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红斑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皮肤
- 传染性:有传染性
-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其他
- 多发人群:所有人
- 典型症状:丘疹 结痂 脓疱 风团 溃疡
一、症状
患者在接触感染布氏杆菌动物的分泌物以后几小时内,在接触部位发生瘙痒性红斑点,丘疹或风团,几天后可自行消退。较重者在48h内出现多数散在性毛囊性丘疹,并演变成水疱和脓疱,以后水疱或脓疱结痂,痂下方的组织坏死,经10~14天后痊愈,遗留微小瘢痕,非接触部位也可出现继发性多形性红斑。若皮肤擦伤后感染布氏杆菌,尚可引起无痛性溃疡。患者不伴发热等全身症状。
二、诊断
根据易发病人群特点及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可以诊断;实验室检查:以布氏杆菌抗原做皮试,为强阳性。
一、发病原因
多见于兽医或其正常布氏杆菌感染动物接触的人,提示布氏杆菌为本病病因,布氏杆菌分羊型、牛型及猪型,是一类Gram阴性短杆菌,以本型最多见。但在患者皮损中未发现有布氏杆菌,故人们提出本病是对布氏杆菌抗原发生的超敏反应。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在患者皮损中未发现有布氏杆菌,有人提出本病是对布氏杆菌抗原发生的超敏反应。
预防:
1.及时处置病畜。
2.加强肉乳制品检疫,居民应熟食肉乳制品。
3.长期接触牲畜的有关人员应定期进行布氏菌苗预防接种。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忌食辛辣及油炸食物,特别是发病期。平时要吃的清淡,忌吃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酒、海鲜等,多吃新鲜蔬菜或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