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黄瘤

  • 挂号科室:内分泌科
  • 发病部位:皮肤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常见于中年妇女
  • 典型症状:脂肪代谢障碍 皮质滤泡萎缩 环状肉芽肿 斑丘疹 红晕
  黄瘤(xanthoma)是以皮肤损害为突出表现的脂质沉积性疾病。吞噬有脂质的细胞局限性聚集于真皮和肌腱,临床上表现为黄色、桔黄色或棕红色丘疹、结节或斑块。常伴有全身性脂质代谢紊乱和心血管系统等损害,可原发也可继发于其他系统性疾病。
典型症状:脂肪代谢障碍 皮质滤泡萎缩 环状肉芽肿 斑丘疹 红晕

一、症状

a 睑黄瘤好发于中年人,尤其是患有肝胆疾病的妇女,其他型无一定的好发年龄及性别。

b 可能与内分泌紊乱引起的脂肪代谢障碍有关。

c不同型黄瘤的好发部位不同。结节性黄瘤好发于肘和膝部;腱黄瘤好发于手、足伸肌腱及跟腱;睑黄瘤好发于眼睑;发疹性黄瘤好发于臀部。

d 皮损为黄色或橙黄色的斑丘疹或结节。

e 与高脂血症有关的普通型分为结节性黄瘤、腱黄瘤、睑黄瘤、发疹性黄瘤等。

二、诊断

根据皮损的特点、特别是损害的颜色和分布易于诊断。重要的是在于确定有无伴随的一身疾病存在。按黄瘤的类型。出现的年龄、家族发病的情况以及有关各系统的症状和检查,结合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进一步判断是否伴有其他系统性疾患。

重要病理改变

a 真皮内有多数黄瘤细胞、泡沫细胞,集合成结节状或弥散分布。

b多核黄瘤细胞的核可在靠近细胞中央的位置,围绕着一小片非泡沫性胞质而聚集成花环状,再外围则有泡沫状胞质环绕,成为Touton巨细胞。

一般病理改变

a 表皮一般变薄。

b真皮内有多数黄瘤细胞、泡沫细胞,或集合成结节状或弥散分布。

c 多核黄瘤细胞的核可在靠近细胞中央的位置,围绕着一小片非泡沫性胞质而聚集成花环状,再外围则有泡沫状胞质环绕,成为Touton巨细胞。

d 结节性黄瘤、腱黄瘤和睑黄瘤的病理表现相同,真皮内有多数黄瘤细胞及泡沫细胞。

e黄瘤细胞最初出现于血管周围,以后在胶原之间集合成束状或结节状分布。

f 血管周围稀疏淋巴细胞浸润。

g发疹性黄瘤较小,而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细胞相对较多,Touton巨细胞较少。

h可见胞内和胞外脂质,形成类似于环状肉芽肿的类型

一、病因

高脂蛋白血症(26%):

高脂蛋白血症是黄瘤生成的主要原因,患者血浆脂质中过度增高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等易在体表皮肤真皮内局限性沉积,见于各种类型的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中。

其他疾病(20%):

血浆脂质正常者也可出现黄瘤,称之为正常脂蛋白血症性黄瘤,其发病则是由于血浆蛋白的异常病变或是组织细胞的异常增生而导致继发性的血浆脂质局部沉积,如见于多发性骨髓瘤,高γ球蛋白血症,巨球蛋白血症和淋巴瘤,白血病等患者中,在一些原发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和朗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组织细胞增生症X)等患者中均可见有黄瘤出现。

遗传性酶缺陷(20%):

此外,由于遗传性酶缺陷所致的葡萄糖脑苷脂病,鞘磷脂病等患者中也可有黄瘤性损害。

1、调节饮食,长期坚持,保持均衡营养,对超重病人,应减除过多的总热量;

2、减少每天的热量摄取,提倡科学膳食,规律的体育锻炼,防止肥胖

3、戒烟、酒,积极治疗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疾病。

本病应与各种X型组织细胞增生症及非X型组织细胞增生症、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幼年黄色肉芽肿、进行性结节性组织细胞瘤等进行鉴别。

1、含胆固醇量较少的食物:海蛰、牛乳、蛤俐、火腿肠、瘦牛肉、带鱼、瘦猪肉、鸡肉松、熟猪蹄、草鱼、大黄鱼、鸭、鲤鱼等。

2、能够降低血脂的食物:黄瓜、茄子、香菇、番薯、水果、豆类食物、玉米外皮、琼脂、果胶、牛乳、海参、瘦牛肉、带鱼、鸡肉松等。

3、可选用的食疗有:波菜葱方、黑木耳烩豆腐、大蒜粥。

多发性骨髓瘤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