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胆囊管综合征(胆囊管部分阻塞综合征,胆囊运动障碍综合征)

  •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尤其是嗜食肥甘厚味人群
  • 典型症状:持续性疼痛 体重减轻 胆绞痛 腹部不适 右上腹痛
  胆囊管综合征(cystic duct syndrome)系指胆囊管的不完全性、非结石性、机械性梗阻,引起胆汁排出不畅、胆囊内压升高所致的一组以胆绞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本征也称胆囊管部分阻塞综合征、胆囊运动障碍综合征、原发性慢性胆囊管炎。
典型症状:持续性疼痛 体重减轻 胆绞痛 腹部不适 右上腹痛

一、症状

该综合征的突出症状为疼痛,可位于胆囊部位或上腹部,偶尔可放射到背部。脂肪餐后可诱发明显疼痛,因此有些患者食量锐减,体重减轻。有时严重疼痛呈阵发性发作,与胆绞痛无法区分。有些患者睡眠中可痛醒,疼痛持续数小时。硝酸甘油或抗胆碱能药物有可能缓解疼痛,但效果不能完全肯定,且显效时间也很短。有时可有胆囊区压痛,但很少能触及到扩大的胆囊。

二、诊断

根据典型疼痛、胆囊造影无结石且胆囊充盈良好、脂肪餐后胆汁不能充分排空者,应怀疑胆囊管综合征,但确诊则需要进行上述其他辅助检查。

一、发病原因

病因有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以后天性因素多见,已经证实很多结构异常都可以导致胆囊管不全梗阻,如胆囊管的炎性粘连、胆囊管过长所致扭曲、胆囊与周围脏器粘连导致胆囊管-漏斗部连接呈锐角、局限性狭窄、胆囊管纤维化等。因胆囊管的部分梗阻,使胆汁流出受阻,胆汁潴留于胆囊内引起胆囊内压升高,从而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

二、发病机制

胆囊管综合征者开腹手术中常可见到胆囊增大,并有一定程度扩张,手指按压胆囊后胆汁不能排空。其胆囊本身可无异常,胆囊管组织病理检查常常见到轻度到中度的炎性改变,管壁增厚或有较典型的增生性改变。

预防:一定要到医院检查确诊;第二,饮食宜清淡;第三,睡眠时尽量避免平卧或右侧卧位,以免结石滑落入胆囊颈管引起嵌顿。

另外,结石患者应尽量避免药物排石,因为药物排石也可使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引起胆绞痛或将结石排入胆管内引起阻塞性黄疸。

术前的准备:进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术前准备:1.按外科一般术前护理常规。2.说明检查目的、优越性,取得患者合作。3.术前日下午用番泻叶冲服或晚上用温盐水灌肠。4.术前12h禁食。5.术日晨置胃管。

根据典型疼痛、胆囊造影无结石且胆囊充盈良好、脂肪餐后胆汁不能充分排空者,应怀疑胆囊管综合征,但确诊则需结合上述检查。需进行鉴别的疾病包括:

1.胆石症 胆囊管内有小胆石的患者多方面的表现可酷似胆囊管综合征,包括临床症状、CCK刺激下的胆汁引流和胆囊造影。位于胆囊管中的小结石可在胆囊摘除术中或术后解剖被发现。

2.慢性胆囊炎和胆囊增生症 非结石性慢性胆囊炎患者常可见胆囊不充盈或充盈受阻。胆囊增生症尤其是腺肌增生症患者注射CCK后可出现胆囊区疼痛,这类疾病患者胆囊排空延迟或加快不尽相同,且造影中易于发现相应的胆囊形态改变。

胆囊管综合征与非结石性慢性胆囊炎及胆囊增生症在病理生理、病理解剖及状方面可有重叠。胆囊管综合征常见到胆囊有轻到中度的慢性炎症、壁增厚;胆囊增生症和慢性胆囊炎患者也大多有症状,这主要是由于胆囊排空受阻以及胆囊颈或胆囊管狭窄所致。可见,在胆囊管出现狭窄或部分梗阻后,胆囊壁肌肉可发生代偿性的增生、肥厚。

3.胆囊张力低下 胆囊张力低下的患者,由于缩胆囊素拮抗剂的存在,胆囊造影可充盈良好,但胆囊收缩不佳或不能收缩,注射CCK的同时或以后,通常不出现疼痛的症状。括约肌运动功能障碍中的高张力型引起胆囊管综合征者较机械性梗阻所致者少得多,但在CCK胆囊造影时也可出现疼痛,胆囊充盈良好,胆道收缩差,胆囊管常可明显显影,直径常在8mm以上,造影剂很少或完全不进入十二指肠,而胆囊管综合征者胆囊管不显影或显影模糊。此外,括约肌运动障碍患者对硝酸甘油和抗胆碱能药物反应较好。

4.胰腺十二指肠疾病 胰腺十二指肠部位的器质性疾病,包括十二指肠、壶腹及胰腺肿瘤、胰腺炎,都有其放射学和实验室检查特点而不易与胆囊管综合征相混淆。必要时可进行ERCP检查和胆囊造影加以鉴别。

胆囊切除术后饮食方面应注意,少吃多餐,饮食要营养丰富,少油腻,口味适当,容易消化。要鼓励病人进食,只有营养补充进去,才能使病情恢复得更好更快,控制含胆固醇高的食物以减轻胆固醇代谢障碍,对于动物内脏,蛋黄,咸鸭蛋,松花蛋,鱼籽,蟹黄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限量食用。

慢性胆囊炎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