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颅骨缺损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颅骨,头部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头痛 反应迟钝 胀痛 忧郁 头昏
  颅骨缺损是指因开放性颅脑损伤、火器性穿透伤等造成颅骨残缺,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是颅脑损伤病人伤后及术后较常见的后遗症。由于脑组织失去了正常颅骨的屏障作用而易受伤,且颅骨缺损能引起各种症状和影响外观,常需行颅骨修补成形术。
典型症状:头痛 反应迟钝 胀痛 忧郁 头昏

一、症状

通常颅骨缺损小于3cm者多无症状;施行颞肌下减压术或枕下减压术后,有肥厚的肌肉及筋膜覆盖并在缺损区可以形成坚韧的纤维性愈合层,起到原有颅骨对脑的保护作用,在临床上亦无任何症状。 直径3cm以上的缺损,特别是位于额部有碍美观和安全的缺损,常有这样或那样的症状。

1.颅骨缺损处局部表现 局部有胀痛,缺损边缘疼痛,不能忍受的脑搏动,缺损部高位时头皮向颅内陷入;缺损部低位时,头皮甚至合并部分脑组织、脑室向外膨出。

2.颅骨缺损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患者对缺损区的搏动、膨隆、塌陷存恐惧心理,怕晒太阳、怕震动甚至怕吵闹声,往往有自制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和记忆力下降;或有忧郁、疲倦、寡言及自卑。

3.长期颅骨缺损 有脑膨出或突出时,脑组织可萎缩及囊变。小儿颅骨缺损随脑组织发育而变大,影响正常脑发育而出现智力偏低;成年人可出现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甚至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脑膜-脑瘢痕形成时可伴癫痫。

二、诊断

典型的缺损局部临床表现,结合X线平片、CT扫描,即可明确诊断。

一、病因

颅骨缺损可见于:

1.开放性颅脑损伤,尤其是火器伤作清创术后,颅骨本身即有骨折、碎裂,伤口为有菌性开放伤口,易感染,骨折不能复位。

2.闭合性颅脑损伤清除血肿、挫裂失活脑组织后颅内压仍高,而行去骨瓣减压术。

3.骨瘤等颅骨病变切除后。

颅骨属膜性骨,再生能力差,新生骨主要来自内层骨膜,而5~6岁后即失去骨再生能力。直径小于1cm者可以骨性愈合,直径2~3cm以上者,难以修复,从而遗留颅骨缺损。

二、发病机制

通常颅骨缺损小于3cm者多无症状;施行颞肌下减压术或枕下减压术后,有肥厚的肌肉及筋膜覆盖并在缺损区可以形成坚韧的纤维性愈合层,起到原有颅骨对脑的保护作用,在临床上亦无任何症状。大片颅骨缺失可造成病人头颅严重畸形,直接影响颅内压生理性平衡,直立时塌陷、平卧时膨隆,早上凹入、晚上凸出;或因大气压直接通过缺损区作用在脑组织上,久而久之则势必导致局部脑萎缩,加重脑废损症状,同时,患侧脑室也逐渐向缺损区扩张膨出或变形。此外,小儿颅骨缺损可随着脑组织的发育而变大,缺损边缘向外翻,凸出的脑组织也逐渐呈进行性萎缩及囊变,所以小儿更需要完整的颅骨保证脑的正常发育。

1.急救(缓解措施):近年来由于对重型颅脑损伤脑压较高的病例,盛行去骨瓣减压之法,因而人为的巨大颅骨缺损亦为数不少,实际上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是无需施行大骨瓣减压术的,大多是在手术时创促中作出的决定,不无欠妥之处。

通过病史及典型临床表现不难鉴别诊断。

1.饮食注意事项:

饮食护理颅底骨折病人的饮食要营养丰富、易消化。不宜进食刺激性和坚硬、需用力咀嚼的食物,饮食要富含高蛋白和丰富的维生素,多吃蔬菜、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备注: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脑萎缩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