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小儿烧伤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皮肤,全身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小儿
  • 典型症状:无尿 烦躁不安 热痛 高热 烧伤创面粪臭味分泌物
  烧伤因年龄的特点及活动范围与成人不同,日常生活中以热水烫伤多见,少数为火烧伤或其他高温物质及化学物质所致。  小儿烧伤多发生在幼儿期和学龄前期,特别是1~4岁小儿。  小儿烧伤的程度与热源温度和接触的时间密切相关,也与小儿皮肤娇嫩及自己不能消除致伤原因等特点有关。因此,同样条件下小儿烧伤时其损伤程度比成人严重。同样面积的烧伤,小儿比成人更易发生脱水、酸中毒及休克。小儿机体抗感染能力较弱,且创面被污染的机会又多,因此发生局部和全身感染的机会也超过成人,易发生败血症。
典型症状:无尿 烦躁不安 热痛 高热 烧伤创面粪臭味分泌物

一、症状

1、创面疼痛,可见红斑、水疱或焦痂。

2、严重烧伤患儿可有休克表现。

1)特点

①自身特点: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总血容量相对较少,调节机能以及对体液丧失的耐受性均较成人差,烧伤后全身紊乱的症状较成人重。烧伤休克发生率较成人高,烧伤面积大于10%者就有发生休克的可能。

②年龄特点:烧伤面积在40%以下的病儿,其休克发生率与年龄有明显的相关性。年龄越大,机体的调节机能及对体液丧失的耐受性增强,休克发生率越低。

③部位特点:头面部烧伤容易发生,原因:头面部肿胀易于引起呼吸功能障碍而缺氧。小儿头部面积相对较大,组织较疏松,血运丰富,渗出较其它部位多。

④出现高血压:约20%患者在伤后7~10天血压升高,有时到植皮后才逐渐下降。

二、体征

多为原发性休克,特别是头面、会阴等疼痛刺激敏感部位的烧伤。之后转为继发性休克。表现:口渴,烦躁不安、甚至谵妄或惊厥,尿少或无尿。四肢厥冷,脸色苍白,发绀。毛细血管充盈迟缓,严重者全身皮肤蜡黄,并有花纹出现。脉搏快而细弱,可以增至每分钟180~200次以上,血压变低弱,甚至测不出来。继之心音变钝,心经减慢,最后出现循环唿吸衰竭。

三、诊断标准

主要依据尿量,精神状态和皮肤颜色的变化等临床病易用的,其次是参考血压、脉搏等。注意事项:观察精神状态时,应注意不同年龄表现也不一样。1岁以内多表现嗜睡。1~4岁多兴奋、躁动不安或反学常的安静。以后逐渐转入昏睡。4岁以上者则异常兴奋,多表现紧张和多话。

四、分类

1、小儿烧伤面积估计:

1)在我国比较通用的成人九分法基础上加以改进的实用公式:

头颈为   9-(12-年龄)

双下肢为  46-(12-年龄)

2)手掌法、小儿手指并拢的手掌大小,也是整个体表面积的1%

用于小面积烧伤的面积测定或作为九分法的补充。

3)小儿烧伤严重程度的分类目前临床上多采用1970年全国烧伤会议讨论通过的分类法:轻度烧伤:总面积在5%以下的Ⅱ度烧伤。中度烧伤:总面积在5%~15%的Ⅱ度烧伤或5%以下的Ⅲ度烧伤。重度烧伤:总面积在15%~25%或5%~10%的Ⅲ度烧伤。特重度烧伤:总面积占25%以上或Ⅲ度烧伤在10%以上者。但第叁军医大学烧伤防治研究所提出了小儿烧伤分类法的建议:轻度:总面积在10%以下的Ⅱ度烧伤。中度:总面积在10%~29%Ⅱ度烧伤或5%以下的Ⅲ度烧伤。重度:总面积在30%~49%Ⅱ度烧伤或5%~14%的Ⅲ度烧伤。特重度:总面积在50%以上的Ⅱ度烧伤或15%以上的Ⅲ度烧伤。凡有以下征象者均为严重烧伤:①头面颈部烧伤;②会阴部烧伤;③吸入性损伤;④手烧伤。

五、其他

1、引起感染、败血症。特点

免疫功能不足,皮肤薄,躁动创面脓毒症发生率高。而败血症是小儿烧伤死亡的主要原因。

2、小儿烧伤创面脓毒症全身症状

表现高热、寒战、白细胞减少或增多,在晚期发生毒性休克。创面局部变化:

1)新鲜的创面颜色变暗,部分溃烂,或会出现出血点、溃疡面。

2)新鲜肉芽创面质地变硬,色泽变黑或变紫,基底化脓或创面边缘突然呈刀切样凹陷。

3)创面上或可见点状或小片状的坏死斑。

4)创缘周围正常皮肤有炎症浸润现象。

5)组织水肿不消退,或消退后再次出现水肿。

3、小儿烧伤败血症

1)体温:

持续高热在40℃以上,特别是骤升或骤降到正常或正常以下,其有诊断价值。严重败血症病情重笃:出现体温持续不升。婴幼儿可伴有抽搐。年龄较大的小儿,发热之前或发热过程中可能出现寒颤。

2)精神症状:

6个月以内婴儿:反应迟钝、不哭、不食,重者呈昏迷或浅昏迷。2岁以内的婴幼儿:精神萎糜、淡漠、嗜睡、易惊醒或梦中惊叫、哭闹。或会表现为兴奋、烦躁,摇头、摸空,四肢乱动甚至惊厥。3岁以上的小儿:出现幻觉、妄想或贪食等类似成人的败血症表现。

3)呼吸:

呼吸增快出现较早,或伴有紧迫或停顿等状态的改变。常常并发肺部感染或肺水肿。

4)心率:

超过200次/分,尤其伴有节律不齐、心音强、奔马律、期前收缩或塬因不明的骤然增快等,具有诊断参考价值。

5)消化系统症状:

腹泻为最早出现的症状。还会出现呕吐、厌食、肠鸣音亢进,重者出现肠麻痹、严重脱水和酸中毒。

6)皮疹:

多见皮疹、瘀斑、出血点、荨订疹等。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可引起猩红热样皮疹,多见于婴儿。

7)创面:

上皮生长停滞,加深、创缘陡峭,肉芽组织污秽、晦暗或出现坏死斑。绿脓杆菌败血症所致的创面灶性坏死和正常皮肤出现性坏死斑较多见。

8)化验:

血中白细胞数目增高较剧,一般在20?109/L以上,并有中毒颗粒和空泡。

一、发病原因

1、热力烧伤

占主要。即高温物质对皮肤造成的损伤,包括热液、火焰、热金属物等。

2、特殊原因烧伤

只占少数。有酸、碱性化学物质,电接触伤,放射性损伤等。

3、多发部位

头面部、会阴部、臀部及手掌部。

二、发病机制

小儿皮肤薄,较低温度短时间接触即可造成较严重的损伤。同时,患儿免疫机制发育尚未成熟,对休克的代偿能力和感染的抗病能力均较低下,易出现感染中毒、休克、菌血症,以及多脏器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

一.预防

1、防止烫伤

1)冬天洗澡时先放冷水后加热水,取暖时防止热水袋或保温壶内的热水渗漏。

2)将温度较高的液体及其容器应放在小儿不能攀及或撞翻的安全地方。

2、防止火烧伤

1)不要将小儿单独留在厨房中或火炉旁。

2)教育小孩不要玩火,尽量不要燃放烟花爆竹。

3)教育小儿不随意摆弄家用电器,不玩耍和接近电源开关、插头、电线等。

4)家里不要存放化学物质。

二、急救

1、现场处理

1)缩短热力与皮肤接触时间,迅速扑灭火焰,抱起患儿脱离热源,脱掉已燃烧或被热液等浸湿的衣物。

2)在伤情允许的情况下,立即用冷水冲洗,用消毒单包裹创面,保持呼吸道通畅。

3)发生呼吸道梗阻时出现呼吸困难,气体交换不足,缺氧,表现烦躁不安,面色口唇青紫,心率增快。

2、明确诊断后应果断采取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

吸氧。在成批烧伤的抢救中,遇到呼吸道梗阻时应放宽气管切开指征,最短时间内转送到治疗单位。

小儿烧伤鉴别

1.小儿烧伤面积的估计

1)头颈为9 (12-年龄)。下肢为46-(12-年龄)。躯干和上肢与成人的面积估计方法相同。2)手掌法:病儿的五指并拢,一面手掌的大小为1%。

2.小儿烧伤程度的分类

1)轻度烧伤:总面积在5%以下的Ⅱ?烧伤。

2)中度烧伤:总面积在5%-15%的Ⅱ?烧伤。或5%以下的Ⅲ?烧伤。

3)重度烧伤:总面积15%-25%的Ⅱ?。或Ⅲ?烧伤在5%-10%的烧伤。

4)特重度烧伤:总面积在25%以上的Ⅱ?。或Ⅲ?烧伤在10%以上者。

3、小儿烧伤休克的特征

1)同等面积烧伤,小儿休克较成人发生率高,而且更加严重。

2)小儿的临床表现为口渴、躁动不安,甚至谵妄或惊厥,少尿或无尿,面色苍白,四肢冷、紫绀、肤色腊黄或青紫,脉搏细速,血压低或测不出。

一、食疗方

1、鼓励进食:在确定病人胃肠功能正常的情况下,鼓励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少刺激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汁等。

2、少量多餐,一次进食不宜过饱,以免影响消化与吸收。

3、对面部烧伤导致张口、咀嚼困难的病人给予软食。对生活不能自理者需喂饭。

4、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进食前30分钟尽量停止一切影响病人食欲的操作,并开窗通风,保持病室内空气清鲜。

5、对于不同的阶段可选择不同的饮食方案。

二、适宜食物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三、不适宜食物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

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菌血症,休克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