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皮肤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本病多见于青春发育期的男女青年
  • 典型症状:丘疹 瘙痒 圆形或卵圆形丘疹或结节
  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confluent and reticulate papillomatosis)又名皮肤乳头瘤病(cutaneous papillomatosis)、Gougerot-Carteaud综合征,1932年首先由Gougerot和Carteaud描述,他们将本病分为3个类型:斑点状乳头瘤病、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和钱币状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好发于双乳房间,皮损为扁平疣状色素性角化丘疹,部分融合成网状。
典型症状:丘疹 瘙痒 圆形或卵圆形丘疹或结节

     一、症状

好发于青少年,女性较多见。皮损初起为淡红色丘疹,直径1~2mm,呈半球形或扁平形,以后渐增大,可达0.5cm,呈灰褐色,表面角化略粗糙,类似扁平疣。丘疹不断增多,互相融合成片状或网状,临床上易诊断为花斑癣。融合成圆形或卵圆形者,称为钱币状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皮损常首先发生于乳房间及背中部,以后逐渐扩散至乳房、上腹部、耻骨部、上背及骶部。有时可累及肩、颈、腋窝及N窝等处。腋窝受累时,皮肤呈灰棕色,丘疹不明显,皱褶加深,角化明显,似黑棘皮病。黏膜不累及。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瘙痒。病情缓慢发展,可倾向于稳定。

    二、诊断

根据青少年发病,色素性角化丘疹,多见于乳房间,常融合成网状,可以诊断。

一、发病原因

病因尚不清楚。有认为与马拉色菌感染有关,但抗真菌治疗效果不佳。或认为与内分泌功能改变有关,如妊娠、甲状腺功能异常、Cushing综合征等,但大部分病例并无内分泌的改变。也有认为系黑棘皮病的变异型。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认为与马拉色菌感染,内分泌功能改变有关,也有认为系黑棘皮病的变异型。

本病属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其预防措施主要针对病因进行,提升自身机体的体质,多摄入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可减少感染病毒的风险。对于接触患有本病的患者,应注意接触后清洗干净皮肤,减少病毒感染的几率。对于已有感染的患者应积极抗病毒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花斑癣 皮损外观有时与本病类似,真菌镜检阳性,抗真菌治疗有效。

2.黑棘皮病 好发于皮肤皱褶部位,皮肤增厚,皮纹加深,色素沉着明显。

3.疣状表皮发育不良 单个皮损似扁平疣,皮损泛发,多见于手足背及躯干。

1.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发霉的粮食及其制品,不吃腌制的食物,不吃病死禽畜。

2.不吃烟熏、火烤、烧焦、油炸的食物;不吃过期或可能受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

3.减少猪、牛、羊等红肉的摄入,避免过度肥胖。

4.控制食用盐和调料的摄入,少吃深加工食品。

5.不食用过硬、过烫食物。进食过于粗糙、过热过烫的食物

6.忌暴饮暴食、进食过快。饮食要定时、定量,进食时保持心情舒畅,心态平和。

瘙痒症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