全恢复。
(2)脊髓挫裂伤:常由异物、骨折片、脱位椎体直接损伤脊髓,引起挫裂伤或横断伤。损伤的脊髓组织发生水肿、出血或软化坏死。脊髓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
(3)脊髓受压:突入椎管内的骨折片、移位的椎体、脱出的椎间盘均可挤压脊髓引起淤血、缺血、水肿或软化坏死。如果能及早发现,及时手术解除压迫,肢体功能可迅速恢复。如挤压时间过久,则不易恢复。
2.伤后延迟病理改变
受伤后起初神经症状尚轻,以后逐渐加重,其病理改变如下:
(1)脊髓内出血:损伤引起脊髓内小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肿,主要发生在血管丰富的颈髓灰质内。小的血肿可以吸收,大血肿可以向上下蔓延数个节段,若挤压延髓重要生命中枢(呼吸、循环)可致死亡。
(2)脊髓水肿:受伤局部的脊髓组织发生水肿,由于挤压性骨折所造成的局部畸形,可影响血运使水肿加重。
颈部脊髓损伤预防
颈部脊髓损伤暂无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日常生活饮食摄取的选择应为高纤维、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及热量的调整,以期望减少血液中三硝酸甘油脂及中性脂肪质,以达到能同时控制体重及维持长期康复治疗所需的能量消耗。
颈部脊髓损伤鉴别诊断
1.病史:有颈部外伤史并伴颈椎的脱位或骨折。
2.临床症状和体征:呼吸形态异常和(或)呼吸困难;肢体感觉异常,肢体运动障碍;有病理反射存在等。
3.影像学诊断。
要全面检查伤员有无休克,昏迷,颈部血管,气管,颅脑,胸腹脏器的合并伤,按伤情,须先作处理,局部检查注意有无畸形,压痛,肿胀,肌痉挛,血肿,开放伤注意伤道方向及位置,有无脑脊液瘘或异物存留。
颈部脊髓损伤饮食保健
日常生活饮食摄取的选择应为高纤维、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及热量的调整,以期望减少血液中三硝酸甘油脂及中性脂肪质,以达到能同时控制体重及维持长期康复治疗所需的能量消耗。
饮食摄取上也应避免高热量食物,如油炸、肥肉、甜点、蛋糕、冰淇淋或汽水、红茶饮料等。煮食烹调时应避免使用猪油,且应减少蛋黄、内脏类、过量的海鲜等高胆固醇的食物,并增加高纤维类食物,如蔬菜、谷类、水果与足够的水分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