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假上皮瘤样增生
- 挂号科室:妇科
- 发病部位:皮肤,外阴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中老年妇女
- 典型症状:瘙痒 反复出血 皮肤肥厚 鳞状上皮
一、症状:
病变可累及大阴唇,阴蒂及阴唇后后联合,可为单一或者多发,病变范围可为局限性,也可为浸润性。
具体表现为外阴瘙痒,同时由于反复搔抓,局部皮肤增厚,产生色素沉着的现象或出现苔藓样变。
本病可与外阴浸润癌并存,恶变率约为2%。
二、检查:
可进行活体组织镜下检查,分辨瘤性物质的性状。
三、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组织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一、发病原因
具体病因不详,可能与外阴潮湿或分泌物长期刺激有关。
现代分子学技术检测发现80%VIN伴有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简称HPV)(16型)感染。
其他的危险因素有性病、肛门-生殖道瘤样病变、免疫抑制以及吸烟。
二、发病机制
外阴表皮的棘细胞层增生,上皮脚向下延伸,但越向下伸展,则细胞减少而钉脚变细,末端钝圆,钉脚的延伸方向平行。
钉脚间可有淋巴细胞或少量浆细胞浸润,但上皮细胞排列整齐,细胞大小、极性、形态、染色正常。
一、预防:
1、定期体检:早期防治可提高生存率,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注意随访。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忌穿不透气的化纤内裤,禁用刺激性大的碱性肥皂清洗外阴。
3、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劳逸结合,多参加体育锻炼,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
外阴假上皮瘤样增生应与下列病症相鉴别。
一、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
1、简介:
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是一组外阴病变,是外阴癌的癌前期病变,包括外阴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多见于45岁左右妇女。
外阴皮肤或粘膜鳞形上皮内不典型增生由基底层开始,不典型增生程度加重时向上扩展,占的层次增加。
另外,还根据细胞排列的异常情况,通过病理细胞学所发现细胞不典型增生的程度和所占的范围,又将其分成I、Ⅱ、Ⅲ级(即轻、中、重度)。
2、临床表现:有一部分患者无症状。
1)常见的症状为:主要为瘙痒、皮肤 破损、烧灼感、溃疡等。
2)体征:有时表现为丘疹或斑点,单个或多个,融合或分散,灰白或粉红色;少数为略高出表面的色素沉着。
一、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海带绿豆粥
【原料】海带30克,绿豆30克,白糖适量,粳米100克。
【制作方法】先将海带洗净切碎,绿豆浸泡半天,粳米淘洗干净,共煮为粥。将熟时加入白糖调味即成。
【用法】每日早晚服用,宜连续食用7天~10天。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泄热。适用于阴部瘙痒。
2、薏仁红枣粥:薏仁30g,红枣10枚,大米50g.
洗净,共煮粥食用。有清热健脾止痒之功。
3、首乌桑葚芝麻粥:何首乌30g.桑葚果10g,黑芝麻10g,大米50g。
洗净,共煮粥食用。有养血滋阴止痒之功。
4、蒸猪肝:猪肝60g,马鞭草30g.
将猪肝与马鞭草切成小块拌匀,装在有盖的碗中,放在蒸锅内蒸30分钟即可。1次顿服。有清热祛湿功效。
二、适宜食物
(1)宜多吃具有抗外阴肿瘤和白斑作用的食物,如芝麻、杏仁、小麦、大麦、土瓜、乌骨鸡、乌贼、乌梢蛇、猪胰、菊花、乌梅、桃子、荔枝、马齿苋、鸡血、鳗鱼、鲍鱼、蟹、鲎、沙丁鱼、文蛤、玳瑁。
(2)疼痛宜吃鲎、赤、龙虾、淡菜、海参、虎鱼、甜菜、绿豆、萝卜、鸡血。
(3)瘙痒宜吃苋菜、白菜、芥菜、芋艿、海带、紫菜、鸡血、蛇肉、穿山甲。
(4)增强体质、预防转移宜吃银耳、黑木耳、香菇、猴头菇、鸡肫、海参、薏米、核桃、蟹、石龙子、针鱼。
三、不适宜食物
(1)忌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2)忌葱、蒜、姜、桂皮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肥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
(4)忌公鸡、猪头肉等发物。
(5)忌海鲜。
(6)忌羊肉、狗肉、韭菜、胡椒等温热性食物。
(7)忌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