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Babington病、Goldstein综合征)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血液血管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青中年
- 典型症状:内脏出血 震颤 胃肠道出血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低氧血症
一、症状
多在20~30岁之间发病,部分在儿童期即可发病。
最突出的症状是受累血管破裂出血,常在同一部位反复出血,儿童期多见鼻衄,到青少年期鼻衄渐趋好转,而内脏出血机会增加,以胃肠道出血最多见,其他可有咯血,血尿,眼底出血,月经过多,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肝脏受累,因流经肝动静脉瘘的血流量增多而出现肝肿大,可有肝区疼痛及一定程度的压痛,局部有时可触及一搏动性肿块,触之有震颤,能闻及连续性血管杂音。
动-静脉瘘的分流可产生高动力循环状态,并可产生高排量充血性心力衰竭,可因肺的动静脉瘘而引起低氧血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失血或频繁而大量出血可致缺铁性贫血。
二、诊断
阳性家族史,毛细血管扩张及同部位的反复出血,由于血管壁的脆弱,临床上束臂试验常阳性,并有出血时间延长,血管造影有确诊价值。
一、病因:
1.遗传因素(90%):
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男女均可患病,均可遗传,病变部位在血管壁,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动静脉畸形和动脉瘤,血管壁变薄,弹力纤维缺乏,平滑肌缺乏,毛细血管壁和小动脉壁仅由一层内皮细胞组成,血管迂曲或扩张,有时仅有的内皮细胞发生退行性变,内皮细胞连接缺损,病变血管可因轻微的外力,或血管内血流压力作用即可发生破裂而出血。
一、预防:
避免一切可促发和加重出血的因素。避免使用能引起血容量增加、血压增高、血管扩张及促发出血的药物。
一、鉴别:
1、蜘蛛痣:蜘蛛痣大小不一,大者直径可达1.5cm,中央的痣体隆起皮面,玻片压诊可见搏动,肉眼可见痣体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呈放射状排列。好发于躯干以上部位,尤以面、颈和手部多见,亦可发生于外伤部位。常呈一侧性,单发,也可多发。多发者不论年龄大小应疑有肝病存在。于唇、鼻黏膜可发生类似损害,但缺乏明显的典型形态。
2、红痣:本病发生在中年人及老年人,偶见于青少年。皮疹呈鲜红色或樱桃色,小如针尖,大如芝麻,常呈多发性,数目多少及大小不一,较小的仅为鲜红色小斑点,较大者质软,隆起于皮肤表面,呈半球形。最常见于躯干及四肢近端,偶发生于头皮、面部及四肢远端,不累手、足部。
3、小静脉扩张等。
一、饮食保健:
最好还是根据医生的指导饮食,以免给疾病带来更多的不便。
二、宜吃食物:
1.宜吃高蛋白质食物; 2.宜吃寒凉性的食物; 3.宜吃清淡的食物。
三、忌吃食物:
1.忌吃刺激性的食物; 2.忌吃改善循环的食物; 3.忌吃热性大的食物。
四、推荐食谱:
1.宜吃高蛋白质食物; 2.宜吃寒凉性的食物; 3.宜吃清淡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