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疹性毳毛囊肿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皮肤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丘疹 囊肿 结痂 斑丘疹
一、症状
呈淡黄到淡红褐色小丘疹,直径1~2mm,有些丘疹表面结痂或呈脐窝状。好发于胸部,有些亦发生于四肢和躯干。皮损亦可限局于面部或呈播散性。常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一般无自觉症状。皮损数年后可自行消退。本病可与其他皮肤损害伴发,如多发性脂囊瘤,毛囊多毳角栓病,先天性厚甲症等。
二、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皮损特点,组织病理可以诊断。
一、发病原因
病因还不明。
二、发病机制
常染色显性遗传是本病的主要发病机制。
本病可能与染色体病变有关,导致染色体畸形改变的病因不明确,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绪、营养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故本病无法直接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防本病具有重要意义,可减少本病后遗症的发生以及降低其严重程度。
本病通常根据临床表现和皮损特点,组织病理可以诊断明确。在躯干,特别是胸部出现有脐凹状的小丘疹要考虑此病,但需作活检加以确诊。需与多发性脂囊瘤、粟丘疹、表皮样囊肿、穿通性丘疹性皮病等鉴别,通常根据皮损的特点以及症状即可鉴别清楚。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3、该疾病对饮食并没有太大的禁忌,合理饮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