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象皮肿(慢性肥厚性外阴炎,外阴象皮病)
- 挂号科室:妇科
- 发病部位:皮肤,外阴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妇女
- 典型症状:慢性溃疡 继发感染 疼痛 皮肤肥厚 溃疡
一、症状
外阴部皮肤(阴蒂、大小阴唇)呈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阴蒂肥大,表面粗糙,可呈腊肠形、圆桶形或乳房形。可凹凸不平,呈结节状、疣状或乳头状。皮肤颜色可以改变成淡褐色、紫红色,伴有脱屑,容易继发感染。严重的橡皮病一侧或整个外阴肿大,有时形如肿瘤,悬垂于两股之间。
因外阴皮肤肥厚肿大,导致患者坐立不安、大小便困难、性生活受影响。由于静脉及淋巴回流受阻,皮肤营养障碍,可引起瘙痒,抓破后容易引起继发性感染,形成溃疡,疼痛,有分泌物等。有的甚至发生慢性溃疡,经久不愈。淋巴管炎常数月急性发作1次,每次发作1~2天,少数达10天。
二、诊断
根据病史如丝虫病流行病学提供的线索,有不洁性生活史或既往有结核病接触史等临床表现和试验检查,诊断基本可以成立。
一、发病原因
外阴感染丝虫后,雌虫在人体淋巴管内不断产生微丝蚴,其寄生于淋巴系统引起淋巴管炎、淋巴管阻塞,最后阻塞的淋巴管发生曲张,所辖部位的皮肤营养发生障碍,皮肤慢性增厚,形成外阴象皮肿。
此外,反复发作的外阴蜂窝组织炎,外阴的慢性炎症,如结核、梅毒,可引起结缔组织纤维化,静脉和淋巴回流受阻,最后导致外阴象皮病。
二、发病机制
1.丝虫病引起的象皮肿 经蚊子叮咬,传染期幼虫(微丝蚴)可经伤口侵入人体,继而在淋巴系统发育为成虫,成虫分泌的毒素和代谢产物累及泌尿生殖系统的淋巴组织,引起乳糜血尿和外阴象皮肿。近年,国内外许多学者经淋巴系统造影证实,丝虫性象皮肿是由于淋巴管曲张,淋巴循环动力学发生了严重的病理生理改变,而非机械性的闭塞不通。
2.梅毒引起的象皮肿 多见于晚期梅毒。是机体组织对梅毒螺旋体产生的超过敏反应的结果,使外阴组织产生炎性肉芽肿。
3.结核引起的象皮肿 当结核经淋巴系统传播或由邻近病灶直接向外阴皮肤蔓延,产生外阴皮肤结核性肉芽肿,形成融合型结节。
一、预防:
应重视预防,作好防蚊灭蚊工作,消灭传染媒介;积极防治梅毒、结核、外阴蜂窝组织炎及各种慢性炎症,防止象皮病的发生。
1.外阴静脉曲张 平时只见皮下静脉,但由于久站或在妊娠晚期后,静脉隆起如蚯蚓状盘曲,由于循环障碍,血管长期扩张,可使一侧或两侧阴唇肿胀,影响胎先露部娩出。分娩期静脉曲张严重者,应注意防止破裂和感染。
2.外阴血管瘤 属于先天性血管结构异常,而不是真性肿瘤,具有各种形态。指压时可变小甚或消失,放松后又恢复原状。部分血管瘤表面看到有曲张静脉或局部肤色变紫。海绵状血管瘤形态不规整,可呈分叶状,病变范围较大,可累及会阴、阴道及肛门,肿瘤位置一般较深,外观为深紫色,压迫时褪色。有时可以影响胎先露部娩出。