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穿凿脓肿性头部毛囊炎及毛...(貉脑,蝼蛄串,蝼蛄疖,鳝拱头)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皮肤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低烧 毛发稀少 脓包 结节 苔黄腻
  穿凿脓肿性头部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folliculitis et perifolliculitis capitis abscedens et suffodiens),系多数聚集的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在深部融合,相互贯通,形成脓肿。
典型症状:低烧 毛发稀少 脓包 结节 苔黄腻

一、症状

初发为局限于头皮的深部毛囊炎,继发毛囊周围炎,逐渐形成相互贯通深部脓腔,表面呈蚕豆至胡桃大小脓肿,压迫表面可自多数毛孔中渗出脓液(筛状溢脓)。好发于中年男性,病情顽固,经过缓慢,倾向复发。病损部毛发稀少,治愈后遗留萎缩性瘢痕和不规则脱色斑。

二、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易于诊断。

中医病机和辨证:

1.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素体虚弱,外卫不固,复感风湿热邪,蕴结于肌,久化热,肉腐成脓,脓毒流窜,相互贯通,发为本病。

2.辨证分析 病损反复发作,此伏彼起,相互贯通。偶有低热,食少纳呆,口干,舌质淡,苔黄腻,脉弦滑。辨证属正气不足,热毒蕴结。

一、发病原因

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二、发病机制

系多数聚集的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在深部融合,相互贯通,形成脓肿。

1.在易于发生脓皮病的单位(如某些工厂、农机站、小学校等)中广泛进行有关防治化脓性皮肤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定期进行预防检查,尽可能消灭一切发病因素。

2.注意皮肤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增进皮肤的抵抗力。

3.保持皮肤机能的完整性。对于皮肤病,尤其是瘙痒性皮肤病,应及时进行合理治疗。防治皮肤损伤,避免搔抓及皮肤摩擦等刺激。

4.衣帽、毛巾、面盆等禁止公用,防止接触传染,对患者适当进行隔离。患者所用敷料及接触物要严格消毒或焚毁。在患病期间,除应用药液清洗皮损外,禁止用自来水洗涤患部,以防扩延。

5.发病时应禁饮酒或食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厚味食物。

1.秃发性毛囊炎 多侵犯儿童,损害小而散在,炎症不显著,无穿凿现象。

2.枕部乳头状皮炎 局限于颈后枕部的毛囊炎,不融合,无穿凿,愈后形成乳头状瘢痕。

1.生活规律,注意休息,放松心情,减少压力,努力提高睡眠质量;

2.少吃辛辣、肥腻或含糖量过高的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保持大便畅通。

3.注意清洁,对于头部毛囊炎,洗头时不要用力搔抓,洗头也不要过勤,每 周3―4次为宜。

4.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抵抗力。所以,建议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C。

灰指甲,脓毒症和菌血症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